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大概是5月份吧,和同事一起去鄭州參加一場為期兩天的培訓。第一天下午下課后,與課程主辦方咨詢確定了第二天課程結束的時間,考慮到第二天是周末,往返鄭州的人多,我們在網上定了返程票,沒吃晚飯直接去火車站取票了 。
走到火車站前面的廣場上時,有個看著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向我們走來,手里拿著一個破舊的搪瓷缸子,里面散落著一些硬幣,我們本能地擺擺手繞開,徑直走上人行天橋,向馬路另一側的取票廳奔去。
從人行天橋望下去,那個老人緩慢地走著,接近另一個旅客,她長得比較瘦弱,布滿皺紋的臉顯得飽經滄桑,背略微有些傴僂,穿著深藍色上衣、戴著灰色的頭巾,這樣式樣老舊的衣服加上她蹣跚的步伐,我猜測她大概有八十多歲了。
感覺她和一般的乞討人員不太一樣,她是有些特立獨行的,并不完全在于她的高齡和干凈整潔的著裝,在于她并不像其他的乞討者一樣,張口說著“給點錢吧”或者“行行好吧”的話。另外,我們擺手拒絕后,她沒有像其他的人一樣跟著旅客走兩步或拽人的衣服、不要到手不罷休,而是停止了前行的腳步,仿佛做錯事的孩子似的。再有就是她看向人的眼神有些膽怯、顯得底氣不足,不知道她是剛出來乞討、心理上還沒有完全適應,還是年齡較大的她對周圍車水馬龍的環境、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到不適應,進而有些恐慌。
我邊走邊回頭看著,心中涌出了無限的感傷,心里想著待會取票出來走到車站廣場上時,一定要給那個乞討老人二十元錢,即便她是騙子,這么大歲數也不容易。排隊取票加上往返走一小段路,耽誤了二、三十分鐘的時間,等我出來再次走回剛才與她相遇的地方時,卻看不到她了,四處張望尋找,卻仍是毫無蹤跡。我心里說不上來是失落還是輕松,失落的是我想給她錢、想好好安慰她、,卻沒能見到;輕松的是她大概走遠、回去休息了,家人再無情、再貧窮,也不能讓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在廣場上待一整天的。
第二天早晨下雨,天比較冷,穿一件單衣的我,冷的甚至有些發抖,我不知道那個老人是否還在廣場上、有沒有添衣裳。聽課的間隙,我總是在惦記這個事情。
下午好不容易盼到了課程結束,我和同事直接乘公交車去火車站,我雖然沒有說出來,但行動上卻是帶著同事走前一天的老路,希望能再次碰到那個乞討的老人,依然是沒有見到。我不知道她是換到了別的地方,還是天冷沒有出來,或者是滑倒受傷、著涼感冒了,不管怎樣,沒有見到她,我的心里充滿了懊惱,這反而成為了我心底的一份遺憾,至今念念不忘。
有些事,有些人,錯過了就是永遠。這一年的時間,我再未到過那個地方,即便我刻意回去,也不一定還能見到那位已經高齡的老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