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雕開是專門研究歷史的,跟了孔夫子好多年,年紀也不小了。有一天孔夫子對他說:“你的學養已經可以去為社會服務了,就別跟著我了,出山做事吧,不要浪費了才華和大好時光。”
漆雕開一聽,搖頭說:“老師,我沒自信啊,還想跟著您多學幾年呢。”其實漆雕開的學問比起很多已經出去做事的學生好很多,但他這種對待學問精益求精,踏實認真的作風還是挺讓孔夫子喜歡的。
當時的社會像漆雕開這樣的人已經很少了,大多數都是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所以孔夫子的政治學術思想總是很難推行。
有一天,孔夫子感嘆道:“唉,事情難做啊,真想找個地方隱居算了。如果真去隱居了,還有誰能踏實跟著我呢?嗯~~子路或許會的。”
子路一聽,心想:“老師這是抬舉我啊,說明咱的學問扎實,忠心耿耿!”心里一高興,臉上就笑出花兒來。
孔夫子看見了,對子路說:“別高興的太早,其實我就是看中了你的武功好而已。”
魯國的一個大夫孟武伯對子路還是挺賞識的,孔子學說的最高境界不是“仁”嗎?孟武伯就去問孔夫子:“子路這個人達到了‘仁’的水準了嗎?”
孔夫子微微一笑,說:“這我可說不了,你想讓他幫你做事,你自己判斷唄。”
孟武伯不甘心,追問道:“那你說他目前是個什么水平嘛?”
孔夫子不得不認真解釋了,說:“子路這個學生啊,讓他去幫你統領三軍還是合格的。至于是否達到‘仁’的水平,這個真說不好。”
孟武伯又問:“那你的學生冉求怎么樣?”
孔夫子說:“他啊,當個市長綽綽有余,至于是否達到‘仁’的境界,也不好說。”
孟武伯心想,這老夫子的要求還真高,難道我欣賞的幾個學生里面就沒有一個能入他法眼的?最后又問一個,說:“公西華這人總可以的吧?”
孔夫子還是搖搖頭,說:“他呢,禮儀的確非常好,能做一名頂尖的外交官。但說學問修養上達到‘仁’這個境界,我看還是差一點。”
其實,孔夫子最欣賞的學生是顏回,但顏回是個學癡,和達官貴人都沒啥交往,孟武伯佩服的人里面自然也沒有他。不過孔夫子的學生們相互之間是比較了解的,也會暗暗較勁。
已經當了大官而且政績斐然的子貢有次回來看望孔夫子。孔夫子問他:“你覺得你的學問和顏回比起來,誰更厲害一些?”
子貢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趕緊擺擺手說:“老師莫消遣我,我那敢和顏回比啊。顏回聞一知十,我最多聞一知二。”
孔夫子對這種回答很滿意,說:“的確如此,別說你了,連我都不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