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首《登樂游原》是李商隱較為著名的一首詩。其實這首詩就是說了一個大實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兩句詩包含兩個意思:一是夕陽很美。“最美不過夕陽紅”。二是它是短暫的,轉瞬就會消失。
一天之中最美的時刻,可以說就是黃昏時分。愛好攝影的人都知道,拍攝自然風光最佳的時刻就是日出和日落,這兩個時刻太陽光線最柔和,景物層次分明,色彩最豐富。但二者相比,日出比日落稍遜一點,因為日出之時太陽光線中黃色素多一點,顯得明亮,加上它接著就是白天,是一天的開始,也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感覺。而日落時,太陽光色柔和偏紅,顯得特別美,加上接著就是黑夜,看著層層景色漸漸黯淡下去,沉入無邊的黑暗之中,使人產生一種留戀、惆悵、幻滅的情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成為千古名句,就是它觸動了人們敏感的情緒。
正因為如此,多愁善感、感覺敏銳的詩人們對夕陽黃昏尤其偏愛。古今詩人們吟詠夕陽的詩篇也特別多,可以說僅次于詠月。一輪夕陽,使詩人們道盡千般情感。我也通過簡單的分類,做一賞析。
一、黃昏之美:天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吟詠夕陽或黃昏之美的詩人,要首推東晉的陶淵明和唐代的王維。這兩位大詩人的詩中有不少對夕陽或黃昏時分的吟詠。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著名的詩人,曾做過彭澤縣令,后因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家,躬耕田園,寫下了大量描繪田園生活的詩篇,成為田園詩的鼻祖。其著名的文章有《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詩歌有《歸園田居》、《飲酒二十篇》等。
飲酒其五 (東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是作者較有名的一首詩。詩的前四句闡述了詩人的生活態度:雖身居世俗村落之中,卻沒有車馬喧囂的打擾,原因在于詩人的心遠離塵俗。后六句有述有議,寫詩人到東籬采菊花,悠悠然中望了見南山,暮色中山色極美,鳥兒結伴飛回林巢。這其中仿佛有人生真意,卻無法用言語準確表達。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寫出了黃昏時的美景。
另外,陶淵明的《歸園田居》也寫過黃昏之景:“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夕陽下遠處朦朦朧朧的村落,炊煙裊裊升起(人們做晚飯了)。深巷中傳來狗叫聲(干活的人回家了),雞子在桑樹上叫喚(飛到桑樹上棲息)。這也是一幅安詳美好的鄉村黃昏圖景。
王維是唐代著名詩人,開元九年進士,官至右丞相。安史之亂因逃脫不及,被安祿山所執,逼任偽職。兩京收復后,受降職處分。晚年隱居輞川,寫下大量山水田園詩,成為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渭川田家? (唐)王維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
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鄉村黃昏時的生活場景:夕陽的斜光映照著村落,牛羊回歸到深巷里。老農盼著牧童歸來,拄著拐杖等候在柴門前。野雞在青青麥苗上飛過,蠶兒在稀疏的桑葉上睡眠。農夫扛著鋤頭從田里回來,相見后親切地交談。看到此羨慕農家的閑逸,令人想起《詩經》“式微式微胡不歸”之句。沒有人看到這些場景會不向往田園生活。
王維還有很多描寫落日夕陽的詩句,如“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歸嵩山作》)“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極為生動地表現了夕陽之美。
唐代詩人王績的《野望》,也是黃昏夕陽的鄉村圖景:
野望 (唐)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全詩的大意是:黃昏時分登上東崗遠望,心緒茫然不知去向哪里。每棵樹都染上了秋色,每座山都沐浴著夕陽余暉。牧人驅趕著牛犢回家,獵人帶著獵取禽鳥騎馬歸來。路上相見卻不相識,放聲高歌欲歸隱采薇。
宋代有很多描寫夕陽下鄉村晚景的小詩,如宋代小品畫一樣精美:
村居 (宋)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臥,帶得寒鴉兩兩歸。
題春晚 (宋)周敦頤
花落柴門掩夕暉,昏鴉數點傍林飛。
吟余小立闌干外,遙見樵漁一路歸。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湖上 (宋)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 (宋)陸游
斜陽古柳趙家莊,負鼓盲翁正作場。
死后是非誰管得,滿村聽說蔡中郎。
我們果嶺詩社社長小飛有一首描寫夕陽的新詩很新穎,在此做一欣賞:
傍晚歸家有感
文/小飛
夕陽扭動身體
準備回窩
橙黃的身姿
像母親敲掉蛋殼的雞蛋
剛放上平底鍋
它經過的云朵
離它近些的
泛出可口的黃色
離它遠點的
白里微黃
還在艱難的冒泡吐沫
怎么感覺像上海銀的生煎
長什么樣子
阿拉一點也不曉得
些許微風蕩著脫了毛的垂柳
一天的霧霾終于無聲無色
二、夕暮途中:夕陽明滅亂流中
行走在途中,遇到斜陽黃昏,望道路無盡,遠山蒼茫,難免使人產生欲往何方,人生無依的惆悵情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詩人的小舟停泊煙波籠罩的沙洲邊,在暮色蒼茫中產生了新的惆悵。原野空曠,天空好像比樹還低;江水清澈,月亮仿佛離人很近。
自鞏洛舟行入黃河即事寄府縣僚友 (唐)韋應物
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
孤村幾歲臨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風。
為報洛橋游宦侶,扁舟不系與心同。
詩人在兩岸青山夾道的河流中一路向東行,在東南大山的豁口進入黃河。稀疏的樹木仿佛遠在天外,夕陽在奔涌的河流中忽明忽暗。孤零零的村莊不知何年建在伊水岸邊,一只秋雁在初晴的天空向南方飛去。告訴在洛陽橋上漫步的官友,我的心就像不系之舟自由漂流。“寒樹依微遠天外,夕陽明滅亂流中”是有名的詩句。
餞別王十一南游? (唐)劉長卿
望君煙水闊,揮手淚沾巾。
飛鳥沒何處,青山空向人。
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
誰見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這是一首送別詩,主要描寫在友人離去后,作者久久凝望依依不舍的感情。大意是:望著你消逝于煙水遼闊的大江,我頻頻揮手淚沾衣巾。飛鳥將落向何處,只有青山空對著人。長江上一帆遠去,落日下五湖正是春天。誰見到汀州上,相思如萋萋的白蘋。
另外,有兩首夕陽送友的五絕詩也很精美。
送別 (唐)王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送靈澈上人 (唐)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王維山中送友,因日暮、柴扉,而充滿畫面感。劉長卿這首詩聲色俱佳,更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那是一幅多么美的畫面啊!
我也有一首有關黃昏途中的詩:
夕暮途中 獨孤行
亂樹映夕陽,道路下河灣。
何處是歸宿?蒼茫無數山。
我們果嶺大詩人牧馬人老兄有一首有關黃昏的新體詩,寫的很美,在此做一欣賞:
黃昏的小橋
文/牧馬人
你醉在夕陽的薄霧里
如同我的戀人
徉醉于
我的臂彎
而我在你的黃昏里
在你沉默的無言里
卻聽見愛,聽見雨
聽見四季再生長
聽見你的腳下
魚兒和漣漪的歡暢
聽見你悲哀的痛
記憶中的憂傷
所以,我喜歡
每一回踱你的身軀
三步,兩步
就能感知你的世界
和對我的態度
喜歡量
你與黃昏的重逢
有多長
其實,我是在量
我與黃昏的距離
為什么
每縮短一次
我的心都會悵惘
我們為何總是
隔橋相望
又好像
近在
身旁
三、思念親人: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黃昏時候,飛鳥歸林,牛羊入圈,做工的人回家,這時最容易引起在家之人對在外的親人或在遠方戀人的思戀。
君子于役? 《詩經.王風》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這首見于詩經的詩就是一個婦女在黃昏時分思念服役在外夫君的詩。白話翻譯就是:
夫君在外服役,不知多長期限,何時才能歸來?
雞子回到窩里,太陽就要落山,牛羊都已回來。
夫君在外服役,如何能不思念?
夫君在外服役,不知何年何月,何時才能相聚?
雞子棲息架上,太陽已經落山,牛羊都已入圈。
夫君在外服役,不知有無饑渴。
這是一篇感人之深的詩篇。
菩薩蠻 (唐)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
這是一首寫閨中思婦懷人的詞,傳為李白所作。大意為:遠處的樹林迷迷蒙蒙,煙霧如絲如織;遠山青碧帶著寒意。暮色侵入高樓,樓上的人產生憂慮。她在玉階上佇立,鳥兒們都急急地飛回。何處是回家的歸程?長亭連著短亭。這也是因暮色鳥兒歸巢,引起對遠人的思念。
望江南〔唐代〕溫庭筠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
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
腸斷白蘋洲。
這也是描寫閨婦懷人的詞,這是溫庭筠的名作,從意境上與李白的《菩薩蠻》近似,但其在語言上有特色。寫主人公梳洗后,獨自倚在望江樓上,過去了千只帆船都不是自己盼望的,夕陽脈脈流水悠悠,傷心的人斷腸在白蘋洲。“過盡千帆皆不是”寫出思人佇立之久,觀察之細,也成為千古經典名句。
清平樂? (宋)晏殊
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
鴻雁在云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斜陽獨倚西樓。遙山恰對簾鉤。
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
這是宋代詞人晏殊的名篇。大意是:寫在紅箋上的蠅頭小字,說盡了我今生的心意,可鴻雁在云天上,魚兒在水里,我這份深情誰給我傳遞?夕陽里獨倚西樓,遠山正對著簾鉤。思念的人不知去了哪里,只見綠波依舊東流。
玉蝴蝶? 〔宋〕柳永
望處雨收云斷,憑闌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蕭疏,堪動宋玉悲涼。
水風輕,蘋花漸老,月露冷、梧葉飄黃。
遣情傷。故人何在,煙水茫茫。
難忘,文期酒會,幾孤風月,屢變星霜。
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
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航。
黯相望。斷鴻聲里,立盡斜陽。
這是宋代著名詞人柳永在黃昏時刻思念朋友的詞。詞意:望遠處雨停云也散了,獨自倚欄,悄悄目送著秋光消失,黃昏的景色蕭條疏淡,使人產生宋玉悲涼的感覺。水面微風吹動,蘋花漸漸老去;月下凝露寒冷,梧桐飄下黃葉。這景色讓人感傷,舊時好友現在何方?眼前煙水茫茫。難以忘懷,文友酒會,辜負了多少風月雅興,多少秋月寒霜?海闊山遙,不知何時何處相聚一堂?想著雙宿雙飛的燕子,難以傳遞書信;指著暮色中的天際,徒勞辨識過往的帆船。黯然遠望,在秋雁的哀鳴中,在黃昏的斜光里,站立到夕陽落山。這首詞最后一句“斷鴻聲里,立盡斜陽”,既有一種鮮明的畫面感,又有一種孤獨和深厚的感情,為歷代詩人所稱道。
四、鄉關之思:日暮鄉關何處是
對于漂泊在外,遠離家鄉的游子羈客來說,日落黃昏時分,看到鳥兒歸林,牛羊入圈,人們都回家團聚,也最容易產生思鄉思念親人的感情。
黃鶴樓? (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這是唐代詩人崔顥最有名的一首詩,曾被稱為唐代七律詩第一。李白也極推崇此詩,相傳李白登黃鶴樓曾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這首詩以黃鶴樓的傳說,引起無限遐思,美好不可得而生出無限惆悵。前四句主要描述黃鶴樓的傳說:昔時仙人曾乘黃鶴從此飛去,只留下了一座空空的黃鶴樓。黃鶴飛去再也沒回來,只有白云千年來悠悠地飄在天空。五、六句是眼前看到的景色:晴光下漢陽的樹木清晰可見,芳草萋萋籠罩著江中的鸚鵡洲。最后二句抒發鄉關之思:黃昏暮色中哪里是我的家鄉?江面上煙波渺茫使人憂愁。“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尤為人稱道。“鄉關何處”成為歷代文人騷客的千古之問。
村行? (宋)王禹偁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這是詩人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時寫的。夕陽下的風光引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村橋原樹似吾鄉”。詩人在山路上騎馬穿行,路邊菊花初黃,信馬由韁野游興致很高。萬條山溝都傳出晚風吹拂的聲音,數座山峰默默立在夕陽之中。飄落的棠梨葉胭脂一樣色澤,蕎麥花開了像雪一樣潔白且芳香。為何我在吟詠之余忽然感到惆悵,村莊小橋和樹木都與我的家鄉很像。
蘇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作者曾從軍西北,抗擊西夏入侵,這篇詞描寫了邊關將士的思鄉鄉愁之情,它也突出了黃昏之景對將士思鄉之情的觸動。上半闕描繪邊塞黃昏景色:白云飄浮的青天,黃葉飄落的大地,秋色連著水波,水波籠罩著寒煙。群山映照斜陽,天邊連接著流水,那無情的芳草,更在斜陽映照之外。這是一幅黃昏秋色圖。下半闕由景生出思鄉之情:思鄉黯然神傷,旅愁難以排遣,除非每個夜晚都有好夢陪伴。明月夜不要獨倚高樓,欲借酒解愁,酒入腸中又化作了相思的淚水。
天凈沙·秋思? (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的這首小令非常著名,它很簡練,每個詞非常明確,無需翻譯,解釋,它們組合起來就是一幅黃昏秋色圖。尤其最后那句“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就是夕陽引起旅人的鄉思。
五、人生之思:獨倚闌干看落暉
日落西山,也容易引發人們時光如流,人生遲暮之感。面對夕陽黃昏,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感悟和態度。
《離騷》(節選) (戰國)屈原
朝發軔于蒼梧兮,夕余至乎懸圃。
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彌節兮,望崦嵫而忽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此段節選于屈原的長詩《離騷》,它在寫詩人為求真理去上天庭尋找天帝明訓的過程。蒼梧:山名,今湖南境內,傳說舜帝喪葬之處;懸圃:仙苑,傳說在昆侖山上;羲和:為太陽神駕車的車夫;崦嵫:傳說中的神山名,晚上太陽下落之處。該段大意是:我早上從蒼梧出發,傍晚到達懸圃。準備少作休息,卻看見太陽要降落。我趕緊讓羲和停止揮鞭,別急著去崦嵫山。道路漫漫而遙遠啊,我將上下不停地追尋……。這段詩表達了詩人珍惜時光,頑強不屈的追求精神。
古風 (唐)李白
黃河走東溟,白日落西海。
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春容舍我去,秋發已衰改。
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
吾當乘云螭,吸景駐光彩。
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一,此時通過水流東海、日落西山,感嘆時光流逝,人生苦短。詩人的感悟是抓緊學道成仙,留住青春光彩。全詩大意是:黃河流向東海,百日落到西海,時光和流水匆匆流逝不等人。青春容顏已離我而去,秋霜已改變了我的鬢發。人生不是青松,青春豈能長在?我當騎著云龍,吸取日月精華永駐青春光彩。
玉樓春 (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宋祁面對夕陽也感受到了時光短暫,但他的態度是希望抓住有限時光,盡可能享受人生的快樂。本詞的大意是:東城漫步覺得風光越來越好,絲緞般的水波上載著游客的小舟。楊柳如煙,早上寒意也減輕了;紅杏枝頭春光正肆意怒放著。人生在世長恨歡娛太少,愿意為金錢輕視一笑。為了您我要舉杯勸勸斜陽,讓它向花叢中多留些光照。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宋)辛棄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面對落日,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是產生壯志未酬的悲憤。詞意為:楚天寥廓千里,江水向天邊流去,秋色無邊無際。放眼遠處的山峰,像美女頭上的玉簪螺髻,徒增心中愁恨。在樓頭落日的映照下,在南去鴻雁的叫聲里,我這個江南的游子,把寶劍抽出端詳,將欄桿一一拍遍,可惜沒有人知道我,登臨高樓的心意。不要說鱸魚味美,正是西風吹送,那思鄉的張季鷹可否歸去?若是只知置田購房,怕無臉見劉備那樣的英雄豪士。可惜年華流逝,無情的風雨讓人憂愁,樹木也會衰朽。有誰召喚紅粉佳人,擦去英雄的眼淚?
定風波 (宋)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這是蘇軾較有名也是我最喜愛的一首詞,它表達了蘇軾那種曠達、積極、樂觀的精神,給人以激勵和力量。要知道這首詞寫于蘇軾一生中最黑暗的時期,即他“烏臺詩案”被誣陷下獄后被貶黃州時寫的。全詞的大意是:不要管那穿林打葉的暴雨聲,何妨低吟高嘯漫步前行。拄著竹杖穿著草鞋比騎馬還輕快,有何害怕?一身蓑衣任憑風雨一生。料峭的春風將我酒意吹醒,微覺寒冷,斜陽卻在山頭迎接。回首經歷過風雨的地方,再歸去,也沒有了風雨也沒有了陽光。
自題像 (唐)黃巢
記得當年草上飛,鐵衣著盡著僧衣。
天津橋上無人識,獨倚欄干看落暉。
這首詩傳說為黃巢所作。黃巢為唐末起義軍領袖,率領起義軍攻占長安,建立大齊稱帝。后因內訌,大將朱溫降唐,失守長安,終失敗自殺。也有傳其未死,在洛陽削發為僧,這首詩就是傳為其做的詩。其回憶了一生戎馬生涯,最后脫掉鐵衣穿上了僧衣做了和尚,站在天津橋上也無人認識,獨自倚著欄干看落日余暉。表達了一種不甘寂寞又不得不隱姓埋名的心境。
浣溪沙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只道是尋常。
納蘭性德是清代才子,其妻盧氏多才多藝,兩人婚姻甚為美滿,但不幸盧氏成婚三年后亡故,此后作者一生都沉浸在對亡妻回憶中。這首詞就是在夕陽下回憶亡妻的名作。全詞大意是:誰會念我獨自在西風中的悲涼?蕭蕭黃葉飄落在關閉的小窗。回憶起往事我面對著夕陽。她曾在我酒醉后守在床邊,也曾以背書記文賭喝茶品香。當時只覺得這些都很平常。
憶故居 陳寅恪
渺渺鐘聲出遠方,依依林影萬鴉藏。
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
破碎山河迎勝利,殘馀歲月送凄涼。
松門松菊何年夢,且認他鄉作故鄉。
先說這首詩的大意:渺渺的鐘聲從遠方傳來,暗暗的樹影里棲息著很多烏鴉。一生自負傲氣造成了今日的處境,四海之內只剩我自己對著夕陽。雖然迎來了勝利山河卻已破碎,剩下的歲月只能在凄涼中度過。回松菊環繞的家園不知成何年的夢,我暫且把他鄉當作故鄉。
陳寅恪為現代學術大師,被稱為“教授中的教授”,連一生頗為自負的學者傅斯年,敢踢蔣介石的劉文典等都對他贊賞有加。他也很自負,他為王國維撰寫的墓志銘中提出的“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成為中國學人追求的最高標準。因此他自身也特立獨行。比如:國民黨敗退臺灣,邀他去臺灣,他堅辭不走,他愛人去了香港,最后也被勸了回來。1953年社科院成立了三個歷史研究所邀他擔任二所(中古史)所長,他竟然提出要求“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馬列主義,并不學習政治”,并且要毛澤東或劉少奇給他出具證明“以作擋箭牌”。而且他還竟然把中央大紅人康生的求見拒之門外。他這樣負氣的結果自然不佳,文革中他在紅衛兵小將的折磨中死去,這也正應了他“一生負氣成今日,四海無人對夕陽”之句。所以不少人也以這句詩作為紀念他的文章的標題。
六、吊古感懷: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黃昏時分,面對歷史遺跡也容易生發歷史感慨:再輝煌的歷史,再顯赫的偉業,最終也不免荒煙落照,終為廢墟。所以面對夕陽也是懷古傷今之時。
憶秦娥 〔唐〕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秦娥,秦地的美女,古時秦地稱美女為娥。這當是一首幽思懷人之作,但因其處處有秦漢遺跡:秦樓、灞橋、樂游原、咸陽古道、漢家陵闕等,反而給人以強烈的歷史滄桑之感,尤其是其結尾:“西方殘照,漢家陵闕”,“遂關千古登臨之口”(王國維語)。該詞大意為:簫聲幽咽,秦娥夢中驚醒,只見樓頭一輪冷月。年年的柳色,都使她想起灞橋離別的傷感。清秋時節登上樂游原,遙望咸陽古道沒有一點音信。只見到西風里,殘陽照著漢代的陵闕。
桂枝香·金陵懷古 (宋)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謾嗟榮辱。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后庭遺曲。
金陵南京,為四大古都之一,但是在此建立的朝代除東晉外多為短命的,幾無成氣候的,所謂六朝繁華似流水是也,到此更容易產生懷古之感,所以古詩詞中金陵懷古的特別多。王安石這首《桂枝香》為金陵懷古詩詞中的最佳作品,也是王安石的名作,詞中也以“殘陽”加深歷史的滄桑感。全詞的大意是:登高遠望,故都金陵正值晚秋,天氣蕭索。奔涌千里的長江如一條銀練,青翠的山峰如箭頭簇立。殘陽里,往來的帆船在穿行;西風中,斜插的酒旗在飄揚。彩色的畫舟如行駛在淡云中,白色的鷺鳥如飛起在星河上,圖畫也難以描摹。想起往昔,帝王們競賽著奢侈豪華,可嘆兵臨門外,樓上還在逍遙,悲恨代代接續。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憑吊,枉自感嘆興亡榮辱。六朝的舊事如流水一樣逝去了,只有寒煙依舊,草木年年榮枯。至今歌女們還在時時彈唱《后庭》遺曲。
臨江仙 (明)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曾被古代四大名著《三國演義》作為開篇的引語,而成為享有盛譽的一首懷古詞,尤其“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引發了古今多少人心里的共鳴。該詞的大意是:滾滾長江向東奔流,多少英雄像浪花一樣消逝了。是是非非,成功失敗,到頭來都不過是一場空。只有青山依舊,夕陽幾度而已。滿頭白發的漁翁樵夫在江邊洲渚上,見慣了秋月春風的變化,老朋友相逢一壺濁酒對飲,古往今來多少故事,都成為酒余飯后的笑料。哈哈,這是徹底的歷史虛無主義。
昆明大觀樓長聯 (清)孫髯翁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平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這是清代孫髯翁為昆明大觀樓撰寫的一幅長聯,這也是一篇藝術性很高的文學作品。其主旨與楊慎的《臨江仙》一致,以斷碣殘碑,蒼煙落照形容一些歷史豐功偉績最終都是一場空。全聯的大意為:
五百里滇池奔涌在我面前,解衣去冠,欣喜這無邊的茫茫空闊。看東山似神馬奔騰,西峰像鳳凰展翅,北嶺如靈蛇蜿蜒,南崗猶白鶴翱翔。高人韻士,何不選此良辰登臨此樓。趁著螃蟹似的小島,螺螄般的沙洲,打扮得像戴著風一樣環佩梳著霧一般鬢發的美女,更有那漫天的浮萍、遍地的蘆葦,萬頃的沙灘,夏天的荷花,春天的楊柳。
數千年的往事,涌上心頭。舉酒對著長空,感嘆歷史中諸多英雄還有誰在?想起漢代操練水軍的樓船,唐代銘記戰功的鐵柱,宋代規劃疆界的玉斧,元代征戰渡江的革囊。這些偉業豐功,費勁了移山的心力,就像那雕梁畫棟的樓閣,卷不及朝云暮雨,都變成斷石殘碑,交給那殘陽落日映照了。到頭來也只贏得了幾捶稀疏的鐘聲、半江明滅的漁火、兩行孤寂的秋雁、一陣清冷的寒霜。
最后,展示一首我的有關夕陽的新體詩:
蒼茫獨行
文/獨孤行
天快黑了
我還在路上
夕陽映紅了天
群山卻越來越暗
小河銀帶子般明亮
道路卻漸漸微茫
黑夜就要降臨
我還在路上
鳥兒要歸林了
我還在路上
我不知道今夜
投宿何處
不知道路上
能否遇到
一兩點燈光
暮色就要下降
我還在路上
夕陽就要落山
我還在路上
今夜我注定
要在黑暗里行走
陪伴我的只有星光
我不知道
能否遇到一個村莊
不知道我
能否走到天亮
黑暗中
我獨行在路上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