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正感受過貧窮?或者說,絕望的貧窮。
貧窮,讓夢想變成奢侈,讓尊嚴變得廉價,為生計奔波于世間,只求一餐果腹。
看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位63歲的老母親,為了獲取 20萬的意外保險金給兒子籌集關節置換手術,從9樓一躍而下。。
這位母親平日非常節儉,就在她臨死之前,還“破天荒”的和病床上的兒子一起吃了一次餃子,然后,平靜地走向陽臺。。那是何等的絕望,何等的悲情,她沒有謀生能力,無法給生病的孩子以希望,眼睜睜看到孩子受病痛折磨,她沒有辦法,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她除了一條生命,一無所有。
貧窮從未走遠,這樣的故事,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在我們容易忽視的角落,還有一群卑微的、掙扎在生死邊緣的人們,他們在貧窮中出生,在貧窮中死去,或因病致貧,或因殘致貧,承載著命運的無可奈何,品嘗生而為人的殘忍。
貧窮,是個很廣泛的觀念。百度百科對貧窮的定義是:
在中文里,貧、窮兩字本解作「極度不足」,日常使用里則指「缺乏錢財,生活拮據困乏」道德標準的;也有人認為可以從科學角度去理解貧窮的意思。貧窮的成因包括了多種因素,從發展經濟學角度講,貧窮就是缺乏生活機會。
國家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3516元,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2363元!
怪不得,很多農村家庭負擔不起孩子的大學學費,早早讓他們放棄學業走入社會。
按照國家公布的貧窮標準,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下被稱為貧窮,而在中國,符合這個標準的人口是4000萬!
3000元,對很多人來說,不過是一臺手機,不過是一次國內旅游,不過是給女友的一個驚喜,但對這些人來說,可能意味著生活的全部。生死事大,其余事小,在生存的現實面前,其他的生活要素變得十分蒼白。
貧窮有多可怕?
貧窮讓人變得現實和勢力,因為缺乏物質,所以極度在這方面變得斤斤計較。
我母親曾經給我說過她小時候的事情,那是70年代的中國,物質極度匱乏,她拿著家里的糧票去市場買豬頭肉,因為是女孩子就被別人插隊,最后只能買了一個肉比較少骨頭比較多的豬頭肉,因為這件事,奶奶拿棍子狠狠地打了她一頓。初聽此事,我感到很吃驚,為這樣一點小事打罵孩子實在是不應該,但是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溫飽問題尚未解決,吃飯不是享受生活的調劑品,而是關系生死的大事。據說在那個年代,很多人因為丟失幾張糧票而上吊自殺,那是何等的殘酷。
為什么插隊,為什么粗魯,為什么沒素質,因為,窮!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在貧窮的環境里生長,想要脾氣好、修養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人不是物質欲太強而是窮怕了,貧窮限制了人的想象力,遏制了人的思想,在一片靜寂與荒蕪中,剝奪了你最后一點翻盤的希望,那讓人絕望,貧窮讓人窒息,讓人感覺到無力。
貧窮帶來的自卑,很難通過后天的努力改變。
曾經網絡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我奮斗了18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在文章里作者這樣寫到:
你是城市戶口。……于是我要通過自己的奮斗獲得你生下來就擁有的大城市戶口,考學
是我跳出農門唯一的機會。……我屬于比較幸運的,東拼西湊加上助學貸款終于交齊了
第一年的學費,終于可以如愿以償地在大學校園里汲取知識的養分了。我努力學習獲得
獎學金,假期打工掙點生活費,因為實在不忍心多拿父母一分錢。……我發現自己真是
土得掉渣,不會作畫,不會演奏樂器,不認識港臺明星,沒看過武俠小說,不認得
mp3,不知道什么是walkman。我的英語是聾子英語、啞巴英語,我的發音中國人和外國
人都聽不懂……終于畢業了,能幸運地在上海找到工作的應屆本科生只有每月2000元左
右的工資,我要租房,要交水電煤電話費還要還助學貸款,還想給家里寄點錢讓弟妹繼
續讀書,剩下的錢只夠我每頓吃蓋澆飯。”
蜜月你在香港過的,輕而易舉地花掉了半年的工資,回來說,意思不大,不像TVB電視里拍的那樣美輪美奐;我的婚禮,在家鄉的土路、鄉親的圍觀中巡游,在低矮昏暗的老房子里拜了天地,在寒冷的土炕上與愛人相擁入眠。幸運的是,多年后黯淡的圖景化作妻子博客里光芒四射的圖畫,她回味:“有愛的地方,就有天堂。”
這是一個通過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人,在城市中打拼多年有了一席之地的人靈魂最深處的吶喊,是的,貧窮對人身心造成的影響,絕非短短幾年時間能夠改變。容顏可以修飾,文化可以提升,但從小生活在貧窮而形成的人格卻很難重塑。
貧窮的人想突破階層越來越難。
80%的錢跑進了20%的口袋里,富者愈富,窮者愈窮,這就是著名的馬太原理。
科學家曾經做了一個模擬實驗,如果將一筆財富平分給100人,每個人分100美金,然后可以用這筆錢從事投資活動,經過若干回合后,原本平均分配的財富會發生轉移,80%的財富會進入20%人的口袋里。
屌絲逆襲、寒門貴子的故事的確存在,但一定是小概率事件。人們喜歡聽勵志的故事,但覺不能忽略這個事實:成功的富二代遠多于逆襲的貧二代!客觀原因是,富人和窮人創業的初始資本不同,富人的孩子可以用父母給的幾十萬作為啟動資金,小試牛刀,而窮人的孩子在創業初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支持,而且很有可能要承擔一個家庭的重擔,雙方本來就不在一個起跑線上。下面這則漫畫,形象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你渴望到達的終點,也許只是別人的起點而已。
更可怕的是,這種差距,并不是簡簡單單體現在金錢上,富人家庭擁有更加優越的教育資源,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精英。
今年,北京的文科狀元熊軒昂面對鏡頭,一針見血道出了現實。
“現在的狀元都是這種家里又好又厲害的。”
“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考上好學校。”
一句句大寫的實話,瞬間戳中無數國人的心!
生于貧窮,我們能做些什么呢?不是自暴自棄,更不能隨波逐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認清現實,同時把握每個機會,天道酬勤,上天不會辜負每一個努力的個體。
面對貧者,我們能做些什么呢?不是憐憫,更不是鄙夷,尊重他們的生活,給他們體面的幫助,同時維護他們的尊嚴,每個靈魂都值得你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