“所有模型可能都是錯的,但是有些是有用的”
去創造一個數學模型去描述如何建立一家成功的公司是非常難的。然而,努力去思考不同的模型和模型背后的涵義是非常有價值的。本文是三個計算創業公司價值的模型及模型帶來的經驗教訓。
模型一:產品風險因子
在“創業公司如何去風險”這文章中我描述過九個主要的風險和投資者最有可能評估的風險:
1、產品市場符合需求的風險。(別人是否真的需要你的產品?)
2、產品質量風險(你能否打造一款偉大的產品?)
3、團隊風險(你是否有一個團隊去實現你的愿景?)
4、招聘風險(你是否有能力吸引天才人物的加入?)
5、銷售風險(你和你的團隊能否高效的銷售你的產品?)
6、市場風險(你的目標市場是否足夠支撐你們公司成為一家偉大的公司?)
7、融資風險(你是否能力融到足夠的錢去實現你的偉大計劃,是否有能力融資后就不需要后續融資?)
8、短期的競爭風險(與你的競爭對手相比你是否足夠特別?)
9、長期競爭風險(你是否有能力擊敗那些有資本支持強大的競爭對手?)
對于上面的每一個公式,我們都可以為每一個“風險因子”賦值“0.0-1.0”,在每個類別里面,風險越大,風險因子就越小,公司的估值也就越小。例如:創始團隊的人都沒有過創業經歷,那么團隊風險的賦值就假設0.2,那么,另一個公司的創始團隊都是經驗豐富的連續創業者,那么團隊風險的賦值就對應0.8.
將上看的這些風險結合在一起,整個公司的估值就是:
估值 ?= ? ?市場容量*風險因子1*風險因子2*風險因子3*。。。*風險因子N
(這個公式估值只是對等于,不代表完全等于;這公式里面當然不是精確的判斷,因為這里已經排除掉很多其他不確定因素,比如運氣、市場和政策變化等等。)在這個公式里面,我們看到公司的最大短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總體價值。
模型一:涵義解釋
1)創業公司就像三項全能運動。
三項全能運動要求你必須會游泳、越野、騎車,你想拿到冠軍的話,必須要三項運動都是全能的優秀的,如果你越野可以拿第一,騎車也可以拿第一,但是你不會游泳,那么你的分數一定高不到哪里去。
對于創業者來說,假設公司的風險因子是0.75%、0.75%、0.75%、0.75%、0.75%和0.05%,那么,你要將主要精力放在0.05%上面去。因為,從0.75%提升到0.90%,花很多時間和精力也才提升了20%,而你將0.05%提升到0.25%,你就已經提升了400%。
2)爭取做對大部分事情
前面涵義的推論是你必須做對大部分事情才能建立一個偉大的公司,如果你追求的是百億級市場,你的九個風險因子是0.3,那么期望的公司估值就將趨于零。如果你講九個風險因子都提高0.5,也就是0.8的話,那么你的公司的期望估值將達到10億級別。這樣你的公司就風險很小了。
3)大多數投資都是找個簡單的理由say“no”。
我們發現大多數投資機構都會對項目說幾個簡單的原因,比如產品方面不夠強或說創始人的思維比較傳統,再或者說該項目的技術水平可能偏弱,這些話背后的意思都是他們覺得你這幾個問題風險太大,風險因子很小,那么估值就很低,所以就拒絕了該項目。然后你以為沒大礙的,人家只是客氣禮貌的回饋下最簡單最容易看得出的問題,不想進一步深入該項目了。
4)市場容量是重要因素
我們發現市場容量是非常關鍵的常量,這不像風險因子一樣是比例,如果市場容量太小,也就是該領域的天花板太低的話,這家公司的估值會很低,那么投資機構也看不上。
5)早期的創業估值基于潛能
這個公式也解釋了,為什么你會看到一些團隊三五個人湊在一起,剛開始有個想法就獲得天使投資,那是因為投資機構覺得這幾個人的潛能很大,他們感覺到這些人的這些經歷、能力和資源等組合在一起,有可能做成大事。這也是為什么有些人苦惱,自己為什么會被要求有收入,甚至盈利了才能滿足投資機構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因為你的潛能沒有表現出來。
模型二:分類后的風險因子
根據上面的模型,我們將風險因子稍微再歸類下,你會發現,本質上是三類風險:
1、公司的現狀(產品市場符合市場需求,產品質量)
2、公司的管理運營能力(團隊自身融資、銷售的能力、招聘優秀人才的能力)
3、公司在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在市場容量中的短期和長期競爭優勢)
估值 ?= ?現狀 ?* ? 管理能力的平方*(市場容量/競爭風險)
剛才說了如果你的潛能沒有被發現挖掘,那么你就要從你現在作出的成果來展現你們公司的實力了。從這個公式來看,投資機構很看重創業公司的現狀,也就是現在你做成了什么了,產品原型出來了沒有,市場反饋如何,團隊人員是否全部到位等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的現狀不能證明你的產品符合市場需求,或者不能證明你的產品質量過硬,那么你們公司的現狀的值就很低。
模型二:涵義解釋
1)人是創業階段最重要的因素。
從公式你看到管理能力是平方的,那就是說,管理運營能力的權重是很大的,因為管理和運營都需要人去實現,優秀的管理團隊可以迅速發現問題,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解決問題,優秀的管理能力也可以吸引到優秀的人加入;優秀的團隊也擁有強大的銷售能力;這也是為什么一流的團隊可以將二流的產品打造成一流產品,而二流的團隊只會將一流的產品變成二流產品。特別是創業早期,創始人和管理團隊太重要了,這個平方一點都不為過。
2)追求一個壟斷的或者足夠大的市場,或者在足夠大的市場里面實現壟斷。
從公式看,前面兩類分數雖然很高,但是為了更高的估值,第三項一定也要高分。如果那個市場非常大,也就是說分子特別大;或者跟競爭對手競爭的過程中輸的風險特別小,都會讓公司的估值大大增加。
2)很多方式都可以提升公司的估值
下面由四種主要方式可以提升公司的估值。
1.拉升現狀。將產品更加符合市場需求,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
2.拉升運營能力。招聘到更加優秀的人才;提供富有創新精神的文化氛圍激發團隊的創造力;有組織系統化的培訓員工,讓員工的工作效率更高。
3.尋找類似的細分市場以便擴大市場容量。從符合自己產品協調性的細分領域去產出更多的針對性產品。
4.提升差異化程度。差異化競爭是通過特殊的能力去滿足不同定位的用戶群體,為這部分提供差異化的價值。這樣可以讓競爭風險降到最低。拿汽車行業為例,本來激烈的市場競爭,但是特斯拉才有電動汽車這個概念去生產銷售市場上本沒有的產品,其他競爭對手就很難直接競爭了,相當于占據了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全部市場,至少目前的情況來看是,領先于其他汽車生產商的。
模型三:逐步實現成功的計劃。
綜合上面的兩個公司,我們將順理成章地推出第三個數學模型:
估值=(計劃1的可能性*計劃1的價值)+(計劃2的可能性*計劃2的價值)+。。。+(計劃N的可能性*計劃N的價值)
在這個模型中,計劃1、計劃2、計劃3到計劃N,其實是“分階段,逐步實現”的過程。并且每個計劃都有其實現后的價值,如果沒有實現計劃1,就不可能實現計劃2。比如產品的需求還不確定的時候,就不可能生產產品;沒有產品就沒有最小化可行性產品的市場價值。
模型三的涵義解釋
1、所有的精力集中在下一步計劃,這就相當于“鏈條”一樣。
每相鄰的兩個計劃都是關聯的,并且是加速實現的過程,實現了計劃2,目的就是為了高效地實現計劃3,是有行動指向的。每個計劃間,很難跳躍過去,跳躍過去就不夠穩固了。
2、為未來的成功打好基礎
如果計劃1的工作沒有做充分,比如產品市場調查不充分,就不可能產生針對性強、解決剛性需求的產品。接下來的產品即使做的再好,都是在滿足偽需求。所以說,未來的大廈是否堅挺牢固,就要看前面的基礎打得牢不牢。
這些數學模型的價值
這些數學模型的價值是為了更好的研究創業,創業者可以對照著自己的經歷,去發現弱點和不足,然后加強,提升公司的價值。當然這幾個公式里面都有局限性,比如,
模型一里面的各個風險可能是獨立的,并且每個風險都只是看起來很大,但是實際不會產生那么的影響;
模型二中的競爭對手可能有很多個,并且有一個競爭對手已經占據在龍頭位置,產生了“寡頭效應”,其他創業公司其實是很難競爭的;
模型三中的各個計劃有可能是并行或者就是跳躍的。
盡管這些假設有可能不成立,但不影響這些公式幫助我們提升創業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