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上聽精英日課,聽到一個詞 非常有趣: “注意力商人”,說的是現在無論是廣告還是媒體,都在想辦法占領我們的注意力,從而獲取更多的用戶觀看,達到品牌占領心智的目的。
我就由此想到我們個體,我們都是注意力商人的用戶,那豈不是自己的注意力白白廉價讓他們占有了嗎。我之前就思考寫過兩篇文章:別人在收割你的注意力和再思(撕)注意力意思也是大同小異。
沒錯,我們自己要做自己的注意力商人,學會主動駕馭我們的注意力,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想要的那個自己打磨上。
進一步,從一個從業產品經理角度說,我們應該是自己的產品經理,我們知道我們自己的存在實現是什么,然后在我們主動注意力上分解,給出短中長期目標以及相應的收益反饋。
一下子就會豁然開朗,你會發現,自己如果是一個產品,你就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以及接下來該如何實現,哪些事情是自己在乎的,哪些事情少投入了。加上自己配置了合理的收益反饋,自己也就成了自己的注意力商人。
我們的目標是通過我們日常的一點一滴的成長踐行累計起來的,所以從一定程度上說
自己人生目標=日常成長踐行總和
自己注意力設定的每一件要做的事情,都是自己人生這個大產品的一個小產品子集,每件事情都要當成一個產品去做:
參加一次連接聚會,可以是一個產品
拜訪客戶,這可以是一個產品
跑步運動,同樣也可以是一個產品
這些事情不同,但是有共性,就是要清楚:
做事情的目標
服務的對象
連接的場景
基于目標做好提前準備,這樣才有可能達成這個事情(產品)的目標吧。
例如上周我參加一次社群活動,我就把它當成了一個產品,
我的需求目標是:在社群連接的場景下,練習自己的認知表現能力,形成反饋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學習。
我的實現方式是:把握現場介紹自己的機會,把自己的認知好好表現一下。
我的落地方法是:把認知整理成好看的ppt,現場放映,同時,想清楚現場講解重點,讓自己發揮的更徹底。
基于此,我的準備如下:
1.我就有針對我近期的一些思考,提煉重點,做了一個PPT,因為時間較短關系,我甚至把關鍵詞做成詞云。
2.主動咨詢群主,現場有沒有辦法放映,得知沒有辦法放映,我又把其轉換成了圖片,并按照順排列好,確保邊講可以把圖片邊發送到群里
3.到現場后,按照自己的設想,順序表現出來。
回顧一下,自己參與的這個連接產品有如下收獲:
1.多了一次能力練習經驗:又多了一次自己能力的踐行經驗,按照:能力=認知能力+表現能力的邏輯,自己的表現能力又多了一次練習機會,達到了自己預期的結果。
2.意外的連接收獲:自己準備的分享,因為準備,還因此深入連接了一些更加高能的同道中人,我們已經商量好近期繼續在做一次深入連接。
是的,這就是自己做自己注意力商人的價值,或者說是自己做自己產品經理的價值和收益。
只要我們主動思考,總是能夠在生活中找到自己能力的適配場景,并加以打磨,以便讓自己朝著 自己認為的那個自己奔去。
有很多盆友總會問:
我找不到適配自己能力的場景 腫么辦?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換個角度來看:
如果我們是自己的產品經理,或者自己的注意力商人,我們就要:
學會管理(導演)適配自己能力的場景,哲學上說就是制造 存在的存在,真正好的產品經理就是要學會基于結果創造需求。
好的產品經理= 從 存在的存在 角度 制造需求。
微信搖一搖,附近的人,福特的汽車,剛開始不是也沒有嗎,這存在的存在說的直白一點就是:
換個方式對你“好”,你重新制造一個讓他感覺對他好的 的方法。
每天一杯奶,強壯中國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有奶了,為了銷售更多,就制造了個需求讓大家都喝奶(告訴你可以強壯,你真認為你喝奶酒可以強壯嗎?朝陽群眾在旁邊表示不服)。
在我們生活中,如果我們調用注意力多點思考,就能夠尋找到那個存在(適配我們場景)的存在(主動創造)
成長是我們自己這個產品 成功 必經的路線,而我們的成長則是有一個個我們注意力定義的踐行產品形成的。
做自己的產品經理,就要學會主動管理我們注意力,對我們主動的事情都有目標,有準備的去踐行,才會收獲那個自己認為正確的自己。
做自己的產品經理=做自己的注意力商人=主動事情都是產品=有目標,有準備,有收益反饋
每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