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出的“大頭像”+摳發(fā)絲

在這主要運用到:通道(摳發(fā)絲)、羽化(虛化邊緣)、液化工具(將人物變形)、斜面浮雕(增加字的立體感)。

此方案步驟比較多,前七步主要講的摳發(fā)絲,第八步開始講的液化,也就是人物變形。大家可根據需要自行選擇學習。

第一步:打開你要用的圖片,把背景圖層復制一層。在通道里選擇對比度最強的通道,復制一層(只打開復制通道前的眼睛)。

第二步:圖像—調整—色階(注意發(fā)絲邊緣,不要融進背景里去)

第三步:選擇減淡工具,將發(fā)絲周圍涂抹,增加對比度。

第四步:用畫筆工具將背景涂成黑色,人物涂成白色(或者人物涂成黑,背景涂成白色。)。

第五步:選中魔棒工具,選背景(白色區(qū)域),回到“圖層”,選中“圖層一”,按Delete,刪除背景。----此時人物邊緣很僵硬。

第六步:鼠標放到“圖層一”前的矩形畫面中,按“ctrl鍵”,圖中會出現選區(qū),按“Ctrl+Shift+I”(反選),選中背景,shift+F6羽化下(羽化半徑:2.1),再按Delete。------此步驟主要是運用羽化工具將發(fā)絲邊緣呈現的更自然。

第七步:把圖片“剪切”并保存一下圖片(保存成PNG格式),重新拖進ps軟件里打開并把背景圖層柵格化(右鍵柵格化圖層)。(我在這先剪切了,也可最后制作完成再剪切)

下面主要介紹“液化”工具。

第八步:選中圖層,濾鏡—液化。(自由調整左邊的工具)

“膨脹工具”的效果:

將你選中的區(qū)域變得豐滿。

“向前變形工具”的效果:

可用此工具將頭變大,身子變小,做出夸張的效果。

“”重建工具”的效果:

就跟橡皮擦一樣,將圖像還原。

“褶皺工具”的效果:

功能與“膨脹工具相反”,其實就是向內擠壓,使物體變小。

“左推工具”的效果:

自由運用工具,做出如下圖:

第九步:添加一個圖層,填充白色(Ctrl+Delete 填充后景色/Alt+Delete ?填充前景色)選擇漸變工具,選擇“黑色向透明漸變”的顏色,自由在紙上拉出漸變效果;把圖層置于人物圖層下。

第十步:運用打字工具,左邊的字母“T”,打上你要寫的字,把“字的圖層”,鼠標右擊柵格化。用左邊工具欄里的“框選區(qū)域”圈出你要的字,按“Ctrl+T”,調整字到你想要的效果。

第十一步:雙擊字體圖層,出現“圖層樣式”勾選“斜面和浮雕”和下面的“等高線”,調整至如下圖。(這樣文字就調整好了)

第十二步:選左邊工具欄里的“形狀”工具,選擇圓形,在圖中,按著Shift畫圓;柵格化圖層,雙擊出現“圖層樣式”,勾選“斜面和浮雕”。

第十三步:將做好的“圓圈”復制兩個,按Ctrl+T,調整圓圈的大小,用左邊“選擇工具”(一個鼠標)調整圓圈位置。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