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程序員,在一家創業公司從事iOS開發。回望過去,見證過3Q大戰、網絡反腐等一系列互聯網事件。說白了就是接觸互聯網的時間跟新浪微博發展的時間差不多。感慨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那種瞬息萬變的節奏。用最快的速度把產品做到最好,用最短的時間把最好的產品交到用戶手中,這是我對互聯網的一點點理解。
?互聯網還有很多特征,例如你的競爭對手隨時可能出現在你的用戶面前,或許你都感受不到對手存在就失去了用戶,甚至說幾句話都會影響用戶的去留。所以互聯網的春秋戰國時期玩的就是心跳。而且由于互聯網突破了地域限制,往往只有行業前幾名有肉吃,后面的連湯都沒得喝。姚勁波說過互聯網時代要么成為巨頭要么死掉。我想這是很普遍的互聯網現象。
?互聯網企業用錢換時間換規模,京東滴滴這些讓我們大開眼界。傳統企業要幾十年才能發展的規模,在資本和互聯網的幫助下幾年就成型了。感覺互聯網創業就是斗智斗勇斗錢多...
?說著說著忘了自己是程序員了,哈哈。互聯網+會讓程序員插上翅膀,我想是的。只不過就像人多吃飯多一樣,別的行業不好混了就會擠到一個行業里來。我就是其中之一。雖然觸網時間不算短,但是卻完全不會編程。所以從零開始到現在兩年多編程經驗,一年多工作經驗。其中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我的未來發展該如何走,這也是我最近糾結的地方。我做了以下分析:
未來程序員會越來越多,競爭越來越大。而且對程序員的需求是減弱的。
1、因為中國理工科人才每年增加85萬而美國才15萬。(在某場中國企業家對話彼徳蒂爾的視頻中聽到的)
2、由于資本往互聯網方向跑,所以各行各業的人才也是一樣云集而來的。
3、由于各種云計算、云存儲、云服務的出現,一部分對應的諸如運維工程師等一些職位會部分被取代。
4、平臺型企業或垂直領域企業能共存的互聯網公司很少很少。
5、互聯網公司變換更替速度快。巨頭一參與競爭就死一片。
(...當然我只是站在行業的角度說,回歸現實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大把機會的。)
想想有點怕怕的,還是寫幾行代碼壓壓驚先。
我想未來程序員不缺但產品人還是很缺的,好好感受一下你們家的產品,對了還有經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