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苦,哪有甜”——寫給孩子的童年


? ? 作為一個首先是五歲孩子父親的教育者,關于對孩子成長教育的爭論,不只是在社會,也在我的家里。對孩子成長的焦慮,似乎沒有辦法,不論父母是普通的工人,抑或學者教授,企業家,在孩子似乎面前都會有個共有的身份,“焦慮”的爸爸和媽媽!

? ? ? 哈哈,不過對我來講,我的焦慮是因為必須要面對父母的焦慮,必須要有理有據有節有情有義地,釋放掉他們的焦慮。



? ? 今天中午我特意宴請犬子的啟蒙恩師,還有讓他最自豪的弟子全國武術冠軍寶驊,以及從五歲開始培養他的姥爺姥姥!


? ? ? 我記得寶驊的姥爺李老先生在前天和家長分享時說了一句話“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的堅持,其實就在于父母、家長的堅持”。李老先生就是從5歲開始,一路陪伴孩子,把孩子從一個剛開始體弱多病的孩子培養成一個全國武術冠軍和世界武術冠軍!




? ? 今天和他們吃飯,了解到更多細節。從五歲開始,孩子每天在啟蒙教練那訓練一個半小時后,姥爺回到家里還要帶外孫再復習練習一小時。今天我問寶驊,“你5歲時每天訓練,當時你怎么堅持的?”之所以這樣問,因為我每天從幼兒園接孩子去訓練武術時,孩子先問我“爸爸,今天怎么安排”當他知道,我要帶他練武術時,孩子死活拉著柵欄,不愿從幼兒園的門出來。




? ? ? 寶驊笑了笑“我也一樣,我記得當時上幼兒園每天最不喜歡的就是放學,因為姥爺每天接我去練武術。但姥爺的堅持,我也就跟下來了”

? ? ? 寶驊小學時,每天訓練量更大。7歲就進了市武術隊,但每天先是好好在學校讀書,放了學去訓練,每天訓練早上和下午加起來有3個小時,一直到小學五年進了省隊。從小學5年級12歲開始,他自己從內心真地愛上了武術!但從5歲到12歲這7年,沒有他的姥爺姥姥的堅持,也就沒有了他的現在。

? ? ? 李老先生還和我分享了寶驊小時候在公園練功的故事。小孩子練童子功,一定是要拔筋,練柔韌性的,5、6歲的孩子自然也受不了,他不僅親自給外孫壓腿,孩子堅持不住時,姥姥也親自上陣配合老伴給外孫把持住。我又問,那你訓練時,孩子不聽話怎么辦,你會什么懲罰嗎?“那當然,一同訓練的孩子們,他的外孫是領教他的棍最多的”到最后其他家長都有意見了,說能否給他們的孩子也體會一下,別“偏心”他的外孫。

? ? ? 當然,看到這,很多人會質疑,我也不指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拿冠軍,鍛煉下身體就好了,為什么要練的那么苦呢?下面就是本文的重點。

? ? ? ?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是有一個快樂的童年,這是沒錯的。但快樂有不同的界定,當我們覺得孩子在某一個運動或者愛好中接受長期的堅持的訓練時,盡管孩子當時也咬牙,但其實咬牙后他有自己的快樂,這種快樂有他當時咬咬牙扛過去的成就感,也有和小伙伴們朝夕相處親如兄弟姐妹的快樂!





? ? ? 我隨手翻了翻孩子去年六月份剛開始訓練的照片,他的童子功一樣也是呲牙咧嘴喊疼開始,到最后快樂地完成每項動作!

? ? 另外的一層快樂,是孩子自身還體會不到,但家長一定要體會到的,就是他從這種持之以恒的訓練中,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都學會或者習慣了堅持,吃苦,和自己從不會到會,從挫敗帶成就的這一難得的自身體驗的過程!








? ? ? 而這一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人在任何領域,不管體育、藝術、科學,想要取得成功的,都需要經歷的途徑!

? ? ? 當然,這個社會是多元的,我并不提倡說每個孩子都要成龍,做一個善良的,有責任感的,普通人一樣幸福。但也要必須告訴家長的是,這個世界也是那么現實地公平,假設你希望你的孩子未來能有更棒的能力,有更好的尊嚴,更大的成就感,更重的責任感,跟立足于這個社會,那我告訴你,無他,

“沒有苦,哪有什么甜!”

老畢,頂著上周頭上的手術,歇著昨天進球的“殘腿”,在床上貼著膏藥,用著手機有感而發!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