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責任跳躍

  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員工是如何“秒變”領導的。

  倉庫有些貨物需要退還給供應商,在處理過程中,某些信息需要雙方確認,如打包要求、單據要求、接收標準等。這些問題正常來說應該由員工與采購部門確認、采購部門再與供應商確認。這一次,員工出于尊重領導的目的,咨詢王二說:“領導,我們這邊的貨物都清點清楚了,怎么裝箱、返廠的具體時間需要確認”。

  王二想也沒想:“我來找他們確認一下,然后告訴你吧” 。

  其實,這個問題本來很容易處理,王二可以直接吩咐下屬,按照以往的處理流程,你們直接聯系XXX。員工來問,并不一定要得到具體的答案,無非是表功或拍馬。現在事情大條了,領導接手了,自己就不能主動去做了。本來嗎,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卻去請示領導,如果越過領導再主動去聯系采購部門,這不明擺著欺負領導嗎!所以后續的工作只能等領導反饋。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工作的下一個行動步驟變成王二的了。員工成了領導,并開始扮演監督者,王二在為員工做事,成了問題解決者,需要向員工反饋進度。。

  若事情沒有解決,員工隔一陣子就會來問:“領導,您聯系的怎么樣了,什么時候可以退貨啊?”

  “領導,供應商那邊有什么要求嗎?”

  “領導,時間過得好快啊,這都周四了,再不退貨我這就沒有空間放貨了。”

  “領導,您得抓緊啊!”

  威廉·安肯三世在其所著的《別讓猴子跳回背上:為什么領導沒時間,下屬沒事做?》中,描述了很多類似的場景,并把應該由下屬承擔的責任形象地稱為“猴子”。

  很多情況下,員工遇到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會去求助于領導,“領導,有這么個事,我搞不定了,您是專家,看看該怎么辦。”

  面臨這種情景,我們能克制住通過替別人搞定具體事情而證明自己、獲得滿足感的誘惑嗎?假如克制不住,就會搜集到越來越多的本該下屬解決的問題,這每個問題就是一只猴子,把它們統統綁在自己背上,開始代替下屬做事,而下屬則成為一個監督者,向我們要進度。

  然后呢,管理者就會迷失在下屬的猴群里,再也找不回自己的時間了,既沒辦法完成老板要求的工作,也沒辦法處理份內的事務,會陷入經典的管理難題:領導沒時間,下屬沒事做。

  要逃脫這個魔咒,最重要的是記住“猴子”的定義。時刻提醒自己,當下屬求救時,他所尋找的不是一個解決方案,而是一個解決問題者。他希望領導幫他把問題解決掉,或者希望領導來承擔做決定的責任。

  管理者要做的是訓練下屬,牢記下一個步驟一定要由下屬來完成,讓下屬意識到我們不會幫助他們完成下一個步驟,他們可以尋求幫助,但必須把他們帶來的問題帶走,自己去解決。千萬不要因為某個步驟自己做起來順手、方便或者能體現辦事能力,就把它們攬過來,接受猴子,自甘成為下屬的下屬,接受下屬的督查。

  在遇到下屬提問時,管理者應當盡量多給方向,少給方案。切忌一竿子捅到底,這樣將會導致員工越來越依賴:播種幫助,收獲依賴;播種責任,收獲獨立。

  管理者的貢獻來自于其判斷力與影響力,而非個人投入的時間長短與埋頭苦干的程度。領導者在很多情況下是教練的角色,主要目的在于培養下屬自力更生的能力,而自力更生是每個人經過自制、耐性與堅持,才能獲得的后天特質。若時時為員工解決具體問題,不給他們鍛煉、成長的機會,員工能力提升就會成為一句空話。三國時期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