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公司對于產品的面試套路,一般差不多,考核點也相似,在我經歷了多次面試,也作為面試官面試了多位產品經理后,把其中的套路做個小小的歸納總結。
從面試流程來說,產品面試一般分為三輪:
第一輪為初級產品經理的面試,問題集中的點都是在執行的層面,往往都是講講過去的產品邏輯,做過的產品以及在執行層面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式。這個環節最普遍的一個問題:隨便找一個做過的項目,給我講一下業務以及系統如何設計的。
這個環節主要考核面試者的邏輯性和表達能力,這是作為產品經理的最重要的能力,回答這個問題,需要面試者在幾分鐘內說清楚一個產品以及自己在項目中所擔任的角色,答案是因系統而異,總的來說都會有這幾部分:系統部分包含業務背景、業務流程、系統使用人群、系統設計方案等等。承擔角色部分講清楚自己擔任的覺得即可,比如從需求開始跟進,拿到業務的一手需求,做了xx的處理;跟進研發進度,測試,直至上線;上線后做系統使用培訓,寫使用文檔等等。
第二輪為產品總監的面試,問題集中在為什么這么做的層面,站在更高的層面去看待過往的產品,看面試者是否對于產品背后的邏輯有更深的思考。常見問題:
為什么用這種解決方案?有沒有更好的方案?
流程為什么這么設計,如果調轉一下是不是會更好?
回答這樣的問題,要求面試者本身的職業素養較高,在工作中能多思考問題,對于面試官看一眼就能提出來的問題,應該是早就經過思考的,按照當時思考的思路回答即可。比如回答上述問題,可以說明當時從產品角度給出了1234等方案,提供給需求方后,與業務做了結合考慮,再加上過往數據的驗證,最終選擇了方案3,在上線后也在不斷的跟蹤,做了如下xxx的流程優化,達到了xxx的提升效果。如果真的遇到沒有思考過的問題,面試現場不要慌張,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節奏,想出回答的方案,如果沒有回答到點子上,覺得面試無望,至少走之前問一問對面的產品總監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在交流中能學到一些東西,做到隨時提升自己。
第三輪為人事的面試,就是考核薪資,綜合素質等等。不在此展開敘述。
產品圈子里都說三年是一個坎,這個坎在我看來就是上述“第一輪面試”和“第二輪面試”之間的差距,初級的產品經理視野往往集中在執行層面,去思考原型怎么畫的更嚴謹,需求文檔怎么寫的更清晰,不會去想產品總監為什么安排我這么去做;三年后的產品,思考的點更多的是在框架層面,思考產品整體的邏輯以及背后的戰略層的東西,這時候的階段也基本會帶一到兩個初級的產品,由他們畫原型,寫各個模塊的需求,做更多執行層面的事情。所以基本上和面試官聊幾句之后,就知道處于什么階段,是否是公司所需要的層次。
從面試過程維度去看產品的面試,一般有以下幾種:
理論型面試
這種面試的面試官往往是有一定的理論涵養,喜歡交流理論層面的東西,比如會問:
你覺得產品經理的能力分布是什么樣的,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
聊聊對于各種互聯網平臺的看法,比如百度。
碰到這樣的面試官,最好也用理論性的框架去回復,直接拋出一個小的理論框架,如果面試官覺得理論框架有問題,他一定會指出,然后展開一場“學術探討”。比如上述關于產品能力分布的問題,在理論型面試當中,可以如下回答:我認為產品是一個邏輯思維和感性思維都需要的崗位,我們工作中遇到的需求分析,數據分析,流程設計等等都是靠邏輯思維多一些的環節;頁面設計,交互等方面更需要感性思考多一些…再把這每一塊分開詳細的敘述,形成一個理論框架,是此類面試的要點。
現場型面試
這種面試主要是圍繞過往產品,對面試者綜合素質的一種考核,面試官會先拋出一個開放性的命題,然后和面試者一起討論,從中提出問題,讓面試者回答。比如:
在工作中是如何發掘需求的?為什么這么做?
之前做過的哪個項目覺得最驕傲?為什么?
之前做項目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么?后來怎么解決的。
此類面試在理論型面試的基礎上,增加一些開放性,在考核產品理論的基礎上,增加考核面試者的綜合能力。問優勢的,問從項目中收獲了什么的,項目中最驕傲的是什么的,都是同樣的套路。這時候面試官一定不要自吹自擂,要低調真誠說明自己還有進步學習的目標。比如回答項目中最驕傲的是什么,就可以這樣回答:項目中的xxx模塊,業務方反饋的口碑不錯,是xxxx;公司領導覺得這也是個標榜性的案例,給予了我很大的認可;在項目中我自己也得到了提升,比如xxx,所以我覺得這個是我這段工作中的一個亮點,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做的更好...。
發散型面試
此類面試比較高級,沒有任何的主題,就完全發散的去聊產品觀,去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及解決方法,全面考核面試者的素質。比如:
你剛說你覺得邏輯強?舉個例子證明一下。
如果和產品總監有分歧了怎么辦?
創業過,失敗了,為什么?
后來為什么做產品經理?而不是銷售?
為什么選擇這幾個行業作為事業?
這種面試一般集中在一些小公司,用人方對于面試者的某些方面的能力有額外的需求,比如很多公司需要有創業經歷的候選人,要獨當一面的能力,如果面試者正好有創業經歷,那就會在創業的問題聊很多;另一種情況,比如用人單位需要一個有極強數據功底的或者說是有數據思維的人,就會在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后,增加一個數據的問題:為什么?有數據可以證明你說的觀點么?進而考核面試者的數據證明能力。
教育型面試
此類面試的面試官一般都很nice,對于一些問題在考核之后,如果面試者回答的不對或沒有想到點子上,面試官會講解正確答案以及考核目的,對面試者的能力也是一種提升。這類面試官常說的一句話:
如果以后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應該這么樣解決,這樣的回答…
這類面試官多為經驗豐富切愿意分享的大咖,面試者展示自己真誠的一面就好,會什么,不會什么,做過什么,沒做什么都直接說就好。不光面試,工作中能遇到如此的領導,對于員工的素質提升是很有幫助的。
上述的按過程區分的產品面試,任何一種都能考核面試者的綜合素養,區別就在于面試官的種類不同,公司對候選人能力的要求不同,進而考核的方式也不同。面試者需思考,如何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盡量完全的展示自己。
聽一個產品說過一句話“不跳槽可以,不面試不行”。在面試的這個過程中,相當于免費和行業大咖面對面的交流產品思維,產品素養,在這種強度的思維碰撞下一定會有收獲。產品的進階,很大一個部分就是在溝通中保持快速的思維,做產品這么久以來,有個感觸,一旦覺得自己有點牛有點飄的時候,就叫一群層次差不多的產品坐到一起,拋出曾以為很牛的觀點,讓大家討論噴一噴之后,就覺得just so so,自己也會找到進步的方向。面試也是同樣的道理,不要怕被噴,要希望被噴,找到不足的點,繼續提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