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ower.im
剛開始使用tower時,對如何利用它來幫助我進行工作以及能幫助我到什么程度并不是很清晰,用了一段時間后,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習慣,這些習慣并不一定正確,不過我覺的如果能趁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討論一下,也許會有一些驚喜發生,這個驚喜可能是讓自己獲得了全新的視角或大家相互之間學習到了更多新的知識,所以,我就啰嗦幾句自說自話吧sweat_smile~
- tower不是一個完整的項目管理平臺或項目管理解決方案,tower本質上是一個 to do list 管理工具,我們只是利用tower進行敏捷開發的部分實踐;
- tower是一個工作籃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籃子,所有不能立即完成的任務,都要丟進籃子里,我們每個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持續不斷的清理這個籃子中未完成的工作;
- 每個人主要關注自己的工作籃子,籃子中的工作最好是自己放進去的,而不是被其他人放進去的。在開始熟悉tower的階段,大家可能還沒有主動往籃子里登記工作的習慣,所以需要項目leader來幫助大家往各自的籃子里來塞任務。
- 我認為理想狀態下,如果在項目會議中大家已經就相關工作的內容、數量、時間等達成了一致,那么在會后,每個人根據會議內容,自行進行任務分解,并將所有被分解的任務扔到自己的籃子里。
- 項目經理也有自己的工作籃子,他會從項目的視角來登記自己的任務,并在每個檢查點review這些任務的執行情況。項目經理理論上來說并不需要干涉每個人自己籃子里的工作(除非項目中有人拉警報),因為大家之間已經就工作配合的節奏有過契約,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按照契約來進行交付,那么大家就都是靠普的人。
- 從項目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保存項目各個階段的規劃信息、執行信息,例如需求、進度計劃、配置信息等。即便相應的任務已經完成,但這些過程信息也應該被保存并歸檔,這些信息不屬于to do list的范疇,為了方便,我們可以利用tower提供的功能來記錄這些信息,但本質上,我們應該將這些項目管理信息和 to do list 隔離開,因為這些信息是不需要也不應該被close掉的;
- 當團隊中有人在某個任務中 @到自己的話,通常意味著自己已經成為那個影響到對方任務正常交付的關鍵人物了。此時應該立即進行溝通或確認,如有必要,需在自己的籃子中增加一條相關的任務(即 to do )
- 像“3月份項目規劃” 這樣的項目標題,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它?它真的只是用于記錄項目規劃嗎?或者其實是想用作一個to do list ?如果是用作to do list的話,那么用“3月份項目規劃”來做項目名稱,感覺不是最優的做法,因為在“3月份項目規劃”中,難免會有一些任務會延誤到下個月當中,當3月規劃中的任務尚未完全執行完畢前,又多出了4月規劃、5月規劃,此時要么把“3月規劃”改名為“4月規劃”,要么把4月的規劃內容登記到 “3月規劃”當中,再暴力一些就新建一個“4月規劃”(我們將不得不在兩份規劃之間切換,而項目的執行過程實際上是連貫的,無需人為劃分),不管怎樣,這幾種方式給人的感覺似乎都不是那么絲般順滑。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我們混淆了 “工作計劃” 和“to do list”之間的微妙差異。“工作計劃”可以作為項目review、檢查點、績效評價等的尺度,而to do list 則是流動的、事實的。
只需兩個人,就是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