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秋節又到了。年年花開月又圓,可今年不同,連續陰雨,出門不便,只有讀書看貼追劇,恰巧讀的東坡詞,追的又是《蘇東坡》,于是乎中秋時節醉東坡,愛東坡,惜東坡,祟拜東坡,成了"坡迷"了。
? ? ? 東坡筆下的中秋,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人生況味,細讀之,與我心有戚戚焉。從眉州到黃州。這個文壇巨匠,光彩照人的蘇東坡,完成他的生命中蝶變。歷盡人生悲歡,東坡詞趨于高格,讀之,品之,嘆為觀止!
? ? ? ? 年少時讀東坡,師云亦云,說東坡多才,說東坡豪放,說三蘇,說軼事,也只是說說,既使最有名的幾曲我雖誦得,但幾乎無感。近日又讀東坡。則完全不同,真可謂是初識不知曲中意,再聞已是曲中人。人到中年的人生滋味,你久盤于心,東坡都用他的詞,十分準確地傳達了,橫亙千年,讀東波詞覺得晚年的東坡象長兄,他的情我懂,他的際遇我痛,那是真懂,真痛!
?
? 其一:? ? ? 寫中秋念親人兄弟? ?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宋 ·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 ?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 ? ? ?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 ? ? ?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公元1074年(熙寧七年)蘇軾差知密州。到密州后,這一愿望仍無法實現。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后,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名篇。讀此曲,東坡之嘆:“嗟余寡兄弟,四海一子由"又從我心里破冰而出。
? ? ? 思親的人是不能過中秋的:月送桂香來,化成新繾綣。
? ? 其二:? ? 寫中秋報國忠君之心不泯
? 蘇軾 《西江月.黃州中秋》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世事猶如一場大夢,人生在世能有幾個新的秋天到來?在這蕭瑟清秋的夜里,秋風吹打著庭院里的樹葉,在空曠的長廊里發出凄涼的回響。取過鏡子,看見自己兩鬢己經爬滿了如霜的白發。
可能是酒質低劣的緣故吧,自己常常憂愁來看望自己的客人太稀少了;因此,本想在這中秋月明之夜,望月抒懷思念遠方的親人,但明月又被烏云遮擋。在這親人團聚的中秋佳節的夜晚,有誰個能與我共賞這孤獨的月光呢?我只有端起酒杯凄涼地向北方望去!
蘇軾《西江月——黃州中秋》這首詞寫于宋神宗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當時蘇軾四十五歲,人到中年,被貶黃州。
蘇東坡的思想經常在儒家、道家、佛家之間浮沉掙扎,他有兼濟天下的理想,卻常常在文字流露出對人生的無奈感與對時間的荒謬感,有時他又以道家的超然達觀思想化解自己的痛苦,有時這種無奈感與荒謬感又如此強烈,讓他無法解脫。在中秋這樣的喜慶節日,詞人蘇軾在《西江月——黃州中秋》中表達的就是這種無法解脫的痛苦。
詞一開端,便慨嘆世事如夢,雖然蘇軾詩詞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夢的思想,但有時是自我排遣之語,有時是對往古來今的沉思,讀來往往讓人感受詞人的放達,而不會覺得悲切。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這里卻以一種歷盡滄桑的語氣寫出,加上幾度秋涼之問,風葉鳴廊,忽覺人生短暫,已驚繁霜侵鬢,益覺開頭浮生若夢的感嘆,并非看破紅塵的徹悟,而是對自身遭際有不平之意,從而深感人生如夢境般荒謬與無奈。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剛經歷過九死一生的大劫,本想兼濟天下服務蒼生,但反遭奸臣誹謗排擠,難免有此人生世事如同一場大夢的感慨。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過片兩句,更可見詞人的牢騷,"酒賤"句暗指身遭貶斥,受人冷遇,“月明”句隱喻小人當道,君子遭讒。于是,“千里共嬋娟”的美好祝愿,成了“誰與共孤光”的凄涼詢問,此時,作者能做的,也只有“把盞凄然北望”而已。
其三:? 寫中秋對整個人生感悟
《念奴嬌·憑高眺遠》
年代:宋 作者: 蘇軾
? ? ? ? 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無留跡。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
? ? ? ? ? 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里,一聲吹斷橫笛。
? ? ? ? 中秋賞月,站的方位極重要。平地望月,或房舍凸兀,或樹影婆娑,可見月光如瀉如水,但不及憑高極目遠眺,一切阻礙視線的樹木房舍全都在腳下隱去,這時你會覺得月亮就成為你唯一關注和對話的對象,除了明月,你心無旁鶩。你的一切可對明月訴說,明月也會默默傾聽,默默相伴。我們可以看見五十開外的東坡,一襲潔凈的衣衫,反翦雙手,登高臺之上,望月凝神,洛寞凄涼。然而無論生話怎樣肆虐,他都始終不改其潔癖。正如其品行之高潔。
? ? ? ? ? 一度中秋,幾度悲涼,陪伴自已的,無父母,無兄弟,無友人,此悲何極!幾杯病酒把自己灌醉,終于無法把持滿腔悲瘡,拍手狂歌,月下獨舞,對月長嘯,醉眼中望煙樹歷歷,醉中神飛清涼國,醉中越感冷侵一天秋碧,今兮何兮,何兮今兮,乖風歸去,一曲吹斷橫笛,這曲吹得石頭落淚,吹得人肝腸寸斷,人生況味,皆于其中了。
? ? ? ?
? ? ? ? 天陰正雨,時針滴噠。鄰家少年學笛之聲斷斷續續,鳴嗚咽咽不成曲調,穿心入骨的。多情寡壽,不訴相思,讓我們和東坡一起唱: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 ? ? ? 突然又想起母親和我們兄妹常說的一句話: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唉!母親!父親!長兄!都已逝去……來世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