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OreoOlymLee
談及死亡,我們只能用一種不加避諱的態度去看待。畢竟于普通人而言,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是每個人都必然要經歷的過程。相反地,超級英雄在人們固化地印象中總是高高在上,肩負著一次又一次光榮任務的同時,他們也無意間與觀眾拉開了距離。時間一長,這種疏離感會讓沒有情感底蘊的銀幕形象失去存在的意義,那些無窮盡的爆炸和陰謀也只能帶給觀眾暫時的興奮,成為緩解壓力的飯前談資之后便拋置腦后。他們仿佛從來都不和“生死”這樣的“大事”掛鉤,即使真的有,也無法引起較大地波瀾。
這幾乎是所有漫改電影都要面臨的窘境,甚至是當下所有科幻/動作電影都需要思考的問題。時至今日,即使《極限特工3》和《生化危機6》這樣既缺乏基本邏輯性和情感底蘊,而又在制作上粗制濫造的無腦大路貨依然能在東亞地區賺得盆滿缽豐,但隨著觀眾素質的普遍提高,總會有一天,人們總會對這樣重形式、輕內容,生產線上的俄羅斯套娃感到厭倦和疲勞——大制作影片集體啞火的2016年不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嗎?
這也就是《金剛狼3》(Logan,2016)在柏林電影節首映之后,好評如潮水般漫天涌來,其聲勢甚至蓋過電影節中參賽影片的原因了。大家都需要一部與眾不同的超級英雄影片,于是《金剛狼3》出現了,帶著它的無盡悲涼和難以言說的傷痛。它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全片一開始就定下的蒼涼基調,是觸手可及的遲暮英雄,是風光不再、只能茍且而活的那位羅根。
電影伊始,通過一場本該信手拈來但過程卻無比艱難的戰斗,本片就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位具顛覆性的銀幕形象——一個生理上已經垂垂老矣,早已不復往日之勇的金剛狼,但更為可怕的是他身為一位英雄,他對他人的求助漠不關心,進而演化成了精神上的消沉。故事設定在并2029年,隨著變種人出生率逐漸降低,其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僅存的變種人所獨具的能力也在不斷消退。往日風光無兩的超級英雄和“超級”這樣的形容詞沒了關系,甚至也不能稱之為英雄。
路邊卷起的漫天黃沙,賭場門口的炫目霓虹燈,對白中反復提及并隨后得到印證的末日背景,為這部電影打下了貫穿始終的悲情基調。我們在《金剛狼3》看到的變種人,自救尚且不得,搭救他人更是奢望。在一部漫改超英電影中,我們第一次看到本該無人能擋得金剛狼居然被人一擊倒地,絲毫沒有還手之力;我們第一次看到X教授作為昔日的精神導師,不再像智者一樣通曉一切,聰明的大腦反而成為“行兇”的工具;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些我們看膩了的英雄人物,變得這么脆弱,脆弱到令人心生憐憫。羅根的鋼爪伸縮不再靈便,查爾斯像個孩童一般亂發脾氣——他們距離死亡是如此之近,近到在人物出現的那一刻,我們心里已不免陣痛,仿佛已經預見到了那個必然的結局。
在這一刻,昔日的英雄已如常人一般,失去了其原本作為英雄的形象和精神特征。
毫無疑問,《金剛狼3》是一部去英雄化的超級英雄電影。但很大程度上,《金剛狼3》能夠如此出色,還要歸功于《死侍》(Deadpool,2016)作為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在尺度上的成功試水。雖然不是第一部定級為R的超英電影,但《死侍》在票房和口碑中的雙雙成功無疑為已然接近窮途末路的超英電影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雖然電影中顯露在外的是更加暴露的性、更加無節制的粗口以及隨意碰濺的血漿,但它在角色塑造上的豐滿才是成功的關鍵。是拘泥于校園暴力式的動作幻想,還是更加貼近實際的真實還原?R級是一種程度,無論如何,它都提供了一個新的方向。
顯然,《金剛狼3》同樣也能按照《死侍》的經驗,借助這種程度上的提升為自己的風格服務。不同的是,《死侍》是在這個角色幾乎一片空白的時候去塑造他的形象,而金剛狼作為有著長達十七年之久的《X戰警》系列電影的唯一主角和聯結紐帶,在已經為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基礎上,重新建立一個更加兇殘、粗暴,卻又無比貼近觀眾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在此之前,即使《X戰警》系列中已經有過兩部屬于金剛狼自己的單人電影,但其本質卻是服務于《X戰警》主體電影,起到關聯和填補歷史空白的作用。再加上制作上的粗糙及質量上的參差不齊,角色塑造的作用簡直微乎其微。
作為一個以群體為主的電影系列,《X戰警》系列中突出群體的作用向來都是重中之重,即使金剛狼是絕對意義上的主角,卻缺乏只屬于自己的個人時間,他的形象也僅僅是停留在片面且辨識度不高的一個位置上。但只有在看過《金剛狼3》中的金剛狼之后,才能發現系列前作對金剛狼這個角色的塑造是多么的生硬而荒唐。這樣一個嗜血英雄,只有最真實和最粗暴的展現才能釋放出其真正的銀幕魅力。
和《X戰警》系列的歷史一樣,休·杰克曼扮演金剛狼一角也已有十七年之久了。而無論從影史的系列電影中的任何一個角色來看,都沒有一個人能做到飾演一個角色如此之頻繁、跨度之大了。一定程度上,休·杰克曼和金剛狼這個角色早已融為一體,是再也抹不去的時代烙印。但就如同片中的金剛狼一般,一個本該無比強大、堅強的英雄變的愈加老態龍鐘,演員同樣躲不過這一必然的變化。因此,如果你還執著于試圖去發掘《金剛狼3》在背景設定上的悖論,就該明白本片沒有刻意地去追求設定和時間線的高度重疊及其合理性,而僅僅是為了完成一次對兩位演員(老X教授的扮演者帕特里克·斯圖爾特飾演這個角色同樣已有十七年之久)的銀幕告別和謝幕而已。
同樣是告別/紀念之作,本片和《007:天幕危機》(Skyfall,2012)無論在情節的設計上,還是在角色的塑造上,都體現出驚人的相似性。《天幕危機》作為007系列50周年紀念之作,通過刻畫邦德之蒼老和文本上的呼應,來達到表現“回家”這一主題的終極目標;而《金剛狼3》中老少三人雖然看似是有目標前行,實際上是一次無目的的、尋找心靈寄托的旅行。在這場旅途中,沒有目的地,沒有指示標,依靠的是得過且過,寄托的是向死而生。不同的是,《天幕危機》象征著時代的翻篇,邦德還能夠繼續去打造屬于自己的故事;但屬于休·杰克曼的金剛狼故事,或是屬于帕特里克·斯圖爾特的X教授故事,將會是徹底的結束。就如同本片的原片名是"Logan",而不是"Wolverine"一樣,這是一部私人的電影,這是一部只屬于支持者的告別之作。
它提醒我們,金剛狼的扮演者,現在是休·杰克曼,以后是休·杰克曼,永遠都只能是休·杰克曼。
但即便是除去情懷的加持和演員謝幕的助推,《金剛狼3》也是近年來最大膽、最令人耳目一新的由漫畫改編的超級英雄電影。尤其在《X戰警:天啟》(X-Men:Apocalypse,2016)于北美拿下系列最低分和慘淡的票房成績之后,它沒有循規蹈矩,沒有去打造視覺奇觀來取悅觀眾,而是著重刻畫兩位超級英雄的暮年生活,通過他們在一路上的奔波,逐漸發掘他們存在的真正意義——即使在能力已經消退,死亡不可避免的前提下。
這部電影同時也為導演詹姆斯·曼高德找到了新的方向。這個生于63年,畢生都致力于動作電影的拍攝的導演,在2003年執導過《致命ID》(Identity,2003)這樣的驚悚杰作之后,隨即沉浸在B級套路化制作中始終未能翻身,其中還包括那部平庸至極的《金剛狼2》。這次將西部風格和超級英雄謝幕完美的契合起來,在電影中也通過由表及里的致敬絲毫不掩飾對《原野奇俠》(Shane,1953)的熱愛。他懂得如何準確地捕捉舊時代的質感,再將其充分融合其中,成為這部電影的一部分。西部特征沒有淪為背景和符號,而是極端的展示著它應有的殘暴和狂野。雖然在電影在節奏上沒有做到收放自如,進而導致前后觀感的反差和斷層,但導演通過出色的場面調度和絕佳的氣氛營造對其進行了彌補。
同時,三位主要角色的魅力也在不疾不徐的節奏中得到有效開發。休·杰克曼和帕特里克·斯圖爾特的表演極富表現力,自他們身上看到的不僅是外觀的衰老,更有著極度的厭世情緒(金剛狼)及對生命和未來的憧憬(X教授在生命中的最后時刻,尚自念著與羅根在逐日號游艇無憂無慮的生活);年僅12歲的小女孩達芙妮·基恩亦在片中有著出色的表現,從她飾演的X-23身上,似乎還能看到些許金剛狼當初的影子。
在那個農場中,他們手挽手共進晚餐,在他們三人的臉上第一次同時出現了微笑,而掩飾身份的“三代關系”讓他們更加親近,讓人沒有理由無法動容;在看見長相與自己相似的X-24擒住X-23大踏步走出房屋的時候,是先去救X-23還是探視X教授的情況,羅根也曾有過短暫猶豫;埋葬X教授之后,體力不支的羅根無助的罵著粗俗的臟話,揮舞鐵鏟猛烈地敲擊自己的車,終于體力不支地暈倒在路邊... 以上種種情節,無論是悲還是喜,是離愁還是悲痛,并非意在讓觀眾產生同理心,而是反復強調著他們的“人性”,是早已脫離了英雄光環的暮年英雄,他們同樣也會猶豫,同樣也會犯錯,同樣也會死亡。
不過比起“謝幕”,它傳達的更像是由年輕一代繼承理想,薪火相傳的使命感。激烈的戰斗過后,遲暮英雄已經倒下,而年輕的變種人繼續傳遞著希望的火炬,走向未知的密林深處。這也就是它想要表達的態度:老一輩的故事徹底的與觀眾告別了,但這定然不會是X戰警的終點。一個屬于一代人的時代結束了,但這不會是一切的結束。
個人評分:【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