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砰楞哐當” ---“噼里啪啦”--鄰居家傳來一陣摔東西的聲音。我知道,這是鄰居媽媽在發飆,不出意料的話,是因為兒子的學習成績。
鄰居兒子林林今年八歲,聰明活潑,正是愛動愛玩兒的年齡。月考剛過,肯定是成績差,媽媽的氣沒地方撒,正拿她家鍋蓋勺子鏟子練手呢。
叮當了一陣子,終于靜下來了。我敲開門,進去一看,林林的房門緊閉,媽媽正坐在沙發上生氣呢!廚房門口,鍋蓋勺子鏟子狼藉一片。“怎么了?林林這次的成績不好啊?”我問她。“你都不知道,語文數學兩門功課,一個70多分,一個剛及格,氣死我了!“她說這話,我感同身受,因為一年前,我也是這樣過來的。
去年,兒子8歲,上三年級。有一段時間特別忙,沒空輔導他寫作業,都讓他自己寫,寫的還挺快,基本上每天都是一會兒就寫完了,然后讓她姐姐幫忙檢查。姐姐十二歲,上六年級。
一個月后,學校月考,兒子的成績終于被打臉了,還不如今年的林林呢,兩門功課,都是剛剛及格,全班倒數后五名!我的肺都快氣炸了。揍了人,還摔了鍋蓋(鍋蓋好可憐!)現在的鄰居就是去年的我啊。
”你別急,檢查一下他的錯題,看看問題出在哪,明天去他們學校,和他們老師商量一下,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嚴格督促他一陣子,慢慢就好了。“我勸她,她點點頭。
去年,我就是這么過來的。八歲的孩子自制能力差,做事粗心大意,什么都求快。喜歡和媽媽在一起,在意媽媽的看法,雖然有點小叛逆,還是很好管的。這那一段時間,我忽略了對他的關心,更沒有問過他的學習,才有了這樣的結果。
當下,我找到他的老師,和老師商量了之后,又和兒子制定了計劃,每天完成作業之后,再補一會以前不會的功課,完了之后,一起讀半個小時的書。中午,吃過飯,寫20分鐘的字帖。
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到期中考試的時候,成績已經慢慢上來了。
八歲,對家長和孩子都是一段快樂的時光。掌握這時候孩子的特點,孩子還是挺容易管的。
首先,他變得愛說話。這個時候的孩子,變成了一個小話嘮,沒事就和你說他們學校發生的事,給你講他的發現。不要嫌他煩,他在認識這個世界,并試圖用自己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其次。他喜歡和媽媽在一起。總喜歡和媽媽在一起,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游戲包括一起勞作、玩耍、聊天、讀書,這讓他覺得他“全部占有”著媽媽。媽媽無論怎么忙,都一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全心全意滿足孩子“全部占有媽媽”的心理需求。
最后,做事快,粗心大意。
八歲的孩子已經不拖沓了,還有的做事飛快,寫作業飛快,走路都是一路小跑的。寫作業就會毛糙一點,養成他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還有,只要不是很過分,也不是什么大事。媽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相信他,靜待花開。
主要的就這幾條,當然,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問題也會不盡相同。只要我們多留心,勤觀察,付出心血,就有回報。
家長同行們,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都是沒有上崗證的人,遇到問題很正常,不知道怎么辦也很正常,讓我們邊走邊摸索吧。前路漫漫,我們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