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秦因暴政而亡,天下各路諸侯都覬覦皇帝的寶座:項羽、陳勝、劉邦……本來只差一點就成為了項羽的天下,卻在一夜之內(nèi)鹿死劉邦之手。
? ?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他能平定天下,取得巨大的成就,固然有很多原因,比如他善于用人等等,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為人大度,心胸豁達,頗有雅量。項羽是一位當(dāng)之無愧的英雄豪杰,22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項羽的英勇蓋世,絕非劉邦可比。至于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項羽也是運用地爐火純青。天時地利人和,哪一樣他都不缺,可這個鐵血柔情的漢子,最終卻無法成就霸業(yè),當(dāng)不了皇帝。有人說,器小是一劑毒藥,要命的是,項羽偏偏服了這劑毒!因此,縱然他英武強悍,也無濟于事,無力回天。兩人的能力不相上下,各有所長,那么劉邦何以得天下?項羽又何以失天下?
? ? 劉邦的勝利是有道理的。劉邦和項羽兩個人有著完全不同的性格,正是這些性格的差別決定了他們的成敗和命運。
? ? 劉邦和項羽的第一點不同是:劉邦志向遠大,項羽鼠目寸光。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他們在勝利面前表現(xiàn)出的心態(tài)來證明。秦二世三年的十月,劉邦攻進了關(guān)中,后來項羽也進入了咸陽,他們獲得了推翻秦王朝的勝利。在這場勝利面前,劉邦和項羽的表現(xiàn)完全不同。
? ? 劉邦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犒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這是一個了不得的舉動,這個舉動的意義范增看出來了。范增對項羽說,項王,劉邦這個人可不能小看,據(jù)臣所知,劉邦原來在沛縣的時候是喜歡錢財、喜歡酒肉、喜歡女人的人。現(xiàn)在這樣一個人來到秦皇宮看見數(shù)不盡的金銀財寶和美女珍饈居然不動聲色、秋毫無犯,他有這么大的克制力,其志不在小,他的志向一定是很大的——他能夠把這些東西都不放在眼里了,是絕不可以小看的。
? ? 但項羽聽不進去,劉邦嘛,他有什么了不起?他其志不小又能怎么樣?項羽自己是怎么做的呢?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項羽做得很不好的一件事,就是他每攻下一座城池就屠城,就會城無遺類。就是說項羽他把一個城攻下以后,這個城里面就沒有活口了,那肯定是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了,而且項羽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項羽完全不動腦筋,就這么做了。有人出來勸說項羽,說咸陽這個地方是帝王之都,如果您想稱皇稱帝的話,應(yīng)該定都咸陽。但是,這個時候秦的皇宮已經(jīng)被項羽燒光了,也沒地方住了,項羽又一門心思想回家去,回他的老家去。于是就說:“富貴而不還鄉(xiāng),如衣錦夜行。”
? ? 劉邦和項羽不同的第二點:在失敗面前,劉邦冷靜沉著,項羽狂暴浮躁。
? ? 楚漢戰(zhàn)爭當(dāng)中有這么一件事情,就是兩軍處于對峙狀態(tài)的時候,項羽攻劉邦久攻不下,就在軍前架起了一口大鍋,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五花大綁地推到了陣前,然后喊話,劉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爸下油鍋了!劉邦卻不緊不慢地說:“呵呵,項老弟,別忘了,我們兩個在懷王手下的時候有個什么約定呢?咱倆是約為兄弟,咱倆既然是兄弟的,我爸就是你爸。你要是打算把咱們的爸爸煮了,別忘了給哥哥留碗肉湯喝!”因此項羽殺人未成,憋了一肚子子氣。
? ? 在挫折面前,項羽表現(xiàn)出來的是心浮氣躁,而不是鎮(zhèn)定自若,由此可以證明項羽不是一個好的統(tǒng)帥。
? ? 在做人方面,劉邦豁達大度,項羽氣量狹窄,這是他們兩人的第三點不同。
? ? 劉邦和項羽的第四點不同是劉邦心狠手辣,而項羽兒女情長。
? ? 劉邦這個人心是比較狠的,他在逃避的過程中曾三次把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扔下車子,只顧自己逃命。他身邊的人,一旦懷疑到誰,他可能不顧一切地就要把他殺掉。劉邦晚年有一件事情,就是他病了以后,突然懷疑起樊噲來了。照說樊噲是最不可能被懷疑的,樊噲是呂后的妹夫,跟劉邦兩個的關(guān)系很是親密。而且在鴻門宴的時候,是樊噲挺身而出才救了劉邦一條命——連樊噲這樣的人他也懷疑。劉邦他突然就覺得,樊噲就是巴不得我死,于是他下了一道命令,交給陳平:“平至軍中,立斬噲頭。”命令陳平拿著命令到軍隊里去,立馬就把樊噲的腦袋砍下來。這個事情最后沒做成,因為后來劉邦死了,陳平到了樊噲軍中的時候也覺得這個事情不能干,樊噲畢竟是呂后的妹夫,同時也是功臣,哪是隨便好殺的!但這說明劉邦這個人狠起來他是真能下手的。
? ? 相反,項羽這個人就是顯得太過兒女情長了。在楚漢戰(zhàn)爭的最后關(guān)頭,當(dāng)項羽被劉邦他們團團圍住的時候,居然無心作戰(zhàn),就坐在自己的軍賬中,也不再考慮接下來的戰(zhàn)爭該如何進行,就惦記著兩件事情:一個是他的寶馬,一個是他的美人——他的烏騅馬,他的虞姬,該怎么辦?于是他在帳篷里點起火把,設(shè)下酒宴,又把虞姬請出來,自己拔劍起舞,詠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一個將軍,一個統(tǒng)帥,一個霸王,在戰(zhàn)爭的最后關(guān)頭想到的不是天下,不是戰(zhàn)爭,不是事業(yè),是寶馬和美人,確實是太兒女情長了。項羽的這個性格博得了后世無限的同情,項羽這個人實在是太有人情味了,太招女孩子愛了,恐怕當(dāng)時的女孩子們聽到這個消息都會發(fā)出“嫁人要嫁項羽”這樣的話了。
? ? 這是一個英雄的時代,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劉邦是英雄,項羽是英雄,韓信是英雄,張良、陳平、蕭何、樊噲、這些人也都是英雄。只不過他們是不同的英雄而已;項羽是本色英雄,他所表現(xiàn)的是自己的英雄本色,是沒有遮掩顧忌、不計利害成敗地把它表現(xiàn)出來。因此在“成者王敗者寇”這樣一種歷史傳統(tǒng)中,項羽依然能得到人們的憑吊和同情。劉邦是時勢造出來的英雄,他順應(yīng)了時代的潮流,完成了時代賦予他的歷史使命,并通過不斷地學(xué)習(xí)使得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成為一個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