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天書院干貨分享|《說文解字》540部首:玉

《說文》:玉,魚欲切。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從玉。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玉也。

古文‘玉’

古文字寫作:

像繩子上串有多件玉器的樣子,后兩個字體不是‘豐’、‘王’。其本義為: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如《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人們在早期文明萌芽的石器時代開始認識玉石,并逐漸賦予‘玉石’神圣的光環,如《說文》中提到的:仁、義、智、勇、絜(通‘潔’),‘方’即‘榜樣’的意思。后則用于比喻:美德、賢才,如《禮記》:君子比德如玉。

考古發掘出土的早期文明玉器數不勝數,‘玉’也成為與神溝通、對外征伐、對內統治的神圣禮器。華夏玉文化洋洋灑灑,流傳至今。

由‘玉’組成的漢字大多與‘玉石’相關,如‘弄(nong-4):

‘玉’在組字的上方,下為雙手-以此表示:雙手捧玉,觀賞把玩。在組字的下方如:

‘璧(bi-4)

‘璽’(xi-3)

早期字形下為古體‘玉’字,現代漢字為‘玉’。

在左右結構的漢字中一般位于組字的左側,以‘王’字形出現-即:王玉旁。如:玦(jue-2):

其為有‘缺口’的佩玉,‘夬’既表形又表讀音。

琮(cong-2):

早期字體象形,后期字形右為表示‘祖先、祖廟’并表音的‘宗’,以此表示:連接祖先、神明的神奇玉器。

本文資料來源于劉軍老師

常天書院

常天書院秉承著“心如清水,身寄常天”的基本理念,始終以赤子之心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兢兢業業地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藝術價值,并讓學員們發掘自己的藝術創造力。

常天書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獨特方式,系統教學,課程形式靈活多變,主攻書畫培訓課程、文化薈客廳與文化交流活動三個方向。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