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時候 跑不了要死記硬背。老師假裝漫不經心的踱步,其實豎著耳朵在聽,哪里的朗讀聲音高,哪里在逐漸減弱。我們把課本豎起來,像私塾一樣,時而大聲的朗讀,時而閉目背誦。得益于這種古老的學習方式,我的政治歷史成績從不用擔心不及格,偶爾還會冒尖。
工作之后,死記硬背這種方式幾乎不用,學習完全靠理解。成年人嘛,再去苦哈哈的一字一背,莫名的覺的有些丟人。平時尚能糊弄的過,結果最近接了一個法律競賽的活計,時間緊題目多,拼命的理解,但是實在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弄清每一個知識點,自己又不是專業法律出身,學習起來,格外吃力。沒辦法,要速度不要質量,又開始搖頭晃腦的背,盡快掌握所有正確答案。
經過艱苦卓絕的記憶,整體思路反而清晰起來。掌握了很多細小的點,發現很多法條式的內容變得有脈絡有層次,也不覺的那么枯燥了。這都得益于之前毫無技術含量的背誦啊。
重新發現了背誦的益處,也算是此次參加知識的收獲之一。世人恐怕總是高估了天賦能力一類,認為只有笨人才會去傻呼呼的按部就班的記憶,推崇聰明的理解力,卻不知這種最沒有技術含量的學習方式才會實實在在的打牢基礎。我讀書的時候成績一般,對于自身學習能力并無多大自信,通過這段時間的強化背誦訓練 莫名的對學習知識有一點開竅。
再接再厲,希望明天學習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