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校園暴力。
初中時候,認識一個很漂亮的女孩子,因為漂亮也被偏愛地有恃無恐。
每當語文早讀課,作為語文課代表的她就會拿著一個棍子巡視各組,敲打著桌子,看看你們背的是不是語文課本。
說起話來,語氣趾高氣昂。
忽然有一天,她被全校的男男女女隔離了。緋聞男友,也漸漸沒有聲響。
她就好像被擱置在真空里,我們看見她張口,卻沒有人去聽她說話。
然后,平常“不務正業”的少女C,忽然熱愛起學習來。
她帶著課本和客氣來問豆漿或者是我,請我們解題。
我和豆漿都是乖孩子。
我性格里向來喜歡回避沖突,
而豆漿雖然氣憤于媽媽的高壓政策,但每當放學也會立刻收拾書包回家,好似家里媽媽在掐著秒表等她。
對于C的靠近,我和豆漿本能地抗拒過。不熟是其一,她以前的風格著實和我們不搭調是其二。
但是一來而去,我們竟然也熟悉起來,互相覺得對方都很可愛。我們一起吃飯,一起逛街,一起交流女生之間的小秘密。
在豆漿十四歲生日的時候,我們還一起拍了照片。
言笑晏晏,沒有半分摻假。
2
少年時期的友誼,十分脆弱。
大家都對表達內心,追問事實有一種驕矜,更加喜歡妄自猜測。
我們從來沒有追問過C的過去,但是身邊的很多人對她或多或少存在著偏見。
有很多人明明暗暗地跟我說,她心思多,故意接近你們,不要和她一起玩。
開始不置可否。后來遇見我們很多私下的事情,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傳到了老師的耳朵里。
又有人言,常常見C進出辦公室,跟老師交流些什么。
久而久之,我們也覺得C果然如他人所說心思深重,她背叛了我們的信任和友誼。
當年的很多細節,我都已經記不清楚。只記得我們開始躲避她,疏遠她,漸漸地她也不再找我們了。
直到畢業之后幾年,我忽然收到她的留言:她說,現在長大了,有些事情我想弄明白一些。
她說,那么長時間了,你們都把它忘記了吧?
我以為她是說在時光里我們曾經喜歡過的小物件,或是當時的誓言。
后來才知道她是指當年的那段時光,我們把她從眾叛親離中“救”出來,給了她溫暖,然后又聽信流言蜚語強制把她從我們的生活中剝離。
3
她說——
“直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在你們心里是多么廉價”“
“我在你倆眼里只不過是一個小丑吧?可這個小丑曾真心對過你們卻被·····”
你倆是我的痛,埋在心底的痛······”
誠然,比起第一次的孤立,我們給她的傷害更深。
她覺得,自己以誠相待甚至帶著小心翼翼地討好,最后也被我們棄如敝履。
然而,“廉價”“小丑”這樣的字眼,更加讓我覺得難過。
我們當初也是真誠待她,不過后來被傳言動搖,也的確是對她不夠信任。
誠然,我對那場少不更事感到歉疚。但是也不會有辦法,看著她,帶著負疚感繼續做朋友。
何況,那場故事過后到她來追問已經隔了好幾年的時光。
我們致歉,握手言和。
我們遇見的時候還是會打招呼,但也不會說更多了。
4
已經是十年前的故事了。
年少的時候,總是不肯收起棱角,遇見事情喜歡直愣愣的沖撞上去,為了一時痛快不問緣由,不計后果。
也是那個時候,我們也更喜歡在他人的認同里來確認自我,愿意為一席溫暖委屈求全。
我們以為,我們好好做事情就能得到獎勵。生活就像一張數學測驗,努力就有結果。
雖然你知道,即使是數學答卷,也總能遇到你不會解答的難題。
我們以為,友情,愛情就是我對你好,我們就能永遠形影不離。
雖然你知道,這樣伏低做小的時候,是你更加需要對方。
我們以為,善良就是寶寶委屈,寶寶不說。
雖然你知道,自己是害怕撕開真相,也許有讓你不知所措的狂風暴雨。
我們都錯誤地覺得,被愛是因為我做了什么。
然而,無論善良還是詭辯,誰不是暗暗希望,自己的做法能換來美麗的回報。
而最終——
我們都是受害者,也都是執刀的人。
張小嫻在一篇文章里說,“誰沒在心愛的人面前做過小丑?總得抹去淚痕,從頭來過。”
但愿,我們的生命中不再有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