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寶寶的逆反期,珍惜or打壓?

上周末帶著小志和他的小伙伴一起去看美術展,結果一個小朋友因為一塊糖果和媽媽大吵大鬧,媽媽不讓吃了,可是小朋友偏偏很想吃,最后發展為媽媽在那里跟孩子喊,孩子呢,在那里又哭又鬧!

后來媽媽和我說:“最近孩子不知道怎么了?經常和我頂嘴,只要不符合他的心意,就和我又哭又鬧,一點兒都不聽話!”

想必這是很多媽媽們都遇到過的情形,貌似孩子忽然間有了自己的小想法,變的開始不聽話了!例如:

早上穿衣服,你想給她套上,孩子蹬腿兒打滾兒,就是不穿;

傍晚玩玩具,扔的滿地都是,想讓孩子幫忙收,她當耳旁風;

晚上睡覺前,想讓孩子刷牙,她又鬧小脾氣,“不去!不刷!”

其實這只是孩子長大了的表現而已!在我們的人生中,人的思想會經歷幾個階段,從而變得成熟,當孩子開始有意識的反抗你的時候,就說明他的自我意識正在形成!

我們經常說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難管的,其實只是孩子進入了“逆反期”,說是“逆反期”這只是就大人而言,對孩子而言,這是他成長的標志!在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是孩子經歷的第一個逆反期,他的自我意識開始變得強烈,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一個令人感到無奈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就拿上述的媽媽而言,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孩子正處于第一個逆反期而已,在這個階段孩子為爭取自我主張,獲得更多的自由而對大人開始說“不”!到了這個階段,媽媽們就要注意了,我們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就要有所改變,而不是拿出家長的權威來命令孩子,我們要開始有選擇的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被信任!

小芯有個閨蜜,他們家有一對雙胞胎兒子,正處于2歲多的這個年紀,每天在家里雞飛狗跳的,閨蜜有一個階段,煩不勝煩。后來這個狀態有所改觀了,她說:“我現在學會去尊重他們了。”小的時候,兄弟倆穿的衣服,都是一模一樣的,一般雙胞胎家里都是這么做的,可是到了這個年齡之后,兄弟倆經常出現不同的選擇,所以閨蜜帶他們出去買衣服的時候,經常放任他們自己選擇自己穿的衣服,結果發現,有時兄弟倆選擇的衣服是同一件,可愛極了!兩個孩子再也沒有因為衣服吵鬧過!

還有就是看電視,相信小孩子都很喜歡看動畫片,閨蜜家的兩個兒子也不例外,兄弟倆看動畫片的勁頭,仿佛眼睛都要把電視機看穿,以往每次閨蜜強制關掉電視,兄弟倆都要展示一場哭長城的戲碼,自從閨蜜給他們自主選擇權之后,兄弟倆個自覺多了。

閨蜜說:“你們還可以再看5分鐘或者10分鐘,選擇一下?”

兄弟倆一致:“10分鐘!”

10分鐘后,兄弟倆自動關掉電視!

我剛開始看到這個場景,真的是羨慕壞了,因為我家小志也處于這個階段!閨蜜說:“剛開始的時候,看了10分鐘還是不愿意關的,就想耍賴,可是我還是狠下心來,告訴他們答應我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然后哭鬧什么的都不去理他,等時間長了,他們自己就知道了,答應的事情就是要說到做到,是沒有商量余地的,也就養成了好習慣!”

小芯今天給各位媽媽幾條建議,讓孩子快快樂樂的度過人生當中第一個成長階段,小芯和媽媽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鼓勵孩子

自主性是叛逆期孩子最大的特點,他們開始有自我意識,而在父母看來確是和自己對著干,不聽話的表現。家長千萬不要把孩子當成“盲人”,自己去作“導盲者”。我們一定要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聽聽孩子的聲音,盡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三歲左右的孩子,喜歡做自己的主人。應對這一階段的孩子,父母要給予一定的耐心和尊重,遇到事情,父母要賦予孩子一定的選擇權,只有自己做出的選擇,孩子才會歡欣雀躍地去完成。例如孩子刷牙的這件事,刷牙的不舒適感,對于孩子來講是一種折磨,所以聽見刷牙就開始哭鬧!但是如果你把刷牙讓他來選擇的話,這樣會更易接受些!

“寶寶,今天是用哪個味道的牙膏啊?草莓味還是香橙味?”

“草莓味的!”

“好,那我們去刷牙嘍!”

說話少以“不”字開頭

我們說話常常會拿出父母的權威,喜歡用命令的語氣來要求孩子,不要做某件事!

“不要亂動!”“不要亂跑!”“不要跳!”“不要哭”“不要吃糖”“不許看電視”

但是這種以“不”字開頭的語句,最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試想一下,如果有人用命令的語氣和你講話,你的心理是不是也很不舒服?同理,孩子也是如此!總將“不”掛在嘴邊,會給孩子一種被禁錮的感覺,讓他們不得自由。而孩子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也有樣學樣,以“不要”來反擊,為自己取得控制權,這只是孩子的模仿行為。

千萬不要對寶寶百依百順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真相就在于,好多時候,你即使不情愿,也要遵守規則!而從小我們就要使寶寶明白這個道理!逆反期的寶寶喜歡說“不”,喜歡跟父母頂嘴,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父母對孩子百依百順,什么都順著寶寶,不加以疏導的話,就很容易養出驕橫任性的孩子。

遇到必須遵守的規則,寶寶卻一直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可以這樣做:

用平靜的態度讓孩子靜下來,再向孩子說明為什么不能這樣做的原因;

轉移孩子注意力;

暫時走開,用冷處理來應對寶寶的任性。

這個世界,我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我們無法替你們選擇命運,卻可以教會你如何,遵循自己的內心生活。

孩子,也堪斬馬談方略,還是做陶看野花。無論如何,只要用心生活,足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