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是有著相當一段時間沒好好寫上一篇影評,一來是自己缺乏相關興致,二來近階段的電影實在是乏善可陳的可以。于是,星爺的《美人魚》甫一宣傳,我便滿心歡喜地翹首期盼。
作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周星馳之于我們是喜劇,是經典,是發于笑、止于心的莫衷一是的情懷,更是一種我們一回頭,便會愉快的某種力量元素。當然,我自知對星爺做任何基于主觀色彩的褒揚,也都不過只是滔滔江水中的一滴。
此番,作別三年,星爺再次回歸,用一部童話色彩的《美人魚》引爆春節檔的電影市場,于是云海翻騰,巨浪滔天。不得不說,星爺的倚天劍一出,真的是誰與爭鋒,真的還是典型的原汁原味的星爺味道。層出不窮的笑點包袱,屢試不爽的橋段畫面,然后筆鋒一轉,又大打情感牌,非得逼的觀眾笑出了眼淚后又心甘情愿地哭出眼淚。這就是星爺的手段,它不見得有多么高明,卻是來的誠意十足。而我想這也是周氏喜劇有別于其他喜劇的最大不同之處。在當下這個喜劇等于笑料堆積、情懷聊勝于無的全民喜劇的年代,周星馳的喜劇真的可以說是分分鐘教他們做人,教他們搞笑真的需要認真,而不是大雜燴、一鍋煮。
《美人魚》之于周星馳電影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主人公的起點定位,和他電影中一貫游弋于社會邊緣的小人物不同,《美人魚》主人公劉軒起點地位很高,他是揮金如土,有權有勢的巨壕,不再是徘徊于社會底層的“低等下人”。但這一點所謂的“最大不同之處”也不過只是電影情節需要。因為通片下來,我們會發現,他還是我們那個最熟悉的星爺,電影中還是充斥著那些我們熟悉的老面孔。我們能從《美人魚》中找到很多似曾相識的橋段:珊珊去刺殺劉軒那段像極了《大話西游》里至尊寶行刺春十三娘與《上海灘賭俠》里阿星刺殺丁力那兩幕;珊珊與劉軒在烤雞排擋飆歌那一段活脫脫就是《食神》中史蒂芬周與雙刀火雞的翻版;片末劉軒攜帶飛行器從天而降拯救珊珊倒還也真有些孫悟空架著七彩祥云迎救紫霞仙子的影子。。。某種意義上,這些梗或許老的可以,你也可以說星爺老了,江郎才盡了,賴著那些老掉牙的包袱賣弄情懷,賺取眼淚,可是我我想這些老梗也正是我們所真正想要看到的。
作為一個頭腦清醒的星爺腦殘粉,我不會因自身的偏愛因素就不去承認星爺賣弄情懷以招攬觀眾這一手段。相比絕大多數,星爺的賣弄情懷絕對是最為誠摯的。劉鎮偉早已將自己以前的代表作《大話西游》擺上了案俎,大刀闊斧,已是面目全非;王晶仍在打著賭神的招牌,大張旗鼓地招搖過市;李力持更不用談,離開星爺之后,已是杳無音訊。一定層面上,港式喜劇在下坡路上已是越走越快,港式喜劇的沒落于是開始成全內地喜劇的蜂擁而至,只是內地喜劇幾乎只是為發笑而發聲,近乎毫無內涵可言。這一切的一切,這不容樂觀的局面,真的還得讓星爺來拯救啊。
從《功夫》開始,星爺的每部電影都有一個共同的因子——童真:《功夫》本身就是一個小孩子的功夫夢;《長江七號》自是不必說,完全以小孩子的視角展開的;《西游降魔》里的《兒童詩三百》、段姑娘的手環;再到此番的《美人魚》更是直接脫胎于安徒生的童話故事。或許吧,一如頑石中藏著璞玉,星爺的身體里始終住著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童真少年,他想告知著我們對抗這個饕餮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始終保持一顆出世的赤子童心。這樣說來,星爺的電影確鑿有著一種正能量的導向作用,在特定角度間,這也是電影除卻藝術價值的另一個可取之處。
當然,不得不說的是,《美人魚》中也存在著一些“少兒不宜”的葷段子:珊珊的“做雞”說,八爪魚的三條腿穿褲子,劉軒的一句屎都噴出來了。。。這些段子似乎是有悖于星爺的初衷,但更大一部分層面上更像是在向老港喜劇片致敬。譬如說《賭圣》里的吹簫萍,《大話西游》里的磨鏡子,《東成西就》里的三花聚頂,《狀王宋世杰》里的一根香蕉與兩個蘋果。。。誠然,這些笑點是下俗得可以,卻也喜聞樂見、極為接地氣,這大概也是老港喜劇片的高明之處吧,不經意間,便可會心一笑。
說到致敬,不得不提地還有《美人魚》中有三處星爺向自己致敬:一處是那只吊睛白額虎標上了旺財的大名,此處我自不用說;一處是八爪魚大喊還有王法嗎?很明顯是在致敬《功夫》(馮小剛在警局里咧著嘴喊還有王法嗎?);一處是劉軒聽到外來物種時,脫口說出的“長江七號”。有待爭議的還有兩處,一處那條咸魚美人魚,是否在致敬《白面包青天》里的那把咸魚尚方寶劍以及《少林足球》里那句:做人沒有有夢想,和咸魚有什么區別?,一處是田啟文飾演的博物館游客那面目猙獰的笑容也讓我分分鐘聯想到了《喜劇之王》里尹天仇教授演戲的洪爺的那位跟班。
三年磨一劍,《美人魚》的確誠意滿滿,相比宣傳的預告片,正片來得更為精彩。星爺在春節間親自操刀下廚,為我們捧上了如此盛宴,我們又有何理由不去笑納呢?至于《美人魚》大團圓的結尾,的確有一種匆匆一瞥的感覺,大概吧前文太過精彩,我們自是不忍太快結束吧。
另外,身負瘡口的美人魚,我不清楚星爺是否借鑒了日本豚鼠系列電影中的一部《下水道人魚》。再另外,由于票房過于火爆,我只買到了第一排座位,戴上3D眼睛后,張雨綺的大胸脯分分鐘在我眼前晃動,毛細血管都看清了,可偏偏觸手不可及。
寫到這,我仿佛看到了尹天仇坐在車上對著柳飄飄大喊:我養你啊。然后柳飄飄熱淚盈眶。而星爺的每一次回歸,似乎永遠是悸動的,永遠是那么得熱淚盈眶。這一切只源于喜歡、感動。
最后的最后,《美人魚》來了,你說呢,是清燉還是紅燒,又或者只靜靜欣賞、不做打擾?
by 黃凱
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