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最重要的一點,99%的媽媽都忽視了!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需要提升抗挫折的能力,就是給孩子創造挫折讓孩子自己去克服,沒有坑也要挖個坑讓孩子跨越,這樣的事情換在你身上會不會反感?當然會反感,而且會加深孩子對挫折的畏懼情緒,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抗挫折教育不是要給孩子創造挫折,而是要用愛增強孩子面對挫折的勇氣。

人遇到困難后變得焦慮或者情緒激動是非常正常的表現,小孩子的心智發育還不成熟,面對困境的時候就更加不能夠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所以家長要教育孩子面對失敗時,保持冷靜、自信和平常心。

1、正視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先平靜下來

孩子遇到困難和失敗后出現苦惱的情況時,家長要正視孩子的情緒表達,讓孩子的激動情緒先平靜下來。

l 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因為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帶孩子離開讓他情緒激動的現場,給孩子一個冷靜下來的機會,減少他們的消極情緒持續的時長。比如說孩子學騎自行車的時候因為摔跤而感到害怕的沮喪的時候,可以暫停一小會兒學習,跟孩子做一些游戲緩解孩子的緊張情緒。

教孩子一些控制情緒的手段,比如把他抱在你的腿上,背對著你,教孩子做一些深呼吸;或者讓孩子做一些有趣或者輕松的事情,比如說聽音樂、讓他們吃一些零食等都可以緩解孩子的激動情緒。

如果孩子不愿意這樣做,家長可以在語言上表示理解和安撫“我知道這件事情很難做,我明白你的失敗是有原因的,失敗一次沒有關系,不用害怕更不用緊張”。

等孩子冷靜下來之后,再跟孩子具體分析這次為什么失敗以及該如何做,讓孩子養成在遭遇失敗之后去找原因的習慣,而不是一味的發泄自己的消極情緒。

2、身教大于言傳,運用榜樣的力量。

在孩子因為遇到失敗和挫折出現過激的情緒反應時,家長想要正確引導的前提是,讓自己冷靜下來,用平和的心態去客觀的看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而不是自己先管不住自己的脾氣,上來就批評孩子、指責孩子,完全無視孩子的自尊和受到的傷害,這樣做的后果往往是給孩子樹立這樣的一個觀點,我的父母因為我的失敗和遇到的挫折這么生氣,或者表現的如此不安和焦慮,說明失敗這件事情非常的可怕,非常的丟臉,孩子自然會對失敗這件事情增添恐懼心理,遇到困難先自我打擊,當然沒有辦法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所以比起口頭上的鼓勵孩子要堅強勇敢,不怕失敗,家長在身體行為上給孩子樹立榜樣往往會更有效果,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的失敗行為,陪伴他,用溫和的話語鼓勵他,讓孩子感受到遇到挫折不是災難,失敗也不是洪水猛獸,這樣才能讓孩子在遇到失敗的時候才能去正視失敗,以平常心去對待失敗和挫折。

3、正確的夸獎孩子,增強孩子的自信。

我不是說在孩子失敗的時候還要去夸獎他,而是有的時候家長在平時生活中不恰當的夸獎方式也會造成孩子心態脆弱,抗挫折能力差。

很多家長會夸孩子聰明或者有才華,這樣的夸獎方式往往會讓孩子在面對挫折的時候,變得更加脆弱,因為遇到成功的時候被夸贊聰明,那失敗的時候是不是就意味著不夠聰明呢?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產生自我懷疑,從而變得不自信。

所以家長在夸獎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方法,要夸獎孩子的行為,因為一個人的行為是相對可以控制的,夸獎孩子成功時的某項行為,在之后孩子遭遇失敗的時候,他可以將失敗歸結為自己的努力不夠,如果再努力一點在未來還是能夠取得成功的,有這樣想法的孩子在面對失敗的時候承受力會變得更強,就不會因為一時的失敗變得情緒激動或者特別的沮喪。

所有的教育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過程中保持耐心和愛心,與孩子保持溝通,共同分析問題,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才是正確教育的關鍵。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