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一句話自我介紹,大連理工電化學工程的互聯網er
再貼幾個標簽找朋友 能源管理 商業 創行 在線旅游 生鮮電商 社區O2O 英辯。
一為回味過往充實的兩年? 二為能助力同齡人尋夢
聊聊自己一路走來的心得和熱忱篤定迎接的未來
(一)“大一是拿來體驗的”
高考前的漫漫學途湮沒了大部分年輕人的才氣與對世界的好奇心,是時候再重新打量下眼前的世界了,正如我在不同程度參與了新聞、辯論、創業、媒體等近十個社團學生工作之后,才發覺自己熱愛且適合的是大學前聞所未聞的商科方向,請原諒一個成長在東北普通家庭不曾為生計擔憂過的孩子鮮有受過商業的熏陶。在聆聽過商戰故事,見識過犀利的投資人,關注起市場的運作規律等等諸多第一次后,我無法抑制自己去了解企業、社會運行規律的沖動,開始從各種渠道汲取一切和商業有關的知識,對那句“高考前是學生時代知識頂峰”嗤之以鼻。
促成我這么饑渴尋求未來出路的有偶然聽過的關于求職的講座,也有偶然結識的那幾位有創業激情的前輩,更重要的還是自己不甘寂寞平庸的心。
幻想著碩士出國攻讀能將自己工科專業和商業結合的能源管理,便一不留神成為了學長。
(二)找到自己愛的 目光都是堅毅的
不吐槽傳統工科專業與信息時代的脫軌,不糾結積分證書獎學金,甚至不理會那些靠點名留住學生的專業課老師。
乘著爸爸去哪兒的熱潮去畫室、超市、農場組織短途親子游,念叨著生鮮電商的概念去農場、幼兒園、菜市場做蔬菜盆栽的經銷,研究餐飲外賣的市場規模,展望社區O2O的未來。
當我發現諸多商業運作愈發脫不開“互聯網”這三個字,覺得政府工作報告都耐看了許多。
專業成績的下滑,商科學費的高昂讓我改投互聯網行業的這一抉擇少了許多猶豫,既然過往的經歷已是滿滿的違和感,又已經堅定選擇了小眾的路,就更毋須在意身邊對于好學生的評判標準了吧。 這時的自己帶著幾分固執與傲嬌,在大連這個閉塞的城市追趕著人外的人。
(三)“站在未來看現在”
一路向南的自助游去感受上廣深杭的商業文化底蘊 一段北漂的實習經歷感受最前沿的互聯網創業熱潮 一次米國東海岸的名校游看了看天外的人。
在旅途中深刻感悟世界的包容與廣闊,再重回故土踏踏實實讀書看報是我心目中最佳的生活狀態。感謝MIT教授的那句“對自然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我眼前的化工原理也不那么難讀了。
恰逢大連創業圈的茁壯成長,又逢夢想企業的縮招與資本寒冬的到來。對未來有更清楚認知的我要好好規劃眼皮下校招前的日子了,深耕在線旅游,彌補知識短板,趕上移動互聯的浪潮期待能源互聯網的興起。
“世事變幻無常,向上是唯一方向”,在此與追夢路上的同齡人共勉,也祝愿初踏入大學校園的年輕人早日找到真愛折騰好未來四年。
@年輕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