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招!真假籽料皮色的鑒賞·秋池講珠寶

玉龍喀什河千萬年的大浪淘洗,有些會沖走,也有些會留下來。猶如一群人走著走著就散了,只留下朋友。當然還有狀如鵝卵、皮色俏麗的和田籽料。

2018年杭州西泠春拍剛剛完美收官,這屆拍賣有33個專場,其中和田玉有三個專場,而在和田籽料原石專場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件47克聚紅皮原籽,最后以138萬成交。算下來克價2萬9,相當于足金價格的一百倍。

當然拍品同場成交的,也有籽料的黑皮、白皮灑金皮等等。

可以說和田玉的價值體系,猶如一幢金字塔,而原皮籽料,就是這金字塔的最頂層。

在接下來的章節里,這座金字塔我將由上及下,逐步解析和田玉的特征,包括鑒別。

這一節,講原籽原皮。

老話講:瓷看底,玉看皮。皮色,通俗一點講是籽料外面穿的一層衣服。

而在實操淘貨的市場上,我對另一個比喻更有認同和體會:原皮是籽料的身份證。

事實上,你若把原皮搞懂了,籽料也就明白一大半了。

籽料的皮色名稱,詳細統計至少在二十種以上,但簡單講,就歸為五種:

一、紅皮。"石皮掛紅,價值連城",紅皮,相對是籽料最貴的皮色,尤其是紅皮白肉,更是難得,所以你就不難理解西泠拍賣那顆聚紅皮的成交價。

實際上紅皮又形象的分為好多種,如聚紅皮、棗紅皮、灑紅皮、朱砂紅等。

二、黃皮。行話講,一紅二黃三脂白。人們對皮色的青睞,黃皮排第二位。

黃皮色具體又分為灑金皮、粟黃皮、秋葵黃、蘆花黃等等。

三、白皮。白皮往往會如云似霧成片狀分部。通常這種料又叫明料,表里如一,不存在賭性,肉質也大概率是細膩油潤。

但有少數白皮料是全包裹的,皮殼會較厚,對這種白皮料要分清是白皮還是僵皮,如果是僵皮,那么出好肉的機率會很小。

四、黑皮。行話講,千年紅,萬年黑。黑皮料的形成年代往往更久,所以密度油性會更好,有兩個詞經常去形容黑皮料的感覺:老氣、熟潤。

黑皮也分幾種,漆黑如墨的黑皮,黑中偏灰的烏雅皮,灰中泛褐的油煙皮等。

五、花色皮。籽料更多時侯,不只有一種皮色,會有兩種或更三種色交疊在一起。

比較典型的如秋梨皮,黑中帶黃;虎斑皮,黑黃交錯,還有黃中灑紅的桂花皮等等。

這里補充一點,上面說的是皮色料,皮色僅僅是附著在玉石表面薄薄的一層,還有一種是沁色料。由于玉石的密度不夠或有裂傷,以及形成環境特等原因,使呈色離子由表皮沁入肌?,從而使籽料的皮肉一色。比較典型的如黃沁,褐沁等等。

隨著上千年,尤其近幾十年來動用大型機械工具的開釆,和田籽料已經越來越稀缺了。現如今,無論大小,上述有幾種皮色,已經不是價格的事了,能見到都算是一種緣份。

于是,很多人就使出渾身解數,造假皮,以逐高利。比如傳統的,用新疆鐵核桃染色、烤色,近兩近還常見運用滾筒、3D打印皮色等等手段。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去偽存真,立辯真假呢?

壞消息是,現在珠寶鑒定部門尚無百分百的鑒別手段。

好消息是,造假無論哪種手段,到現在還總算是有跡可尋的。

可從三個角度去鑒別:

一,原皮原籽,無論哪種皮色,包括沁色料,都有毛孔。目前包括滾筒、噴砂、風洞技術,還無法模擬出自然的毛孔,至多是近似。

注意:天然毛孔大小、深淺、形狀,不一,通常間有釘眼形狀。

二,原籽在皮色和肉色之間,通常會有一層象膜一樣的白僵,這一點不易覺察,也不絕對,但假皮沒有。

三,通常原皮色,一種顏色也有深淺,兩種色以上,更是深淺濃淡交疊,毫無規律。不單一,不呈團,不僵化。

好了,秘笈就講這么多,這一節講了原皮籽料,下一節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他產區的和田玉和新疆和田玉的區別。

這里是秋池講珠寶,我依然爭取每周至少一節,每節大約六分鐘,歡迎訂閱關注,再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