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7

初中英語課堂實例

—— 如何上好一節英語課

英語新課標要求教學過程中始終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氣氛。英語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課,它要求學生在聽、說、讀、寫四方面技能上都有所發展,就必須強調語言的實踐,培養學生實踐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就是積極自主的學“主體參與”的教學活動。“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的教育改革的核心,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何使英語課堂成為積極自主的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喜愛的課堂,這是我們英語教師的不懈努力與追求。那么如何創建積極自主的英語課呢?我個人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上好第一節英語課,喚起學生學習英語的欲望

許多英語教師都是在第一節英語課上給學生講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而我認為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上好第一節課很重要。教師先不要講學習英語的重要性,而是通過課前的精心設計準備,用流利的英語介紹自己、學校、班級等、以及講英語小故事給學生聽,當然是一些淺顯易懂的句子,或者放好聽的經典的英文歌曲讓他們聽,有時候我自己會發揮一下自己的特長,給學生們唱英文歌曲如“YESTERDAY ONCE MORE” “RIGHT HERE WAITING”等經典歌曲。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全神貫注,人人投來羨慕的目光。第一節英語課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不少學生在日記中寫道“我如果也能像英語老師那樣說一口流利的英文,會唱好聽的英文歌曲該多好呀!”第一節英語課就喚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強烈欲望,為他們學好英語奠定了基礎,開好了頭。然后,再講一講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及英語的諸多用處,如此學生便有了學好英語的愿望,而這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思想。

二、創設積極自主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課堂上師生之間的關系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課堂教學由過去的“一言堂”轉變為“互動式”。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中,讓每個學生有充分表現自己的機會,使學生主動地動腦、動手、動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英語課堂的“互動式”教學就是 “教師起主導作用的講授”加上“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只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及時給學生以指導與幫助,并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

首先,要營造一種用英語交流的氛圍,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英語對話交流。增強學生“說”的信心,發揮其在對話中的主動性。其次,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在課堂中,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使學生都能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全過程。采用多種互動方式提高課堂效率,更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掌握知識,鍛煉學生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例如,在教授新目標八年級下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時,學生們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因為我讓學生們用“Would you mind ( not )+doing sth.”進行口語練習。先是師生間的問答互動交流,學生的積極性極高,因為我使用的事例都是學生生活當中的事。之后讓學生進行“pairwork”口語練習,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更高,運用所學的新句型“Would you mind not + doing sth.”,都愿意給那些經常違反校規班紀或行為舉止不文明的同學提意見。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整節課學生興趣濃、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明顯。

要創設積極自主的課堂環境,就是要給學生足夠的情緒安全感,有勇氣迎接對學習的挑戰。從上第一節課開始我就一直向學生灌輸李陽的瘋狂英語中 “enjoying losing face” 思想觀點,讓他們意識到學習英語就不要怕犯錯誤,只要勇于張口說,就一定能提高英語水平,讓學生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信念。課堂上,我會以“Duty report”開始,也就是給學生一個口語表達的機會,讓學生提前準備,形式靈活多樣,可以是一人完成的詩歌、小故事,兩個人的情景對話,或者是更多人的共同合作參與的課本劇等,不受限制,學生自主發揮特長。每節課上都有一名學生擔任主角,表演的過程不受教師控制,學生就是這個過程的主人。筆頭練習先讓學生寫在練習本上,誰先做完就可以上講臺去把答案寫在黑板上。每人答一題,按上講臺順序選擇自己選擇愛做的題目。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意識到要想表現自己就得爭取機會;可以促進學生更積極努力地完成每一個練習;另外,這樣的課堂氣氛較民主、輕松,因為做每一件事學生都可以以自己的意志為主,而不是被迫服從。如果遇到沒人上講臺的時候,我會采鼓勵學生,如“Try your best!” “Never mind!“I believe you”“Don’t give up!”等鼓勵性語言讓學生主動來參與活動。

三、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我們深深體會到,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要想盡辦法,上好每一節課,使單調乏味的反復練習變得活潑生動、妙趣橫生。新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充分挖掘其趣味性,喚起情感共鳴,引起學生興趣。如教形容詞和副詞的最高級時,我就問一個學生:“Who is the most beautiful boy in our class ?” 這個學生馬上回答:“Lijingmo is .”引起全班同學哄堂大笑,因為劉海明的外號就是“白馬王子”。這一問之后,學生們個個爭著舉手,人人情緒高昂,爭著回答另外的問題,eg:Who is taller than you ?等等。另外我們可以運用各種活動如猜謎、傳令、游戲、英文歌曲演唱、表演小品、小競賽等激發學生們的興趣;更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些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愛學、樂學。

夸美紐斯也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用一些能激發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思維的方式,向學生提供信息和提問,使學生感到認識新事物的樂趣,體驗克服學習困難后成功的喜悅。如學習“What’s this?” “Is this a/an…?” “Well, I think it’s a/an…”等句型時,課前我準備了一個小玩具狗,喜愛復習完“What’s this?”句型后,讓學生看玩具,我用手絹蓋住它,事先告訴大家“This is an animal. ”讓學生猜是什么。學生積極性很高,有的回答“Well, I think it’s a dog.” “Well, I think it’s a cat/mouse/bear/…”and so on .同學們各抒己見,都想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看法,并希望自己是正確的。我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說:“Look at it carefully!”拿掉手娟問學生“What’s this?” “It’s a dog.”我又問“Is this a dog?”學生大聲答道“Yes, it is!”看著學生那高興的樣子, 從他們愉快的表情與言語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在快樂地學習。

四、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體驗成功的快樂

成功教育的思想所堅持的學生觀“三個相信”,既: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潛能,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取得多方面的成功一直讓我感觸較深。在學習上每個學生的愿望都是一樣的,都想獲得成功。“成功是成功之母”,越是成功越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所以教師應讓學生嘗試到成功的快樂,然后讓他們在成功中取得更大的成功。科學研究表明,如果學生不能勝任學習的話,即使他們實際上能夠學好,他們也可能因為某次失敗而放棄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使課堂有趣味性,還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把教育的重點放在學習過程上,既個體的努力和理解上,而不是放在結果上即成績,尤其是用來比較的成績。在注重學習過程的個體努力和理解而非比較水平的課堂里學生越學越努力,更愿意付出,其表現越好,其內在的動力的作用就越大。

班里有一位男生劉仁,性格內向,反應較慢。口語表達能力差,英語成績也不好。有一次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他雖然停頓了幾次,但還是堅持說完了,于是我要求全班學生為他的勇敢、努力和堅持而鼓掌。從此后,這個學生愛學英語了,有時上課主動舉手積極回答問題,雖然結結巴巴,但她表現的比以前好多了。現在的他,每次的預習他都能按時完成,并且在英語學習上有了明顯的進步。教師及時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讓學困生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這往往是學生學好的潛在動力。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你說他行,他就行,你說他不行,他就不行。因此在英語課堂上要多表揚,少批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勇氣。對于一些所謂的“后進生”,更要經常對他們說“Trust yourself!”“Never give up!”“Don’t worry!”“Take it easy!”“I think you can do it well next time!”等激勵性話語,并根據他們的接受能力,選擇難度較低的任務讓他們很容易就能完成,從而獲得較多的成功機會,使他們在不斷地成功中樹立信心,堅定學好英語的信念。

五、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培養合作能力

合作學習是當代最有影響的教學改革成果之一,它不僅給予學生同伴的支持,同時,給予學生親自實踐的機會與榜樣。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設計系列活動,如口語訓練、語言操練等,學生進行兩人一組的“pairwork”或多人一組的“groupwork ”,經常要求學生們進行小組討論、組間交流和小組競賽,這需要各組成員或同伴共同積極努力配合完成。這時每個小組獲得的成功不只依據個體的進步程度,而是注重一個小組的整體進步。小組中各位同學的共同努力,突出了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由此在學生中形成互助、互勉、互愛、互尊的良好人際氛圍,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與精神,也培養了合作技能。利用討論、質疑的方法,給予每個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利用所學知識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讓課堂氣氛活躍積極自主。例如,在講新目標英語八年級上Unit7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時,讓學生合作制作“banana milk shake” “fruit salad”等東西,這樣的活動不僅動手更注重口語表達,讓學生在合作中享受學習的快樂。

六、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為我們的教學插上騰飛的翅膀,俗話說的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曾在上海閘北八中學習了兩周時間,發現八中的學生學習習慣特好,尤其是在預習方面做得非常好。雖然每堂課容量很大,但是老師上起課來很輕松,這都是歸功于老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與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這是我們進行教學活動的基礎。有了這一良好的學習基礎,何愁我們的課堂不是積極自主的呢?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沒有一塵不變的固定的模式可循,因人而宜。只要我們能把握住新課標中的新的教學理念,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把學生的注意力、創造力、主動性都積極地調動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那我們的課堂將會是一個積極自主的課堂。那么我們就能上好每節課。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一、如何理解“課程”這一概念? 課程可分為狹義和廣義兩個方面:狹義的課程是指教學內容,主要體現在教科書、課程計劃(...
    呆呆地閱讀 3,272評論 0 17
  • 除夕已至,上海也成了一座“空城”。在上海生存的、打拼的人就像樹葉,離別的時候到了,也便歸了。來年,又熙熙攘攘地來。...
    洛檸閱讀 468評論 1 3
  • 今天抽到的牌權杖騎士 讀牌一:一個年輕的騎士,身穿黃色衣服(有點破了),上面有壁虎圖案,還有盔甲,頭盔上有紅色的紅...
    宓兒_2b3e閱讀 335評論 0 1
  • 那是你最美的時候, 世界于你的,是無所要求, 我們沒有過多的纏繞和糾葛, 靜靜,隔城不守。 但, 此城已空, 而那...
    Jims先生閱讀 331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