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用戶體驗?
用戶體驗思維是研究人在特定場景下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在提供產品或服務的完整流程中,用戶能夠以最小的成本(包括時間、金錢或感情的投入)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我理解的好的用戶體驗是簡單、習慣。對于一些對生活質量要求高一點的用戶來說,也就是消費升級,他們對一個產品的要求是情愿付費也要買一個好的服務,垂直領域的產品正好迎合他們的需求(比如映客、小紅書),這體現了簡單。然后對于一些懶癌用戶來說他們可能選擇一個更為全面的產品,對產品的功能要求沒有那么高(比如微博、陌陌),當然這部分用戶群體都是舊用戶,這是一種習慣。一款簡單又迎合用戶習慣的產品是非常難打造的,相比手Q,微信是一款簡單又迎合用戶習慣的產品。
2、用戶的特點是什么?體驗思維的3個指導思想
用戶很懶,很笨,很急
不要讓用戶想,不要讓用戶煩,不要讓用戶等。
懶:用戶有選擇困難癥,不是選擇越多越好,人腦一般能處理的東西只有七個(上下浮動二《金字塔原理》有提到),我們映客的禮物商城,陌陌的時刻功能頭像選擇都是一屏8個。
急:產品是反饋很快的,在用戶等待時緩解壓力,用loading動畫,優化到極致也要耗時。這里我們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一下,當你沒有用動畫的時候就會覺得等待了很久,使用了動畫就覺得緩解了焦慮。在我們做用研分析的時候會使用到量化研究和質化研究,量化分析得到的是動畫緩解了用戶多少的時間,質化研究知道動畫給用戶帶來了哪些本質的滿足,這也是用戶需求的一個切入點。
3、用戶體驗的五個原則
1、所有操作必有反饋;
2、表意易于理解;
3、視覺焦點的移動足夠順暢;
4、盡量不允許錯誤的發生;
5、簡潔且巧妙。
我認為所有的操作必有反饋是一切用戶體驗的前提,人喜歡表達與分享,希望得到尊重和認可。功能的反饋是尊重,比如點擊時按鈕顏色變化。其次是表意易于理解,就是簡單,不要讓用戶點擊它有什么用處。然后是3,視覺焦點的移動足夠順暢,比如拖拽功能就比較好了。接著是4,必要提示要提前,不要浪費用戶的時間,尤其是消磨用戶的耐性。簡潔與巧妙是基于以上的功能再去考慮。
4、如何改進用戶體驗?
同理心的5個原則
1、學會將自己變成“小白”;
2、記下所有不舒服的體驗;
3、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思考背后的原則;
4、嘗試給出改進建議;
5、思考是否會引入新問題。
1、記下所有的不舒服的地方之外,還要和用戶聊天,尤其是核心用戶,去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這個還可以從用戶的評論(如果有)里面去分析,深挖他們的更深層次的需求。
2、改進建議這一步一定是要做的。就算是對該產品的技術架構等等很多細節無法得知,但是改進建議也刺激你去思考,發散思維。
歡迎大家拍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