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績效管理意義何在?
績效管理是通過科學的方法設定合理的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為員工指明努力方向。管理者通過績效管理及時發現下屬在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為下屬提供必要的輔導和資源幫助。下屬通過工作態度和方法的改進,確保績效目標達成。
二、績效目標如何設定?
個人績效目標設定包括團隊目標(主管PBC目標),崗位職責,客戶價值(全流程目標)三部分。員工先初步進行PBC填寫,主管再進行審視查看是否需要調整,過程包括:
1、澄清職責和期望
2、分解目標并和員工對齊
3、達成一致并簽署pbc(pbc的目標撰寫要遵從smart原則)
4、充分的雙向溝通
三、績效目標執行中主管和員工職責是什么?
主管責任:1、觀察記錄員工績效表現情況;2、修訂更新職責、目標、標準;3、及時給予員工反饋和輔導;4、分配資源;5、診斷績效問題,強化有效行為。
員工責任:1、努力達成已承諾的目標;2、主動和主管溝通交流;3、主動尋求上級的反饋和輔導;4、主動匯報工作進展;5、根據反饋調整工作行為。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員工是績效執行的主體,主管應及時提供有效的輔導和幫助。輔導是指指導和激發下屬,進行中期審視(進行績效回顧,輔導,并提供改進建議、資源支持),記錄關鍵事件。
四、績效評定的規則是什么?
績效評定是以責任結果為導向的崗位職責或角色的有效產出。
不是表揚信的多少;
不是加班多,勞苦多;
不是過程指標;
不是能力、素質、態度、影響力;
不是歷史績效;
而
是表揚信所承載的績效事實;
是崗位責任的貢獻;
是以結果為導向的;
是和團隊目標一致的有效的產出。
首先看pbc完成情況;然后看pbc不能涵蓋的崗位職責和角色要求履行情況;同時也要看超越職責的努力和貢獻(如和其他組織的交叉貢獻)。
五、績效評定的等級有哪些?
A:杰出貢獻者
明顯超出期望,績效標桿
B+:優秀貢獻者
達到并經常超出期望
B:扎實貢獻者
達到組織期望,部分超出期望
C:較低貢獻者
未達到組織期望
D:不可接受
遠未達到組織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