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臨沂十幾年了,我漸漸愛上了這座城市,以及這座城市周邊的山山水水。
這兩三年來,因?yàn)?/b>腰腿疼痛,因?yàn)閼言猩?/b>,已久未外出爬山涉水了。但時不時心里還掛牽著,懷念著,向往著,心往外飛著……
一、騎行沂河畔
有半天小空的話,我常常一個人騎行。常走的路線,從園丁花園出來上臨工路一路向西至濱河?xùn)|路,不走大路,而是騎到下面臨河的綠化帶內(nèi)的小路上再一路向北彎曲騎行,見到好景致便拍照。也就是從臨工路口一直到光耀大橋的東岸這一段,是我最喜歡的靜謐的一段,我也喜歡集中在這一段取景拍照。在我的QQ空間里的沿河照片,也以這一段為多。
望著浩浩湯湯的河水,水中的一葉扁舟,水邊成片的蘆葦,或在水面漂游或在空中盤旋的水鳥……我總?cè)滩蛔?/b>感慨古人的多思,每處景致都是一首詩。
在空間相冊描述里我寫了一段文字——
古人之詩不虛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關(guān)關(guān)睢鳩,在河之洲;腸斷白蘋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野渡無人舟自橫;欸乃一聲山水綠;秋水共長天一色;煙波江上使人愁……許多古典寫景詩句,在這里都能找到具象與之對應(yīng)。
你說,我能不喜歡這里嗎?且正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所言,“路上只我一個人”,我騎著自行車,走走停停,“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這一段路也好像成了我一個人的。但在這里寫出來,也希望有我這般喜好的人能前往一賞。
這條蜿蜒小路,春天有穿花拂柳,夏天有綠意盎然,秋天有滿目金黃,冬天也有另外一番清意在其間。
經(jīng)過光耀(金九路)大橋橋底下繼續(xù)向北,直到金一路大橋再繞到橋上。向西過橋后沿濱河西路向北行至沂蒙廣場,即公園東面,拐向銀雀山路,再騎幾百米便到了單位。走走停停的,到單位十幾公里要一個半到兩個小時。有次為了去開會,我曾在濱河公路上不停地勻速前進(jìn),用了四十五分鐘騎到單位。
前兩年我的自行車常放在單位,也不止一次在下班后騎行回家?;厝r候便改一改路線,濱河西路以下,河岸以上,這綠化帶之間的甬道一路向南,直到光耀大橋再上橋向東過河。這一路在往年是很美的路。遇到障礙就騎到大路上,找到空當(dāng)就再下到綠地的小路上。
到小埠東橡膠壩那里向南一段直到金九路(光耀)大橋,這一段也是我要給同好推薦的,尤其是到了夏天,是消夏好去處,有樹,有石桌石椅,遠(yuǎn)望水面有多處江渚漁舟,風(fēng)光甚美。曾經(jīng),我也不止一次在騎到這里時忍不住停下來,坐在石桌前吃喝過,流連過。
一直到光耀大橋再上橋向東過河,到了開發(fā)區(qū)地界后再向南拐到濱河?xùn)|路上,最好還是再下去在綠化地之間穿行,比在公路邊騎車安全多了。當(dāng)然,又回到了我最喜歡的這一段路線了。
尚記得初次騎行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處處驚喜,比如一片燦爛的花海,一片荷塘,一片靜謐的竹林,水面上載著一兩個人的一葉孤舟;尚記得第一次從開發(fā)區(qū)沿沂河?xùn)|岸一路騎行至陽光沙灘附近時的激動,向北望望,有更遠(yuǎn)的地方等著我去走;尚記得第一次突破界限向南騎行至開羅大橋(據(jù)說后來定名臨工大橋),發(fā)現(xiàn)了在建的大橋橋體,為沂河南段將要到來的交通便利而欣喜不已;尚記得暑假里偶有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時光,騎車帶上一瓶啤酒、一份小菜、一杯水、一個座墊,趕上飯點(diǎn),就找一處風(fēng)景優(yōu)美之地席地而坐邊吃邊喝,亦是自得其樂……
我騎行向南最遠(yuǎn)就是新建成的臨工大橋,即連通經(jīng)開區(qū)與羅莊區(qū)的開羅大橋,也正是在那里發(fā)現(xiàn)李公河這條人工河的流向之地;向北也就是到三河匯聚之處鳳凰廣場附近了,再遠(yuǎn)就是沿祊河騎到角沂橡膠壩處。
如今且不說遠(yuǎn)處的源頭,單說近處,尚有我未到而值得一探路況的地方,比如從光耀大橋西頭濱河一帶向南這一段,比如三河交匯處陽光沙灘向北那兩岸直到北外環(huán)大橋段,比如城內(nèi)河涑河自三河交匯處鳳凰廣場向西滿布畫廊飛宇的兩岸直到西邊出城段……
我一直有個“宏愿”,向北向西分別騎行追溯三條河流的源頭:探索沂河的源頭,走訪祊河的源頭,探訪涑河的源頭。但是現(xiàn)實(shí)讓我遲遲沒能成行,每次經(jīng)過沂河邊,望著浩浩湯湯的沂河水,我都會想起我這個愿望,望望兩頭皆不見,不知伸向哪邊,我都會長嘆一聲:“此身非我有!”往后恐怕更難了,有了小兒,身體也每況愈下。
在此寫下來,以便時時提醒自己,自己內(nèi)心深處還有這么一個愿望在。
二、穿行蒙山間
愛上登山活動的人,多半是出于對登頂后那種愉悅感的上癮兼對山中景色的喜愛。
登山,不一定去世界名山,身邊有資源,都不見得能充分利用。比如我呆了十幾年的臨沂,有巍巍八百里蒙山,我之前十多年間,只偶爾去過一些景區(qū),如蒙陰蒙山森林公園,如平邑龜蒙景區(qū),如費(fèi)縣塔山景區(qū),如莒南馬亓山景區(qū),等等。剛來的那幾年還年輕,曾立志踏遍蒙山的每一條山脈,每一處溪流。
但真正認(rèn)識蒙山山脈,還是從2013年春末開始的。我經(jīng)好友拉攏,隨驢友一起去走山。早上從臨沂城某處集合出發(fā),坐大巴一兩個小時到既定路線的山腳下,下車后隨著領(lǐng)隊(duì)鉆入一處不起眼的山道,便開始了翻過一山又一山的驢道走山穿行之旅。
戶外隊(duì)的宗旨有多條,但主要有三:
1.團(tuán)隊(duì)精神,互助合作。或前后吆喝使不掉隊(duì),或攀巖時你拉我一把我推你一下,或遞上一片食物,或歇息時彼此等候一下……
2.環(huán)保意識,不留垃圾。人人自帶垃圾袋,中午在山頂吃自帶午餐時制造的垃圾要用袋子收起來帶下山。甚至有時有些戶外隊(duì)會專門組織爬山兼撿拾垃圾活動。
3.不走回頭路,上山時是這邊,一路穿行,下山的地方或許距此有十幾公里的路程。下午或傍晚下山到集合處,車早已繞行后等在那里。
正因?yàn)檫@些,我漸漸迷上了穿行活動,尤其是這種一天的行程,多是攀爬蒙山山脈中的某一兩支或某一處半環(huán)形山脊。我跟過幾次戶外穿行活動之后,發(fā)現(xiàn)蒙山不再只是以往記憶中的各景區(qū)形象了。我去到的地方,都有局外人難以了解的魅力。
蒙山的魅力,藏在天橋溝里,躲在蒙陽溝中;蒙山的美麗,在那刀山之上,大小云蒙之間;蒙山的迷人,體現(xiàn)為百泉峪,體現(xiàn)為百花峪;蒙山的壯闊,在陡峭的三崮錐尖,在壁立的天門框上;蒙山的豐富,在那無數(shù)的植被中,在那綠色的天然氧吧里;蒙山的大氣,在全長2999米的龜蒙懸崖棧道上,在她那海拔1156米的主峰上,在那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的廣闊空間里……
我只恨此身非我能完全支配,不能早點(diǎn)去撫摸她的肌膚,不能時時享受她的呼吸。
蒙山高,沂水長。來此絕妙之地,我只發(fā)現(xiàn)了臨沂的美,我所走過的地方,都是臨沂的美好之地。即使我想攀遍蒙山山脈的、想走盡沂河水系的宏愿不能實(shí)現(xiàn),然一直心向往之,且時不時抽空去走上一段,也不枉我不遠(yuǎn)千里來此長居了。
我愿作為臨沂人,在蒙山沂水間老去……
簡書讓寫作更自由
歡迎關(guān)注簡書賬號梅子樹下梅子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