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近代歷史的糾結(jié),今天大部分中國人很難用平常的心態(tài)對待日本。談到我們這代人對日本的印象,最初應該是兒時電影里那種滿口"吆西"、"八嘎"的丑陋侵略者的形象。之后,在我初且閱讀能力時,接觸了?竹取物語?和?枕草子?,?竹取物語?中那位伐竹的老翁在月夜的竹林里發(fā)現(xiàn)小巧而美麗的輝夜姬的故事,而?枕草子?作者清少納言清新的文筆給了我一種別樣的美的感受;再后來,我讀到了紫式部的?源氏物語?,我深深被打動了,這本描繪9世紀時日本貴族生活的浮式繪般的作品,有著女性特有的細膩和雅致,其中那些幾乎無處不在的唐詩,又讓我驚嘆古代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推崇。
在古代,中國人把日本稱作扶桑,歷史上推行"大化革新"的日本曾經(jīng)多次派出頗具規(guī)模的使團出使中國,以學習大唐燦爛的文化。在他們中有一位叫作阿陪重麻呂的,經(jīng)過在中國的學習,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他用漢文字寫的詩作甚至得到了李白的贊賞,并與之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后來,李白在接到阿陪重麻呂歸國途中遭遇颶風而船沒人亡的誤傳后,還非常悲痛的專門寫詩來紀念這位來自日本的朋友。
在阿陪重麻呂稍后時代的佛教高僧鑒真,在幾經(jīng)坎坷、歷盡磨難后,終于東渡到日本弘法,在今天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中,還能看到這位信心堅韌,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貢獻的鑒真大師夾纻漆雕像。而號稱"清和靜寂",推崇"禪茶一味"的日本茶道,據(jù)說也是來華求法的榮西禪師東渡歸國時攜去的。
在源遠流長的不斷交流中,中華文明深遠的影響了日本,但日本是獨特的,在面對強勢文化的影響-無論是以儒家思想為主的中國古代文明,還是以民主思想為主的西方近代文明,日本在經(jīng)歷了對其的學習、借鑒和吸收后,仍能保持其本土文化的獨立性。
戰(zhàn)后的日本,深受美國文化的影響,但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位名叫川端康成的日本作家,憑借著異于東方傳統(tǒng),又有別于西方風格的作品,獲得了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我很喜歡他的作品,每次讀到他的?雪國?、?千紙鶴?和?伊豆的舞女?,除了欣賞外,更額外擁有一種感受日本文化的快樂。
我一直很想到日本看一看,看看奈良的唐昭提寺、伊豆的溫泉、那智的瀑布、阿蘇山的云嵐和春天櫻島盛開的櫻花。
日本人把櫻花作為國花,而櫻花的花期是短暫的。櫻花,在靜寂一冬后,迎著春日和煦的陽光,將一冬的積蓄盡皆煥然于枝頭,那瞬間的燦爛遠遠勝過了許久的平庸,這或許就是太和民族所推崇的精神吧?!而我所欣賞的川端康成,在留下最后的作品?臨終的眼?后,用煤氣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就像盛開后調(diào)零的櫻花一樣,復歸于平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