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Classmeet學員:
我是郭老濕。首先我代表Classmeet團隊所有的成員,恭喜你完成了本學期的學習!我們非常能夠理解堅持到現在的你,在這8-10周的時間里放棄了多少,付出了多少,克服了多少。你所有一點一滴的執拗和努力,相信不僅僅在打動你自己,也一定對身邊的人帶去了積極的影響。
現在,你已經至少在社群中堅持與大家一起學習了一個學期,回想下你當初想開始學習這門新知識的動機是什么。或許你們有很多很具體的理由:想轉行、想增加技能儲備、想認識更多的人......但在我看來,你們多數人的理由其實最大公約數是:希望通過學習去獲得更理想的生活。
可是親愛的們,我想提醒的是:我們生活在一個不確定性的時代。那么在不確定性時代的學習這件事兒又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首先,基于對于確定性的追求的學習變成一件收益極低的事。聽說前端工程師工資高,你也去學個前端;前輩們在畢業第四年考中級職稱,你也覺得該考個;這次聚會(演講、論壇、一節課......)肯定沒意思,不去了,還不如在家睡覺......在這個時代,亦步亦趨地跟著貌似成功的經驗去追求確定的有安全感的收益,可能不僅僅是顆粒無收,更是放棄了獲得應變能力的機會。
其次,基于路徑依賴而停留在單一、固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中變成一件極其危險的事兒。還記得金庸《天龍八部》里鳩摩智挑戰少林寺那段嗎?鳩摩智說自己精通少林72絕技,可一出手就被虛竹拆穿:你丫其實就只是會一門小無相功!對,現在有很多人也是如此。看起來技能很多,可骨子里還是一套固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學什么新東西都往上套。
那么這個時代正確的學習方式是什么呢?我們認為是多學科的跨界學習,不是指知識,而是多學科跨界思維方式的訓練。查理·芒格稱之為思維格柵模型,我們Classmeet稱之為互聯網時代的通識學習。
跨界的全部威力在于共振效應。當學習不僅僅停留在“技能”層面,而是變成吸收不同學科的內在原理時,跨界帶來的不同思維模型的聯合,能夠帶給你一個對抗不確定性時代最有力的武器:抓住事物的本質核心,從而解決問題。
絕大多數流行歌曲的和聲走向是來源于非洲大陸;『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可以幫你找男(女)朋友;『皮格馬利翁效應』可以讓你下次更好地說服你的老板;宇宙奇點理論其實跟王陽明“心學”講的是同一件事兒......
如果你愿意,在這條擁抱不確定性的跨界學習之旅上,Classmeet會一直陪著你。
下學期見!
愛你們的郭老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