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心得103】智者與仁者

【論語心得103】智者與仁者

【原文1】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眴柸?,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p>

【原文2】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p>

【解讀】樊遲問什么叫做智,孔子說,踏踏實實干好人的事,對鬼神敬而遠之,就可以算得上智。因為鬼神的事說不清楚,我當它有,敬畏它,但不迷信它。再大的鬼神也大不過民心,把人的事干好,能得民心,就是智。接著問什么叫做仁,孔子說先干活再拿錢就可以算是仁。換句話說,以結果換價值就是仁。從這兩個問題看,我們好像經常是顛倒過來的,做領導的敬鬼神(泛指不切實際的事情)遠勝關心員工,做員工的談價錢(泛指工作陋習)遠勝產出結果。這就是不智不仁了。原文2進一步講智者和仁者的區別,智者像水一樣,奔流不息,活躍在社會舞臺上,貢獻自己的能量,獲得樂的成就感。仁者像山一樣,厚德載德,構建穩定的平臺,滋潤萬物生長,獲得長青。智者自度,仁者度人。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