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 ? 一花一世界
? ? 理解
一、科學式解答:
佛教認為一粒沙可見三千大世界,現在科學叫做宇宙全息論;佛教認為人可以修出百千萬化身,科技現在可以有初級的所謂“克隆人”;最有趣的是科學對物的最基本組成物質的認識,曾經認為它是原子,后來又認為是粒子,再后來又認為是質子等等,事實上等于是說現在最前端的認識也是不徹底的,而佛教早在兩千多年前,乃至更早的無量光年前就認為“萬物無自性、無本質”!一個字——空,說明了一切的根本。佛教和科學殊路而同向,揭示事物的本相!
二、
每個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一片葉,每片葉都有自己的綠意。在花將凋零時,在葉將枯萎時。我們都應該在最后一刻將一切歸還給大地。
三、
世界的一切原本由細節構成。如果一切歸于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
四、
一花而見春,一葉而知秋,窺一斑而見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尋常細微之物,常是大千世界的縮影,無限往往珍藏于有限之中。懂得見微知著的人才能真正打開這個世界的門。
五、
細節決定成敗。蝴蝶振翅吸引起龍卷風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一杯薄酒映出一個衰落帝國的背影。
六、
在浩瀚宇宙中,我們宛若恒沙微塵,雖然渺小,卻也自成一世界。
七、
生命永恒存在亙古不老的原始見證。無限的人類歷史可以由有限的人類個體來串織;無極的時空宇宙可以用有限的沉浮人生來度量,永恒的筆端能夠記錄人類文明的變遷。
八、
表現對人類個人生命充分的自信與自由,從一個卑微的個體生命中我們有可以清楚的看到這整個物種的生命力。
九、
表達有限與無限的轉換,短暫與永恒的共同死亡。?
十、
一朵野花雖然渺小,但是對于蜂蝶來說卻是一個天堂。
十一、
一件很小的東西里也可能隱藏著很大的道理,一件很平凡的事情里也可能隱藏著大智慧。生活中再平凡不過的點滴,只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都會發現其所蘊含的獨特的美。珍惜點滴,把握細節,生命便能如同蓮花一樣清瑩脫俗。
十二、
《華嚴經》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這也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十三、
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
宇宙間的奧秘
這是禪宗的境界. 佛學說的是:“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這么一說這里就不得不提到佛學上的一個故事。故事是這樣講的:佛在靈山,眾人問法。佛不說話,只拿起一朵花,示之。眾弟子不解,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只有他悟出道來了。宇宙間的奧秘,不過在一朵尋常的花中。 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尋常事物中。莊子還說,道在矢溺。大小便中都可以有道,還有哪里不可以有道呢?無處不有道。世界在哪里,就在那一枝一葉上。
一巷一里一長燈,一橋一傘一相逢
一字一諾一空等,一回一渡一來生
一日一月一浮生,一荷一葦一長亭
一壺一盞一朦朧,一顰一笑一夢中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獨釣一江秋
一悲一喜一枉然,一草一木一紅顏
一嗟一嘆一輪回,一寸相思一寸灰
一明一暗一蒼穹,一人一城一孤影
一言一詩一心境,一茶一酒一余生
多少煙雨弄斜檐,
流水穿庭前,
霧未散,人未還,
余一小舟渡流年......
部分素材取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一物一詠整理編輯
丁酉年夏于古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