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廣泛應用對教職工學習、工作、生活、思想帶來的影響及應對舉措的調查研究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數字時代的到來,基于網絡的新媒體得到迅猛發展,成為繼書籍、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的新興傳播方式。如何充分利用新媒介的積極作用并避免其消極作用,已成為當代人需要面臨的緊迫問題。小學教師作為新媒介的受眾之一,由于其職業的特殊性,更應注重提升自己辨別、選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充分利用新媒體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服務。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首先梳理了國內外對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問題的研究狀況,在此基礎上界定了新媒體和媒介素養的內涵。在本研究中,從新媒體對新教師的學習、工作、生活、思想方面的影響及應對措施進行了調查研究。并使用該問卷對全校200余教師的媒介素養現狀進行了實際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一)互聯網對教學工作的影響: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新型電教媒體就像雨后春筍一樣層出不窮,而合理和適時地運用傳統的教學媒體,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在語文教學中恰當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可以優化課堂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創作能力是有效的。其實電化教學有很多優點,已在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的運用。

多媒體教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在很多大中城市,教師的教學已經走向了網絡化,教案的撰寫、教學反思、各項工作計劃和總結都達到了無紙化辦公,甚至一些特級教師的教學視頻都可以輕松的傳達給普通學生。不得不肯定電腦它必將成為主宰我們學習、生活的重要工具。而教學手段的陳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利用電教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等特點,以及他那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把學習當作游戲,在玩中學、學中玩。

小學生的感知水平本身就不高,有些教材內容又很難感知,我們可以應用現代媒體來縮短學生的認識與客觀事物之間的距離。小學生由于受到年齡的限制和知識的局限,思維能力還處于起始階段,對一些抽象的東西難以理解,而運用多媒體教學來播放一些形象生動的畫面讓學生來感知,這時可以使抽象的語言變得具體、形象,從而大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樂于探索里面的奧妙。使學生由被動不情愿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掌握,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直觀性、動態性和反饋性的不足。同時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喚起他們潛在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心態和思維品質。

? ? 時代的前進,知識也需要不斷的更新,教改也將永無止境,作為一個網絡時代的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及要求,恰當的運用電教媒體及網絡,充分發揮電教的作用,化抽象為形象,變靜為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新技術、新媒體在教學領域好處頗多,在各科教學中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利用互聯網,新媒體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但是由于各種原因,小學教學中新技術、新媒體的應用還存在很多問題:

1、由于一些教師思想僵化和對新事物的不理解,對多媒體的利用率不高,有些教師思想保守,對于新技術、新媒體存在著排斥的心里。他們總認為學校花一大筆錢裝備新技術、新媒體的設備純屬浪費,他們覺得他們自己當年都沒有接受什么新技術、新媒體教學,也都學會了知識,并且還都學得很好。

2、專用教室只是一種擺設。作為教師這塊,各校先后都進行過教師計算機培訓,包括專業教師的培訓和一般教師的培訓。一般教師都能對信息技術有所了解,但從整體來講,非專業的一線教師還不能達到較為熟練掌握的程度,至于要談到應用多媒體設備教學,除少數人外,相當一部分非專業教師難以應付了。很多時候,所謂多媒體教學只是應付檢查時的門面和裝飾,或是教師比賽相關考核時的臨時抱佛腳,可以說多媒體技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與應用并沒有進入到一種常規化的教學狀態。

3、由于缺乏對新媒體技術的深刻了解,教師對于該工具應用于課堂教學時的側重點和內容導向的把握不夠準確。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無論上課使用了什么樣的先進的教學手段,最終的目的都是讓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但是由于教師對多媒體在課堂應用中的引導和駕馭能力有限,使部分學生忽略了關鍵知識點,而停留在感官認識階段。一節課下來,看似很活躍,學生看的很仔細,可是一問道關鍵的知識,就不知道所以然了。

如何改變這種現狀:

1、改變思想,感受新技術、新媒體的魅力。

學校應該對老教師進行新技術、新媒體方面的培訓,適時給他們講解新媒體技術的作用。并及時給他們展示用新技術、新媒體上課的容易,在幫助他們和以前的上課的方法進行比較,讓他們自己發現新技術、新媒體的魅力。

2、領導重視,應加大這方面的管理力度。在管理方面,首先應建立,健全信息技術的校本培訓機制,這種培訓應是針對教師實際的長期化的培訓,不能希望通過一兩次培訓而一勞永逸。計算機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應對教師長期、定時的開放,并應有專業教師的定期輔導,同時也應有必要的跟蹤考核。

3、提高教師應用多媒體的能力。教師教育技術的提高,是一個“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再實踐——再反思”的循環過程。除了教師個體的學習外,學校領導引導組織各種學習實踐活動的作用也非常必要。由于農村中小學受資金、設施等方面的限制,教育技術的普及與提高應以形式豐富性和多樣化進行。

4、應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輻射帶動和專業引領作用,學校應多舉行一些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應用示范課比賽,在和傳統教學手段的對比中,教師切身感受到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優勢所在,從而增強教師應用的內在興趣和動力。

5、教師自己要把這項工作作為一項衡量自身素質的重要方面來認真對待。抓住課余時間,通過閱讀書籍、上網查詢資料、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不斷提高應用新技術、新媒體的能力。并把能夠很好的應用新技術、新媒體教學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

圖片發自簡書App

二.互聯網對教師學習帶來的影響:

新媒體的發展帶來了知識大爆炸,各種各樣的知識蜂擁而至,給教師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變革。一個真正的優秀的教師必然是一個善于終身學習的教師,必然是一個善于借助各種平臺促進自己不斷提升的教師。

1.知識的獲得更加方便快捷,傳統的模式下要想聆聽專家的聲音,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現在只需打開電腦,名家名師的講座,教學視頻,便可一覽無余,還沒有時效性的限制。看不完的理解不透的,可以保存下來,有時間認真研究。

2.新媒體隨處可見,車廂內的電視可以讓我們獲取最新的新聞內容,通過手機,我們可以查看我們的朋友在做什么,我們可以上微博查看我們關心的內容,再有無線網絡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看昨天更新的電視劇或是我們想看的電影,如果想閱讀,手機或是電子書就能很好地隨處閱讀。通過新媒體,原本的碎片時間,經過整合后,我們可以看一部電影,閱讀一篇短篇小說,長期的積累甚至可以讓我們看完一篇長篇。如果沒有新媒體,這些時間很有可能是被浪費掉的,新媒體整合了我們的時間。

3.知識的更新換代更快,不是日新月異,而是每天都有新變化。通過新媒體,教師的視角更廣,更新。信息通過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大大超過了傳統媒體,而且信息量大,擴大了教師視野的廣度和寬度。利用新媒體教師能更快的接收到新理論,新知識。

不足之處:

1.太容易得到的東西就不會珍借。方便快捷的得到的知識,教師不再珍惜學習的機會,沒有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總以為時間有的是,先保存下來,以后再學,但往往保存下來以后,再也不會打開去看。

2.碎片化閱讀最大的危害是容易讓人把“知道”當成“懂得”。閱讀的本質是獲取信息,盡量追求系統、全面,讀的太零碎,就不習慣集中精力閱讀了。碎片式閱讀過于“淺”,打開一個網頁看個標題就關閉了;看別人的答案掃完第一段就開始去寫評論了;知道某本書,看個序言就覺得自己讀過了。碎片式閱讀慢慢變成自欺欺人,不懂裝懂,連自己都騙。

3.信息量越來越大,信息通過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大大超過傳統媒體,但是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就會面臨一個信息真實性和可靠性的問題。信息的傳播速度越來越快,難免被一些不實的信息所困擾,信息的選擇困難,教師們用更多的時間去甄別信息。

? 應對措施:

? 1..面對新媒體,我們教師得及時的去充充電,轉變轉變觀念,去了解互聯網,掌握互聯網,適應互聯網,我們要堅持“教育為體、互聯網為用”的指導原則,從教育的核心需求出發合理使用互聯網,才能在大數據時代來了,立于不敗之地,才能在教育這個古老而嶄新的行業,煥發? ? ? ? 出新的勃勃生機!

? ? 2.教育正處在大變革的時代,互聯網給教育改革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互聯網正在打破地理邊界,生活邊界,學習邊界,讓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接收、處理、利用大量有用信息為自己服務,因此互聯網的真正作用是改變了以往的學習方式,通過改變學習方式,從而改變教師和學生的成長方式。

? ? (三)互聯網對教師生活的影響:

? ? .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網絡在人們的生活、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人們與網絡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網絡給教師們更是帶來了種種的方便。

我們已經習慣于使用網絡購物、閱讀新聞和網絡聊天。在家足不出戶,就能從淘寶、京東、1號店等各大電商那里買到衣服、食品、日用品和各種商品,從“從土地到餐桌”一應俱全,還可以跨越大洋的“海淘”購物,享受不同地域的商品。在網絡上、手機上,不僅能及時的了解各大新聞信息,還能從圖書平臺上查找、閱讀感興趣的圖書,還可以發表看書時的所思所想,并分享給好友,與網友們一起分享讀書的樂趣。

各種休閑服務更是隨我們選擇,各種美食可以一網打盡,給吃貨們帶來福利,想去觀影即時團購,動動指尖,就能享受到快速而精準的一對一服務。

就是人們非常關注看病難問題,也能通過互聯網進行預約掛號、候診提醒、診療結果查詢工作,方便大家安排就醫,提高看病的效率。找政府部門辦事,更不必跑斷腿。通過“行政服務大廳” 電子政務平臺,就可以享受行政服務大廳的一站式服務,進行信息查詢、在線預約、在線辦理。世界那么大,可以隨便去看看,電子地圖,像百度的搜索、地圖等資源,都為出行提供了便利。

? ? 隨著互聯網技術不斷進步,移動互聯網不斷發展,信息溝通變得更加暢通,人們可以在不相互接觸的條件下實現相互交流、溝通、購物和各種服務,便捷的生活模式已經逐漸融入教師的食住用行各個方面。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四)我們自身如何應對新挑戰

? ? 互聯網帶給教育的深刻影響,源自其數字化和開放性的特征。“互聯網+教育”實現了個性教育的規模化。因材施教既是教育的真諦,也是教育的本質,但受到有限師資力量的制約,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因材施教只是個別幸運者的福利。

1.通過加大學習力度,進一步掌握有關互聯網方面的知識,改變原有思維模式,利用網絡云端能夠通過學習過程檢測學習者的水平和狀態的優勢,實時動態推送針對性的學習方案,實現個性化、差異化的學習,使得低成本、規模化的因材施教有了得以實現的技術手段。

2.開拓進取,與時俱進。互聯網+的到來,必將使我們能夠發揮更多的效能,不再僅僅服務于某一學校;同時也會使學生交流更為頻繁,如果有好的平臺,可以整合教育教學資源、好學生資源等等。

? ? 3.挑戰自我,激流勇進。隨著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教師就業市場會更加開放,流動會更加頻繁,也就是所謂“互聯網+”中所談到的“跨界”會更多,競爭會更加激烈。如果還按照傳統的教師觀念,傳統的教師教育培訓模式是不行的。比如師生交往的方式已經發生了許多根本性的變化,從以前的線下交流到線上與線下交流同時進行,以前師生交往主要在課堂上,現在的課堂與課外已經很難分辨。所以不能用老標準衡量現在的教育與現在的老師和學生。

? ? 總之,我們要敞開胸懷迎接——做“互聯網+”時代的擁抱者;我們要努力改變習慣——做“互聯網+”時代的學習者; 我們要把握創新脈搏——做“互聯網+”時代的思考者;我們要全面提升思維——做“互聯網+”時代的踐行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