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沒看進去什么書。經鳥叔推薦買了本關于美國19世紀黑奴逃亡的書“地下鐵道”。花了兩個下午刻苦學習了這本小說。居然還沒有讀完。
這本大作由脫口秀女王奧普拉和奧巴馬兩個現今文化界最閃耀的兩個黑人聯袂推薦,想來是來頭很大。踩著政治正確的光環下凡嘛。
作為一部黑奴生死逃亡血淚史小說,閱讀前是十分鐘憧憬。期待有精彩紛呈的人物沖突和跌宕起伏的戲劇性場面。再不濟作為小說也不會看得很累。(此處嚴重吐槽一本羅斯巴德的書“人,社會,國家”根本看不下去,枯燥抽象啰嗦)
然而這部小說開始閱讀后的個人體驗卻很糟。第一作者在薄薄一本書里加進了上百個配角。我不知道美國人是不是能根據那個時代的名字看出此人的種族身份。反正給我這個老外的閱讀體驗是非常不友好的。一些配角甚至就只冒出來兩三次,基本記不住他們的身份和人物關系。對人物描寫也很少花力氣于他們的外形和相貌,也缺乏內心細致入微的刻畫。總得讓人感覺是一部上帝視角的紀錄片,記錄了一群面目模糊的行尸走肉。也許這種筆法正是作者的用意吧。寫史的秉筆直書方式讓我這個沒有種族仇恨史的人基本沒有被帶入感。我不知道作者為什么不大力描寫那些可怕殘忍的虐待殺戮細節,這種方式明明可以給普通讀者帶來深刻印象。也許作者認為這種手段太low太煽動了吧。
這部小說最后留了20頁沒看完,我面對那副灰蒙蒙的沉重歷史畫面,已經缺乏探究主人公是否逃出升天的結局了。只有一種被歷史車輪緩慢碾過無力感。個人的恩怨情仇顯得毫無意義,都是微塵。如果作為小說體裁,本書也太過平淡乏味,如果作為歷史體裁,書中光怪陸離的地下鐵道又充滿了奇幻想象色彩。我完全get不到這本書的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