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道德”都具有欺騙性,它們聽起來是那么的公平正義,理所當然,然而實質(zhì)只不過是維護部分人利益和愚昧百姓的工具。所以子何必曰仁義,咱們只來聊聊利弊就行了。
“勢利”的前提,是要能夠足夠全面的看到成本與收益。看得越全面,選擇就越容易正確,就越容易被人稱贊。看得越不全面,選擇就越容易錯誤,就越容易被人唾棄。
做選擇的原則:
收益>成本 做!
成本>收益 不做!
如果感覺太復(fù)雜,或一時半會兒覺得自己在某些事上無法較為全面的看清成本與收益,那就暫時按照人們的傳統(tǒng)去做。有時遵循傳統(tǒng)可能會吃點虧,但與此同時也沒什么風險。
舉個栗子!
為什么在大多時候選擇善良,因為善良能夠給自己帶來平和與柔軟的內(nèi)心,再說平時也沒啥大的損失。故而選擇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善良。
關(guān)于是否該善良的幾種情況:
①若,收益:平和柔軟的內(nèi)心感覺 > 成本:偶爾受點小損失? ? 選擇善良。
②若,成本:受到的損失 > 收益:平和柔軟的內(nèi)心感受,選擇避免損失。
③若,暫時不清楚收益:平和柔軟的內(nèi)心感覺? 與? 成本:受到的損失? 之間該畫什么符號,按傳統(tǒng)做出選擇,選善良)
萬能神奇公式,快速解決選擇焦慮
利弊看得太清,有時候會引起一部分利益既得者,以及被利益既得者所愚昧者的不滿,他們會站出來用輿論譴責你是“勢利小人”。但眾生 生而趨利避害,就是“勢利”!so what?
(雖然被輿論譴責也是成本之一,需要納入考慮范圍,但不必有道德壓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