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深陷繁忙工作的泥潭而無法自拔?你是否終日忙碌、焦頭爛額卻不見成效?你是否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工作的轟炸而難以招架?......
如果你全部中招,那么你該試著做些改變,不要等到對工作和生活的熱情被消磨殆盡,才恍然大悟。試試思考并嘗試這些方法,讓工作不再是負擔,而是滿足。
現在開始,就是最好的時候。
一、找出原因
擺脫忙碌低效的工作狀態,首先我們得分析原因,找到浪費時間的源頭。
1、使用時間日志
時間日志是避開時間黑洞、找到高效時段的法寶。
時間日志就像是我們記錄自己的支出一樣,忠實的記錄我們的時間都花費在什么地方,這將有助于提醒我們珍惜時間,分析自己時間的投入和產出,能幫助我們發現時間黑洞,找出每天的高效時段,從而更好的認識自己。
時間日志方法:
(1)每隔一個小時寫出下一個小時計劃做的事情;
(2)一個小時結束后記下結果。
2、找到自己的價值觀
找到自己的工作價值觀,確定工作任務的優先級。
思考你的工作是為了智力刺激,希望不斷思考、學習及探索新事物、解決新問題,還是為了帶來成就感,不斷創新,不斷取得成就、不斷得到領導和同事的贊揚?
《小強升職記》一書中對工作的目的有十幾種分類,通過一個評測試卷,讓我們更好的認清自己。
找到你的工作價值觀之后,當眾多工作任務同時向你撲來時,可以果斷作出取舍,先做重要的事。
二、如何高效工作
方法一:四象限法則-它可以幫助你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并告訴你如何作出有針對性的處理。
我們可以很忙碌,但絕不能有一點盲目。——佚名
所謂‘四象限法則’,是由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Stephen R.Covey)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方面的不同程度進行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重要而且緊急、重要但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不重要而且不緊急。
第一象限:重要而且緊急。舉例:處理某媒體對公司的負面報道、為孩子填報高考志愿等。這些事情必須馬上去做,否則后果將會非常嚴重。但是在你立即去做的同時你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真的有那么多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嗎?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舉例:編寫公司下季度的工作計劃、制定家庭的投資理財策略、參加心理咨詢師的培訓等。這些事情雖然看起來不緊急,但是我們可不能置之不理。如果你現在不重視它,它隨時都會發展成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你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避免更多的事情進入令人討厭的第一象限?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舉例:辦公室里的突然來電、臨時會議等。這個象限里的開銷是相當可惜而且無奈的,忙了半天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包括你在內的很多人都會被假象所迷惑,認為‘緊急’的就是‘重要’的。其實‘緊急’和‘重要’一點關系都沒有。在這個象限,我們應該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如何盡量減少第三象限的事務?
第四象限:不重要而且不緊急。舉例:看無聊的電視節目、一個人閑逛等。這個象限里的事情都是用來打發時間的,僅僅當做前三個象限的調劑的話還說得過去,如果過多地沉迷于這個象限,我們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在這個象限,我們應該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在工作中是否有必要進入這個象限?
了解四象限法則,我們該如何使用?
開始改造任務清單,將工作任務放入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沒什么好說的了,立即去做!我們工作中的主要壓力就來自于第一象限,我們生活中的主要危機也來自于第一象限。第一象限就是一片雷區,我們進入這個象限的次數越少越好。其實第一象限80%的事務都來自于第二象限沒有被很好處理的事務,也就是說這個壓力和危機,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
第二象限:有計劃去做!我們應該將時間投資于第二象限,不能因為它是不緊急的就不去處理。我們應該在第一時間對它進行任務分解,并且制定時間表;然后我們每次投入很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一項龐大的任務,就像儲蓄一樣,每天投入1元錢,好像做不了什么事,但是堅持一段時間之后,就可以做成大事。除此之外,將精力集中于第二象限的價值還體現在如果你第二象限的事務能很好地處理的話,會減少80%第一象限的事務。
第三象限:交給別人去做!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第三象限的事務是我們忙碌而且盲目的源頭,也是導致時間碎片,時間黑洞等個人時間管理弊病的主要原因。這個象限里的事務我們可以應用猴子管理法則,放權交給別人去做,或者通過委婉的拒絕減少這類事務的產生,走出第三象限。第三象限猴子管理法則的目的在于幫助管理者確定由適當人選在適當的時間,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身為管理者要能夠讓員工去撫養自己的“猴子”,你也有足夠的時間去做規劃、協調、創新等重要工作。
第四象限:盡量別去做!這是一個用于緩沖調整的象限。當你疲憊的時候,可以通過做一些不重要而且不緊急的事情來調整一下心態和身體,但是你不能在這個象限里投入自己太多的精力,否則你就是在浪費生命了。
時間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時間來創造最大的價值,消除時間管理三大殺手——拖延、猶豫不決、目標不明確對工作的影響,任務不是做的越多越好。
方法二:時間投資法——看看你有多少時間資本,怎樣讓這些時間資本創造最大的價值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富蘭克林【美】
時間就是資本,我們的時間投到哪兒,我們的成就就在哪。同時,我們要知道,時間投資是一項投資回報周期較長的投資,專注做重要且緊急的人物,不要擔心短期的價格波動,只要持續的投資下去,定會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利用時間創造最大的價值。
方法三:目標專注法——腦袋只裝一件事,集中精力只處理一件事的時候,我們有更好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
我并沒有什么方法,只是對于一件事情很長時間很熱心地去考慮罷了。——牛頓
在執行層面,要保持專注;所謂傷其9指不如斷其1指,干干凈凈的做完一件事,能給我們帶來成就感,擺脫壓力,同時也會有更好的結果。
腦袋只裝哪一件事?——下一步行動
項目由行動組成,行動是可執行的步驟
如何找到下一步行動?
1、動詞開頭;
2、內容清晰;
3、描述結果;
4、設定開始時間、周期、最后期限。
用5W 正確描述“下一步行動”:為什么?(why);誰?(who);什么時候?(when);在哪里?(where);做什么?(what)。
方法四:衣柜整理法——這是時間管理的絕招,涉及時間管理的全部流程,告訴你怎樣為繁雜的工作事務分類,怎樣將新的事務加入自己的工作清單并有效處理。
像實干家一樣思考問題,像思想家一樣付諸行動。——David Allen
所謂衣柜整理法,其實質就是David Allen提出的GTD。GTD就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縮寫,翻譯過來就是“把事情做完”,GTD的核心理念概括就是必須記錄下來要做的事,然后整理安排并使自己一一去執行。GTD的五個核心原則是:收集、整理、組織、回顧、執行。主要原則在于一個人需要通過記錄的方式把頭腦中的各種任務移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頭腦可以不用塞滿各種需要完成的事情,而集中精力在正在完成的事情,是一種消滅壓力的高效工作方法。
收集:把任何需要跟蹤或者記住或者做的事情記在Allen稱之為‘水桶’的地方:一個收件箱,電子郵箱,磁帶,筆記本,PDA,或者它們的組合。把你腦子里的任何東西都拿出來放到你的搜集設備里,準備好做下一步的處理。每星期所有的水桶都應該被至少清空一次。
整理:處理你的收件箱要遵循一個嚴格的工作流程:從最上面開始,一次處理一項,不把任何東西放回收件箱。如果任何一項需要做:做(如果花的時間少于兩分鐘),委托別人完成,或者把它延期。否則,把它存檔以便查詢,把它扔掉,或者使它成熟以便下一步的處理。
兩分鐘原則:任何事情如果花的時間少于兩分鐘,那么馬上就去做。兩分鐘是一個分水嶺,這樣的時間和正式地推遲一個動作所花的時間差不多。
組織:Allen描述了一個建議的列表集合,你可以用來跟蹤需要關注的項目:
下一步行動(Next actions)- 對于每個需要你關注的事項,定好什么是你可以實際采取的下一步行動。雖然要完成這個事項,可能會有很多的步驟和行動,但是其中一定會有你需要首先去做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就應該被記錄在“下一步行動”列表上。較好的做法是把這些事項根據能夠被完成的“環境”整理分類,例如“在辦公室”,“用電話”,“在商場”.
項目(Projects)- 每個需要多于一個實際的行動才能達到的生活或者工作中的“開放式回路”就是一個“項目”。使用跟蹤以及周期性的回顧來確保每個項目都有一個下一步的行動進行下去。
等待(Waiting for)- 當你已經指派了一個事項給其他人或者在項目進行下去之前需要等待外部的事件,就應當在你的系統當中跟蹤以及定期檢查是否已經可以采取行動或者需要發出一個提醒。
將來/可能(Someday/Maybe)- 這些事情你需要在某個點去做,但是不是馬上。
GTD的最后一個關鍵組織模塊是歸檔系統。
“Getting Things Done”書里說如果要用一個歸檔系統,那它必須得是簡單易用和有趣。即使是一張紙,如果你需要用來記錄參考信息,如果不屬于你已經有的一個目錄,也要有自己的文件組織方式。Allen的建議是你可以維護一個按照字母順序組織的歸檔系統,這樣可以比較容易快速的存儲和提取你所想要的信息。
回顧:如果你不至少每天或者只要你有時間就回顧檢查,那么你的行動和提醒的列表將會變的毫無用處。以你當時擁有的精力,資源和時間,決定什么是對你來說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做。如果你傾向于拖延,你可能會老是做最容易的事情,避免那些難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一個接一個地做列表上的事情,按照它們的順序,就象你處理你的收件箱一樣。
至少以星期為周期,GTD要求你回顧所有你比較主要的“行動”,“項目”和“等待”的事項,確保所有的新任務或者即將到來的事件都進入你的系統,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更新到符合最新的情況。Allen建議制作一個難題檔案來幫助你更新你關于主要行動的記憶。
執行:如果你把你的時間都花在組織工作,而不是做它們,那么所有的GTD系統都是不好用的!David Allen的觀點是,如果你可以把必須做的事情,讓它變得簡單、容易、有趣的話,那你就比較不會拖延、或者被太多的“開放性回路”所壓倒。
對這五步的精準描述當然還是圣經《無壓工作藝術》。關鍵點:
1、隨時清空大腦;
2、每天清空收件箱;
3、抓住零碎時間;
4、執行是關鍵;
5、回顧是保證持續動力的來源;
6、將自己的方法告訴身邊的人;
7、先分解項目,再執行。
三、如何制定目標
成功就等于目標,其他的一切都是這句話的注解——伯恩·崔西
所有的方法都是為目標服務的,目標統率人的行為。我們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人生?怎樣樹立自己的目標?怎樣把目標轉化成實際的行動?怎樣提高自己實現目標的能力?構建目標體系,制定目標讓工作忙碌而不盲目。
首先,我們來正確描述目標,S.M.A.R.T 法則
1、specific 具體的
2、measurable 可測量的
3、attainable 可實現的
4、realistic 可實行的
5、timebased 時間線
其次,學習分解目標;用到大樹分解法:
對象:適用于長于1年短于5年的目標
(1)樹根
寫出目標。
為什么要達成此目標?
我為什么可以達成此目標?
哪些人和團體對我達成目標有幫助?
這個目標要在多長時間內完成?
(2)樹干
寫下實現目標的計劃步驟
(3)樹枝
在月目標計劃表里寫下打算如何完成計劃步驟
第三,目標既然都定好了,接下來就是提高執行力,一步一個腳印將通過目標分解出來的任務一個個消滅掉。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談空話。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David Allen提出的關于如何制定目標的“六個高度”。
1、原則(五萬英尺):你首先必須要找個時間好好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原則和目標,這是你工作的靈魂所在。如果你以前沒有思考過這些,建議你現在就開始思考。
2、愿景(四萬英尺):這里面包含3—5年的工作目標,可以是職位的,也可以是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在這個層面你需要問自己:
◎我的目標是什么?
◎哪些人已經達到了我這個目標?
◎他們是如何達成的?
◎達到這個目標之后我的工作和生活會是怎樣的?
3、目標(三萬英尺):目標是比愿景更細化的東西,通常在一年內就可以有一個階段性的成果。
4、責任范圍(兩萬英尺):工作上的角色,如銷售、管理、產品開發等;生活中的角色,如家庭、個人財務、精神層面等。要把每一個角色扮演好,就需要執行一些任務,以拉近現實和期望的距離。
5、任務(一萬英尺):所有需要一步以上完成的事情都是一個任務,雖然我們已經有了一個‘自上而下’的目標系統,但是我們仍然要將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一個個任務上。
6、下一步行動(跑道):這是最為細枝末節的事件,我們要將他們全部放進我們的清單,然后一一消滅。誰更關注細節,誰就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只有職業規劃清晰的人,才會駕車進入快車道,直奔目標而去。
之前,我們對工作的理解是按時上班,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的注意力在如何解決問題上;而現在,我們在充分享受工作中的每一分鐘,每分鐘都是成長的機會,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將事情做得更好,這就是成熟的味道,我們有了確定的價值觀,順暢的時間管理,還有屬于自己的處世哲學。
人生就像在雪地行走,向后看:自己一路走來的軌跡;向前看:白茫茫一片。
不要問該往哪里走,只要回答“想往哪里走” ,自己的雙腳就是書寫歷史的工具 。
總結一下:高效工作四步法
第一步:將所有的任務放入工作籃,不論是誰在什么時候交給我的任務,統統放進工作籃里。
第二步:將可以置之不理的任務清除掉;將必須在某天處理或者必須轉交別人處理的任務拿出來;將那些可以在兩分鐘之內完成的任務立即完成。
第三步:將需要在特定日期處理的事情寫進日程表;將需要別人處理的事情立即轉交并且設置到期提醒;將需要現在處理的事情擺在辦公桌上。
第四步:在自己最高效的時段,做最重要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也做合理安排。
附:《小強升職記》思維導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