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理財小白,月光多年,從未理過財,或者說,從來沒有理財意識。直到今年,突然覺得雖然收入一直在漲,存款卻始終是零,好恐怖!好緊臟!于是,我在在行勾搭了高級理財規劃師賽美老師,人稱賽麻。
近3個小時的溝通,賽媽幫我打開了理財領域的一扇門,讓我知道,資產是需要規劃的。
為什么要理財?
很多人都在說理財,很多人理財是因為大家都在理財,看到股市在漲就投身股市,看到基金風險小就買基金,聽到銀行推薦理財產品就買理財產品,永遠都在隨大流。其實,理財是一種對人生的規劃,是為了到我們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給人生多一重保障,增加家庭抗風險的能力。比如我今年30歲,父母55歲,我和老公打算明年要小朋友,那到我45歲時,正好處于小孩子需要教育經費,父母需要醫療經費和陪伴的時期,這個時期,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OK嗎?如果父母生病住院,你有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投入么?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資金池,是不是抗風險 能力就大大提升了?所以,從現在起,就要理財,就要給家庭建立這樣一個資金池。
理財應該做什么?
1、轉移風險
疾病意外,是每個家庭都可能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在今天的社會,普通老百姓,真的是生不起命,意外險和疾病險,是我們給個人和家庭的保障,是把風險從家庭轉移到保險公司的明智之舉。
2、穩健理財
基金定投和短期理財產品,是不錯的選擇,可以幫我們不斷積累家庭資金池。每個月,用固定的收入比例購買基金,10年以后,會是一筆非常可觀的資金。另外,用現金流購買收益率較好的短期理財產品,讓家庭投資的錢活起來。
以上,是一個理財小白需要邁出的第一步,感謝賽麻,讓我重新認識理財,理財不分錢多錢少,當你有了意識去做,一切都是最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