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一直糾結于孩子很粘我,不獨立的問題中。
中班的時候孩子自己拿鑰匙乘電梯下樓,在小區露天活動中心和小朋友們一起玩,我在家里的窗臺邊時不時瞄上一眼確認孩子安全就OK,也不耽誤做飯,飯做好隔著窗戶喊一嗓子,孩子就乖乖的上樓吃飯。可是現在該上大班了,孩子卻越來越粘我。
一直把問題歸結于時間,過一段時間孩子就好了。這次決定寫日記,就開始了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這周周一早上把孩子送進教室,周二,周三,周四這三天我都是把車開到幼兒園門口孩子自己背好書包下車走進去,晨檢,刷卡,上二樓的教室,然后交作業(我們班家長負責寫孩子每日的口述日記,老師要檢查)。這個環節也沒問題,看起來孩子還是很獨立的。
我就想是不是在家里和孩子的溝通上出了問題,仔細回憶,我這個媽媽還真是限制了孩子的一些發展,近半年忙于家里的新房子裝修,又開了一家火鍋店,確實沒有時間靜下心來陪孩子,相當多的時候,對孩子都是下命令,孩子或執行或反抗,但最終都是媽媽勝利,孩子順從。
“###,該洗澡了。”
“為什么又是我先洗澡?煩死了!”
“趕緊洗洗睡覺!明天還要早起呢!”
“好吧!真煩人!又該洗澡了!”
與其說是為了合理利用時間,不如說是為了完成我的任務(讓孩子盡快洗澡入睡)。我就是這樣規定命令孩子的,沒有考慮孩子的感受,沒有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不給孩子思考的空間,反抗的機會。一切包辦了,孩子,你就執行就好!
“###,你是再玩5分鐘洗澡還是現在就洗澡呢?”尊重在前,孩子也會樂意接受。無論選擇什么,孩子都會思考,自己做主。
昨天下午放學,去接孩子,孩子早上告訴我,要我買一個雞蛋灌餅去接他。現在到處修路,堵車,沒買到。于是在門口給兒子買了一杯花花牛酸奶(以前我不允許孩子放學在幼兒園門口買東西吃),今天破例了。接著兒子,先給兒子講明原因,然后帶著一臉的歉意詢問,把雞蛋灌餅換成酸奶可以嗎?兒子很開心還謝謝媽媽。
在幼兒園玩了一會兒,帶著兒子去新房子里把剛買的20盆兒綠籮,2盆虎尾蘭,2盆長青樹搬到家里去甲醛。車開到地下車庫,打開后備箱開始把綠籮搬下來。
“媽媽,我來幫你吧!”
“好嘞!”
“我搬哪一個?”(又來了,依賴媽媽。)
一改往日的直接告知,反問孩子:“就是,搬哪一個呢?”
“我搬后排座椅的這個吧!”
“行,謝謝你,寶貝。”
一盆一盆的植物,被搬到電梯門口。
“你是跟媽媽去停車還是在這里等媽媽?”
“我跟你一起停車吧媽媽.但是這些花怎么辦?”兒子顯然不愿意單獨留在這里等,又擔心這些花的安全。 忍住了自己激將爆發的焦慮,為什么就不會獨立呢!
“好吧!上車,和媽媽一起。這些花沒問題的,咱倆馬上就回來了。”
停好車。植物搬入家。
拿出一個塑料外殼注入10公分的水,再把綠籮花盆放上去。
“寶貝,幫媽媽接水好嘛?”孩子拿了三個塑料外殼接滿了水,我再一個一個分別倒入不同的塑料外殼中。
“媽媽,我想倒水,不想接水了。”
“好的。”順手遞孩子水和塑料外殼。
孩子小,水灑到了地板上,和著花盆里掉下來的土,小腳再踩到上面,我心里真是一個急呀!
看到孩子那么的努力,我關心的說:“寶貝,有時候慢一些,把兩個塑料殼的口對齊了,慢慢的倒水會好一些。”
孩子在我的鼓勵下,一連倒了好幾盆水。最后,又幫助我把綠籮放到了每一個房間,雖然還是會問我,媽媽放到哪里呢。但我我都反問回去,接下來孩子就自己思考擺放位置了。夠不到的地方,還讓媽媽幫助。
相信在媽媽的改變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