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急不吼陪孩子,輕松實現自我成長

“這個假期最讓人崩潰的不是加班,不是堵車,而是陪孩子。”

身為倆寶的媽,自從開啟暑假模式,就感覺自己被這句話虐了千千萬萬遍。大孩子寫作業、玩手機、看電視、接送興趣班;小孩子吃喝拉撒睡,一會做飯一會洗屁股,這邊擦干凈穿上衣服,沒幾分鐘又拉得稀里嘩啦……這樣周而復始,筋疲力盡,真真是讓人累到極點,也崩潰到極點!怪不得全國的寶媽隨著酷暑的來臨,也進入了一個高熱的崩潰期,有數據表明,患抑郁癥的寶媽直線上升呢。

每一個當媽的,都有這么一部血淚史: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懷著萬分憧憬期待的心情,感覺既甜蜜又幸福;但是寶寶一出世,畫風就全變了,小的時候根本離不了手,不是拉屎就是拉尿,或者整夜哭鬧不睡覺,等大一點又面臨著叛逆期,吃飯睡覺不配合等等,都是問題。真是不說不知道,一說都是一把淚呀。

難道真的沒有辦法破解嗎?

最近一本新上市的書《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用翔實有趣的真實案例和30個切實可行的方法,回答了所有爸爸媽媽陪伴孩子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你家寶寶做事拖拖拉拉,吃飯不及時,睡覺不按點,怎么辦?別著急,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是怎么說的。

本書的作者是三個年輕的媽媽,有著非常多的相似點:都是親子教育專家,都曾在親子教育方面做出卓越的成績。何小英,受邀學而思家長幫家長學堂講授親子教育大咖音頻和視頻直播課,點播人數近10萬。魏華,做過七年的育兒知識講座,經歷過1000多個家庭的案例輔導。李叢,孕期講課超過三百五十個小時,是實戰派的正面管教導師。三人各取自己名字中的一個字,組成了“櫻花叢”。

這三人都是寶媽,也曾遇到過萬千媽媽都遇過的問題:在教養孩子方面遭遇了巨大挫折,并且一度抑郁,懷疑自己和人生。但通過反復學習和實踐,她們不僅走出了低谷,而且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主要從5個方面闡述了教育方法:好習慣、好興趣、好能力、好心理和好環境,又細致地總結提煉出30+個方法。

這些方法包括四葉草法則,4P,ERC,TTH,“清、示、樣”,APA,紅綠燈法,“樂觀DAD”,時間四象法等。看到這一堆陌生的名詞,是否心里又打鼓了?是不是很高深的純理論呢?其實不是啦,這些有趣的方法名都是幾個可愛媽媽的靈光一閃,只為了好記又好用。

學會四葉草法則幫孩子開啟好習慣之門。

四葉草法則非常簡單,就是用四片葉子代替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片葉子,提前約定,讓孩子心中有數;

第二片葉子,制定目標,有目標的人才不會迷路;

第三片葉子,有限選擇,孩子更愿意合作;

第四片葉子,認可孩子,讓孩子更有價值感。

身為寶媽,我們都知道孩子好習慣的養成有多重要,可是總缺少方法,或者有的即使知道方法,卻沒有堅持下來,導致事倍功半。

拿我自己來說,在大寶出生后就一直督促自己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但后來因為工作調動,有很長一段時間孩子放在老家,我有再多的理論和實踐也沒辦法實施。造成的后果是頗為嚴重的,寶寶養成了很多不良習慣,而且從心理不愿意與我們相互體諒和合作。后來做了很多努力,終于慢慢順過來,但依然有些問題無法根除。這件事的教訓就是,孩子習慣養成是有時間限定的,一般三歲到六歲,就是最重要的時間段。

養成好習慣這么重要,最關鍵就看方法了。櫻花叢三位媽媽提供給廣大媽媽的方法,恰好是最適合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一件事情,從告知孩子讓其有個基礎概念做好心理準備,到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再到結果的認同,提升孩子的價值感。這件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孩子參與。只要參與了,無論結果如何都是雙贏。而爸爸媽媽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引導孩子積極參與。

掌握了“四葉草法則”,就可以運用到實踐中的很多地方:比如寶寶不吃飯怎么辦?不睡覺怎么辦?不愛做家務怎么辦?運用這個法則以及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的調整,基本可以完美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方方面面的問題。

好興趣幫助孩子打開世界的奇趣大門。

說實話,我們小時候學習特長是一種奢侈,但放眼現在,沒有一門特長傍身的孩子,真的少之又少。有的甚至同時學習和精通好幾樣,唱歌、跳舞、繪畫、跆拳道,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這也造成了現在滿世界學習特長的氛圍。當然,我們的觀點是應該學但不應該逼著學,每個寶寶剛開始學習時都是從枯燥寂寞中走過來,所以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體會到其中的價值感,更需要家長拿出足夠的耐心和引導技巧,幫助寶寶順利學好這項技藝。

《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告訴大家:“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關鍵是父母要學會去發現。”你要看到孩子的長處,要用發展的眼睛觀察自己的孩子,一定有Ta擅長的閃光點,抓住閃光點,放大它,體現它的價值,那么孩子的閃光點會越來越多,越來越亮,最后終于一躍成為璀璨的新星。

從發現到引導,了解其中的誤區,堅持正確的方法,比如把家培養成興趣的土壤,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學習目標,三分鼓勵加一分批評能讓孩子更加動力十足。

生活中,很多家長一邊玩著手機一邊督促孩子學習,這實在是一件可笑的事。你自己都做不到,怎么可以要求寶寶去做?把家培養成興趣的土壤,就是說讓全家總動員,朝著興趣一起努力,這樣做的效果是事半功倍,寶寶也能最快進入學習狀態。

學習能力是一種技能,越早培養越好。

怎么讓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哪些方法,讓孩子學到根本停不下來?

讓孩子好好做作業,有什么好辦法?……

試問爸爸媽媽陪伴孩子最大的恐懼是什么?不就是做事拖拖拉拉(不會合理安排時間),不想學習,不愿寫作業這些小事嗎?可偏偏是這些小事折磨得人欲哭無淚。

櫻花叢媽媽告訴我們,那些折磨人的事其實很好處理,關鍵看你是否掌握了方法。比如管理時間的四象限法,游戲學習法,學霸們的撒手锏等種種辦法,用一條條摸索和總結的經驗,給大家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行動方向。你要做的就是學習、實踐、然后堅持,就這么簡單。很多小方法堅持短短一個月就能看到效果,你不來試試看嘛?

好心理讓孩子健康走向世界。

昨天和樓下的寶媽聊天,她一臉憔悴,說自己的寶寶經常情緒失控,去商場看著想要的玩具就非買不可,不買就撒潑打滾,又哭又叫;又比如吃飯他只挑自己喜歡的菜吃,不喜歡的就不沾。“這樣的小孩真頭疼。”她煩惱地說。

櫻花叢媽媽告訴我們,孩子也會有小情緒,心里可能住著一只情緒小怪獸,所以需要家長及時疏導。孩子心理健康,才能有力量地走向更廣闊的世界。那么如何幫孩子樹立健康的心理觀呢?其實也是有一些小技巧的。比如“樂觀DAD”方法教會孩子抵御“抑郁”,“哆來咪”唱起來讓孩子擁有更多自信,用活“CAP原則”培養孩子的自控力……每一個方法都是精準出擊,著手解決現實中我們在陪伴孩子時遇到的實際問題。

好環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土壤。

以上所有方法的運用都需要回歸到一個現實情境——就是成長的土壤。這一塊主要是針對家長說的,都說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你沒有經過培訓就成為爸爸媽媽,事實上所有職業包括爸爸媽媽也是需要經過學習和培訓,才能勝任的。但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還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就是稱職的家長,認為自己怎么做都可以,因為出發點是為了孩子……這種錯誤的認知真的害死了很多家庭,以及很多無辜的孩子。

那么,好土壤該怎么培養呢?最主要就是會溝通。

書中提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許多寶寶出生后,由于寶爸寶媽都要上班,孩子由隔代親的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看護,那么一家幾代人共同居住的局面就出現了,一些小摩小擦也會無法避免的出現。

最實用的道理就是,你怎么說老人才愿意聽?這個你,自然指的就是寶爸寶媽。方法很多,如“黃金圈溝通法”,巧用三招讓爸爸樂意一起照顧孩子,學會開家庭會議等等,都是非常實用。


通觀全書,細致梳理作者的用心,還能發現一條隱藏在方法論之下的暗線:

所有的方法都有一個前提——尊重孩子。

這本書傳輸了一個很重要的理念,爸爸媽媽做任何決定、行使任何方法都要提前和孩子溝通,這樣最大限度地尊重孩子,能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愛,心理上更易于接受家長的建議和安排,也能夠更好進入我們期待的狀態,同時也言傳身教地引導Ta怎么去尊重別人。

所有的問題都有解決途徑——找對方法。

這本書先后總結了30多個小方法,主要針對家長陪伴孩子出現的各類問題,是非常實用的一本育兒經驗教育書。最主要是里面提到的方法都有極強的針對性,而且可操作性強,孩子容易接受,并且能在短時間內就看到效果。所以,找對方法并努力實踐,所有的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所有的爸爸媽媽也需要學習和成長。

本書寫的教育方法,毋庸置疑,讀者群是定位在爸爸媽媽的,它告訴我們育兒路上遇到各種問題很正常,不要驚慌,更不要焦慮,找到正確的方法解決,就能有效處理好這些育兒問題,讓寶寶快樂成長,讓家庭和諧幸福,也讓自己得到成長。

書中有幾個知識點說得很透徹,讓我們感慨萬千。比如法國童話《小王子》中說:儀式感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刻與其他時刻不同。為什么要培養有儀式感呢?因為儀式感就是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而認真對待的態度。比如,睡覺之前認真地刷牙洗臉,是對自己身體認知開始的基礎。開學時發下新課本,用心包上封皮,包含著對新學期認真學習的一種態度。儀式感不是追求形式華而不實的東西,評判儀式感最重要的標準是能否讓人感受到內心的富足。當孩子慢慢累積了這種富足,就會完成從行為到習慣的提升。所以努力找到屬于你和孩子的小儀式吧,當然最好提煉為家庭儀式,固話它,美化它,堅持下去,一定會讓寶寶和整個家庭都受益。

書中提到一個問題:拿什么打敗手機游戲?是你高質量的陪伴。

前段時間,一部名為《陪著≠陪伴》的短片刷爆全網。視頻還原了平時父母陪伴孩子的各個場景,細膩展示了陪伴孩子過程的種種過失,真實而又觸動內心,讓人看了當場淚崩。在這段片子持續刷屏時,大家都感慨:別再說自己陪伴孩子了,你充其量就是“陪著”。有一種傷害叫“陪著”寶寶,因為你不知道陪著 ≠ 陪伴。

“爸爸,我想告訴你……”“等會再說,我正忙著呢!”“媽媽媽媽,快過來……”“等一下,我發完這封郵件就好!”這樣的場景,相信每個爸爸媽媽都很熟悉,孩子一次次叫你,從滿懷希望到寂寞憂傷。那些父母定義的“陪伴”只是出現:陪你上學、陪你寫作業、陪你去補習班……卻沒想過,自己的陪伴是“隱性失陪”。都說“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的一大遺憾,“你再不陪伴,孩子就長大了”又何嘗不是呢?

從陪伴孩子到自我成長,爸爸媽媽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一首《挑媽媽》的小詩說: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兒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里。每個寶寶都是降落在人間的天使,既然他們挑選我們做他們的父母,相信我們家有情有愛,就是最好的土壤!

方法雖小,但實用就好!感謝《不急不吼,輕松養出好孩子》,讓我們輕松養育孩子的同時,成為更好的自己!

葉葉未央:關注寶寶和女性成長,歡迎關注公眾號:寶寶創意社,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2006年10月18日 星期三 預產期已過了6天了。40周的時候,醫生已經最后通牒了:過一周再不生...
    羊羊羊羊汪閱讀 13,390評論 1 15
  • 2007年10月20日 第七顆牙(左下切牙)冒出。所以最近睡覺時比較煩躁。 10月21日 連跌三跤 今天真...
    羊羊羊羊汪閱讀 3,700評論 0 8
  • 2011年10月20日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曉曉打了個噴嚏,媽媽有點緊張:“怎么了?”卻說成了:“怎么辦?”說完...
    羊羊羊羊汪閱讀 9,474評論 2 14
  • 我坐在美食街的長椅上,靜靜地觀望著夜幕中人頭攢動的街道,來來往往的人群,歌聲,噪聲,吆喝聲回蕩在這條街的上空,綿延...
    易暖暖閱讀 63評論 0 0
  • 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除了語言,肢體,還有眼神,哪怕氣息也是可以傳遞你的情感。當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是否你的本...
    書_贏閱讀 24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