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在眾多的工作、理財、職場等社區平臺,有個問題常年霸占熱版:“月入XX元如何理財?”
類似的衍伸問題還有:
“在校實習生一枚,現在需要理財嗎?”
“月余5000元,怎么理財?”
“月薪3K的小白,如何理好財?”
諸如此類。
這是道奔放的問答題吶,畢竟理財就是理生活,它是你日常點滴的縮影,沒個統一套路。不過正因為如此,駕馭金錢的能力是一門重要的可遷移能力。蕭伯納告訴我們,“經濟是充分利用人生的藝術”,尤其在人生初期,若能將手頭資源充分利用、養成不錯的習慣,后面的康莊大道會順利的多。
今兒就聊聊當你在剛步入社會、或是收入有限的情況下,能做哪些讓未來變得更好的理財小事兒。
一、主動嘗試,少量+閑置
實際上,我對“理財”的定位一直以來都放在一個不輕不重的位置。
因為首先,它說到底只能算個體財富中錦上添花的工具,若完全指望理財致富,十有八九到頭來會以沮喪收場。
其次,學生或是年輕小白領通常積蓄相對有限,手頭由于不確定性也需要留點兒流動資金,所以我個人建議是:
基于初步了解后,用你手邊少量、閑置的錢,主動去嘗試各類理財產品。
這或許和不少人建議的保守態度不同。
把錢放銀行、放余額寶或貨幣基金固然是可靠安穩,可要知道,以目前CPI增長速度,把1萬元人民幣放銀行每年等同損失上百元,即便是放在余額寶,估計也快跑不過菜價了。
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別輕易為了安穩而過早放棄更多可能性。生活如此,工作如此,金錢亦是如此。
當然啦,沒讓你閉著眼睛瞎試,基本了解是個前置條件。至少得弄清楚兩點:
1、盈利模式說得通。
2、風險輕重心里有譜。
理財的知識可以從各種論壇平臺或是他人處獲得,但這還是停留在單薄的片面認知上。很多事情,只有你去嘗試才能深入了解,只有伸出手才能觸摸得到。
早期我開始接觸新型的理財產品,應該算從電商網站購買當年炙手可熱的萬能型保險。老實說,買的時候眼前多少是霧氣籠罩,只是看了產品說明后覺得“嗯,收益滿足需求,背景和安全性還算可靠啊。”于是就先丟了些小錢入手。
隨著后續的認知逐步立體,逐漸加大了投資金額。與此同時,在過程中也將知識體系的觸角伸展至其他理財類型。
且行且看,且看且思。一步步由此及彼,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財富權衡框架。
圖片來自網絡
再退一步看。
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或是在校學生原本就沒多少錢,即便虧損(光),基本也不至于打亂你的生活軌跡。此外,眼前的理財能力很可能和手頭的錢一樣有限,相比于小心翼翼抱著錢、擱淺在穩固的視線中,拿出自己可承受損失的部分比例嘗試小額投資,遠勝于每年賬戶上增加個幾百上千。
這個階段,培養理財的習慣和思維更重于實際收益所得。
如果暫時不懂或心理打鼓,不妨先關注。所有的得心應手都是從嘗試開始。
二、不需投入太多精力
我們得承認,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上班族,有興趣愛好,有妻兒老小,有妹紙要撩,注定無法投擲過多精力去研究數據繁雜的專業投資領域。理財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所占的比例,注定只是較小的一角。
因此,千萬別搞得和職業投資人一樣。
尤其在你20出頭的年紀,如果一定找個最好的投資品,那么現在就可以給你答案:現金流量的創造力,決定了投資回報率,而最能創造現金流的則是人>物>錢??。
沒錢沒物(比如房子等)自然就只能拼“人”啦,于是在此階段,選擇賽道是重點,抓緊鋪路是重點,升級能力系統也是重點。
即便通過復利作用可讓你的賬戶金額增加,但看得見的未來也挺沒想象力的。
抓不住重點,舍本逐末,反而是巨大的浪費。你的當務之急不是通過理財去賺錢,而且抓緊培養自己賺錢的能力,這才是你在社會上立定而望的根本底氣。
基于這點,理財時應選擇簡單易懂的金融產品,從而清純可靠地解放時間,把注意力聚焦到打磨自己上。
三、幾種適合的理財產品
01 互聯網理財產品
比如大型安全的P2P、優質的固定收益類、結構化產品、互聯網黃金產品等等。種類豐富,操作簡潔且門檻低(很多都是百元甚至1元起),這樣既可以快速嘗試,也不會對日常生活造成經濟壓力。
02 基金定投
對資金有限的人來說有兩個好處:一是,基金定投算是零存整取的強制儲蓄方式之一。二則是,只要長期堅持(通常需要2,3年以上),收益翻番還是沒問題的。
基金定投可選擇波動較大的股票型、混合型或指數型。根據自己工資到手情況,每月固定劃出小幾百或是上千,這樣不至于因為理財讓日子大打折扣,相當低痛。
03 保險
其實保險是理財體系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卻常常被人忽視。
買保險還是得趁早。
前幾年我買重疾險時,眼瞅著比我小幾歲的侄女,以每年少了上千元的繳額購買了和我相同的保險,不由擦一把老淚后感慨“時間就是金錢”啊。
年輕人可以優先考慮重疾險和意外險。若經濟能力有限或是收入不穩定,在購買重疾險時可以先買消費性,而非需要持續年繳的返還型。
好了,簡單來說:
1、對于年輕人而言,理財的習慣意識重于收益。
2、知守更得知攻。
3、簡單比復雜可靠,持久比峰值重要。
另外,不用過于在“儉、省”上糾結過多(敲黑板啊,沒讓瞎花錢吶>_<)。只要情境到了,不時給自己一些甜頭,讓日子持續保持努力之后有所樂趣,會比大開大合甚至臥薪嘗膽的理財彎路順暢的多。
祝我們都能有個生活好助攻,也祝念念不忘,必有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