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封的社群十五問

陳素封的社群十五問

馬丁 · 布伯( Martin Buber )說:所有事物都在相遇。你與我會相遇,你與創意會相遇,你與命運會相遇,你與創作者會相遇。只要你足夠誠實,所有秘密都會顯現出來。

此文是《如何讓優秀社群的每個人都愿意幫你?》的回應,期待在「笨方法學寫作」社群與你相遇。

如何正確使用社群 15 問?

1)價值觀 12 問在公開網絡發布,生成鏈接;

2)在社群中發布你的「基本 3 問」,附上「價值觀 12 問」的鏈接;

3)查閱其他人的社群 15 問,發現與你志趣相投的人,主動建立聯系。

基本 3 問

1. 你的名字、地區、職業、長時間持續做的一件事、博客/公眾號/簡書 是什么?

鐘偉群、汕尾、室內設計,準備轉產品經理,長時間持續做的一件事:堅持寫日記8年

知乎ID:鐘年? 微信公眾號:藥皂先生

這兩個都是我喜歡的平臺,但由于工作和部分自身原因,沒能好好經營。上面放著這幾年零散的一些生活記錄。

2. 如果你要講一個讓人記住你的小故事。你會講什么?

家教很嚴,從來不讓留長發。大四實習那年,蓄長發,綁馬尾過春節,父母喋喋不休讓我留長發,我不以為意,鄰居調侃家里娶媳婦了,去串親戚,被三姑六婆說像個女生。回深圳上班,剪成寸頭,發照片給母親“報喜”,她卻悶不做聲,好像有一絲不開心。后來才覺得,父母不讓留長發,更多是對社會規則的熟悉,深知流言蜚語的傷害。只要做最真自己,旁人議論那又有什么關系。今年,我又蓄起長發。

3. 如果你要問社群中所有人一個問題,你要問什么?可特別指定三個人回答,被指定的人可自愿回答。

我想問所有人一個問題:說出自己三個缺點,你會選擇哪三個?排序是怎么定的?為什么?

價值觀 12 問

1. 哪一(些)本是你最經常用來送人的書?為什么?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書是哪幾本?

主要送的書分別是,詹宏志的《綠光往事》、李笑來的《把時間當做朋友》、劉未鵬的《暗時間》

詹宏志是16年最喜歡的作家,《綠光往事》一書幾乎都是詹宏志的回憶錄,文字栩栩如生,讀起來往事都歷歷在目,仿佛成了他人生的見證者。跨越不同年齡階段的文章,都能用恰如其分的文字來描述,孩童的稚氣,青春期的朝氣,成年后的志氣,一清二楚。因為喜歡這個作家,也促成了我大四那年自由行,其中的目的之一,就是買到那本大陸絕版的《人生一瞬》。后來陸陸續續送給一些喜歡看書的朋友,就是希望也能跟我一樣,感受到文字的美。

《把時間當作朋友》是在師兄的推薦下看的,內容大多已經忘卻。但也就是同一時間,陸陸續續看了《拆掉思維力的墻》、《別做正常的傻瓜》一系列書籍,但總覺得,李笑來這本書,適合那些剛開始思考學習管理時間的人,總歸不會錯。

《暗時間》是劉未鵬先生的大作,這本書內容不多,但卻字字珠璣,讀時總有恍然大悟的念頭,印象最深的還是這段文字。

如果你有做總結的習慣,你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后總結自己在某某領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后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為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么大。因為看書并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并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占據一個顯著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游、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

如果把人的大腦比喻成CPU,那么時刻運轉的電腦,才算是實現自我價值。若是每個人都能像產品經理般,把自己當做產品迭代,時常自我總結,反思,梳理出問題再進行優先級排序,確定自己的優勢區域,未必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書,我說不清楚是哪一本。怎么多年看文學類,議論類,網絡小說,犯下最大的毛病,就是只看不想,倘若只是想當讀者,這種方式或許可以得到某種沉浸式的快感。但若是想成為創作者,不帶想法去同作者辯論,也不過是在別人的想法里轉悠。只是覺得自己可能,讀的還不夠多,或者是自己往日從來不去思考,也許是自己尚未發覺。這個問題希望我能堅持思考。

2. 最近 6 個月里,你購買的對你影響最大的 200 元以下的商品是什么?

在購物網站-必要。購買的一款199乳膠枕頭。因為工作地點離住處太遠,夜里又不習慣早睡。上一個枕頭,是大學時代的遺物。但偶爾睡醒還是渾渾噩噩。后來下決心買一款枕頭,淘寶琳瑯滿目讓人目不暇接,末了還是選擇在必要商城,買了這款枕頭。不知是心里原因還是怎的,現在睡眠質量也比往日好了很多。

但就是...越來越晚睡了。

3. 哪一次的失敗如何影響你未來的成功?你是否有「你最喜歡的失敗經歷」?

16年時有個好友在美團做推廣,幫商家在美團做競價排名,部分商家有攝影需求。我這個半桶水的攝影愛好者,便時常前去幫忙。有一次沒有同商家溝通好需求,去到現場,聊了才發現自己的設備,不足以支撐這次合作。下意識選擇逃避,草率應付了事,末了成片不盡人意,交片那個晚上,商家在微信連續發了23條語音給我,影響了公司的計劃和他的職位,如果合作沒談成,可能導致20萬的訂單泡湯,我只是一直說對不起,徹夜無眠。

學生時代的毛病一直沒改,小打小鬧的拍攝,總覺得無傷大雅。殊不知大學的“試錯時代”,早已過去。像極了一句諺語:一子錯,滿盤皆落索。自己的一次小錯,就可能波及他人的職業生涯。只希望自己在工作中,即便荊棘滿布,也能兢兢業業,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最喜歡的失敗經歷?

說不上什么最喜歡的失敗經歷。每年都在不同的位置上跌倒爬起。與我而言,上面提到的這件事,就是我今年最響警鐘。做錯事無所謂,態度上有問題,總歸要吃大虧。

4. 如果你有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你會在上面寫什么?

用心記錄生活,才有機會洞察生活。

5. 你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投資是什么?

大一,買了臺2700的微單。開始記錄生活,到現在三年半,留下72G的照片,知道攝影這條路艱辛困頓,五分精力,五分收獲,但可能十分精力,不過七分收成。但72G的照片,記錄了這幾年以為,我和家人朋友,戀人的無數時光。除了文字能記錄時光,照片也能留住某一瞬的

6. 你有什么不尋常或者奇怪的習慣嗎?

因為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差,給自己買300塊都東西都下不了手。但買給家人,朋友可以。

7. 在最近的五年里,哪些概念、信仰、理念、行為或者習慣改善了你的生活?

習慣掌聲的人,無法獨自起舞。

學攝影初期,對iso、快門、光圈不熟悉,每次出門,回來又是一大堆廢片,費盡心思修好圖,發到朋友圈按,看著朋友們的點贊,評論,都變成某種虛榮感。有時候點贊的人少了,頻繁查看朋友圈,悵然若失。后來才覺得出發點有問題,若是拍照,寫作的起點,是為了得到掌聲,自然就失去了創作的動力。

動筆的伊始,便去思考觀眾喜歡什么東西,注定不是真實的自我表達。記錄真實,面對自我。

8. 對那些聰明、有抱負的大學生,你有什么可幫助他們進入「真實世界」的建議?

我剛進入社會,對我而言。工作以外時間自己安排,工作時間內認真工作,培養自己的耐心和專注力原生一切。

9. 在你的專業領域里,你聽到過哪些不太好的推薦?

房屋裝修的設計費不收錢。

實際上裝飾行業到今天,已經進入行業的成熟期。早年市場大好,行業涌入大批人員,魚龍混雜。14年后整個房地產行業開始走下劃線,以前設計師動輒10-30%的材料,家具提成,因為互聯網信息透明化,早成了傳說。但靚家居等整裝公司,聲稱不收設計費,實際上動刀設計的大部分都是剛畢業的學生,公司的主要利潤,都在正裝的家具里全數找回。品牌的一套實木衣柜動輒2000塊,但生產的貼牌公司700塊就能拿到。而土巴兔的互聯網類公司,也不過是把業務的信息,分發給散落在各地的小裝飾公司,讓他們上門洽談。

設計行業,一分錢一分貨,兩分錢兩分貨。十分錢三分貨。不想給錢?其他地方我們收回來。

10. 在最近的五年里,拒絕了什么讓你變得更好?對你有什么啟發?

拒絕了部分毫無意義的情感。不再花費時間去做感情交流,不應該參加的聚會,堅決不去。

設立人生準確,才有機會指導自己前進。

11. 如果你覺得自己注意力渙散或意志即將崩潰,你會做什么?

做家務,抽煙,打游戲,睡覺。

12. 在什么重要問題上你有與眾不同的看法?

生活很像是一個圓球,不讓自己動起來,接觸生活就永遠只有底面,只有先行動,觸摸到邊界,你才有機會,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引言——很久都沒寫一些關于本專業的文字,也越來越對各種專業文章反感。內心的感覺很復雜,也許是面對悲涼現實的無力感,...
    一只貓樣的獅子閱讀 727評論 3 5
  • 今天打球的時候應該是看見了學長,但是我不確定,近視眼的不好在看男生的時候就完全暴露出來了,真的是尷尬,不過沒關系,...
    服氣付吉閱讀 180評論 0 1
  • 易效能27:拖延癥會殺死一個人 線下人生是由許多不良習慣組成,是拖延的人生,晚睡,缺乏鍛煉,不吃早餐等,與良好的生...
    總在成長閱讀 154評論 0 0
  • 1.Server.js 2.Client.js 3.正常的執行結果 4.斷點在Server.js的177行res....
    RyanKendall閱讀 348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