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聞。6月高考放榜,狀元言論一時炙手可熱。
2017北京高考文科第一名熊軒昂說:高考是階層性的考試,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出來。這句話瞬間戳中我的淚點,不僅因為我從農村地區考出來,還因為我的外甥童童,你就是狀元口中那個農村地區的孩子。
童童,叫你一聲我淚如泉涌。我很掛念你,懷念你"五姨,五姨"喚我的時光,我笑瞇瞇地應著,又不厭其煩地輔導你做試卷。
五年后,你將面臨這一場階層性考試——高考。而我,連你能否考上高中都沒把握,特來勸學。
熊軒昂還說:"我是中產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資源,決定了我在學習時能走很多捷徑。
能看到現在很多狀元都是家里厲害,又有能力的人。
所以有知識不一定改變命運,但是沒有知識一定改變不了命運。
我到了30多歲才意識到這一點,他才18歲就看透了這個問題,后生可畏!
所以,2015年我們決定把你接到這個三線城市來上小學四年級,何況你肩負4個家庭的厚望:你外公外婆、我二舅你陽爺爺、你爺爺奶奶、你爸媽。
城鄉教育差距何其大,在農村成績優良的你,除了鐘愛的語文,各科都跟不上班。
頂著沮喪,你住大姨家和天天哥哥一起上學。
放學后,外公和大姨輪流輔導你。周末,我來接力。
你雖然磨蹭,但很用心。你媽向來不夠重視你的學習,我們的指點你很受用。
初來要適應環境,英語基礎又為零,導致你期中考試不太理想,大家毫無怨言,總結經驗繼續努力。
外公每天早上坐公車,帶著芊芊妹去大姨家,晚上又送到我這來。
外婆操持著4個大人、3個小孩的吃、行,又何嘗容易?
你大約不知道:他們在努力補償對你媽的虧欠。
20多年前,你媽生得粉雕玉琢,人見人愛,取名姍姍。她一歲半那年,你外公外婆帶著她去云南務工。恰逢隔壁鄰居的女兒因車禍去世,夫妻倆肝膽欲裂。
因姍姍曾和女孩日日嬉戲,無處不可憐,他們想收養姍姍,謀之于你外公外婆。
他們賭咒發誓會對姍姍好,愿結為通家之好,你外公外婆終究舍不得。
此事因回鄉作罷。可在老家,消息已經傳開了。
因為二舅媽不能生養,在我曾外祖母的軟磨硬泡下,你外婆答應把你媽送給我二舅收養,并改名換姓叫李芳。
這個決定,改變了你媽媽的人生軌跡。
她的童年在物質寬裕和精神貧瘠中度過,因為被收養,她不斷質疑自己,敏感又自卑。
通過讀書,她完全有機會可以跳出農村,但是她的學業出現了轉折。
第一次在初中。
她品學兼優,文筆出眾,方圓百里無人出其右。在
村風浮躁、不喜詩書的李子沖,實屬難得。
我親耳聽到,該村我的一個女同學和村民玩鬧,大庭廣眾之下合伙去扯男人的褲子,驚得目瞪口呆。
而你媽,村民眼里的一朵奇葩,更符合深閨少女人設。她的世界除了做家務、干農活,就是讀讀寫寫。
我一直覺得,她比我們更適合做爹媽的孩子,你外公家寒門書香,砸鍋賣鐵也要送我們上學。
我奶奶張口就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我外婆一聽得你媽頭痛腦熱,就立馬說請假不去上學。
一樣的半文盲,不一樣的教育理念。
而偏偏,你媽才是被送人那個孩子。是因為身世坎坷,才造就了她少年老成、才華驚人嗎?
她不服輸地與命運對抗,她似乎要拼盡全力來證明父母把她送出去是錯誤的。
初三那年,她經歷了一次轉學,就好像繃緊的弦松弛了,壓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得知我二舅欠下巨債。
經歷了養父母多年因賭博屢生齟齬,她終于不堪重負放棄了自我的追逐。
中考名落孫山,家人勸她復讀,她執意要離家打工,
表面上看不出任何失落。
可那次她參加你四姨的慶學宴,客人散去后,她驀地長夜痛哭。
無緣上大學,她是走錯了路又悔不該當初。當年,同班的四姨成績可遠不如你媽。
第二次是在一年后。
你大姨看她痛哭戳心戳肺,提出讓她來岳陽念職業院校,學護理專業。她態度不明,你外婆找你陽爺爺我二舅做思想工作,可他不想你媽遠離自己,沒點頭。
這一誤,就是半生。
后來你媽就成了你媽,徹底留在了農村。她身世坎坷,被人誤也自誤,所以沒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你衣食無憂,盡情享受著母愛長大。很快,你就要走到人生的岔路口了。
2015年底,在我們共同培育下,期末考試你成績出色,全家喜氣洋洋。
因你爸不愿意來此地發展,你媽經濟、精力上都難以為繼,又帶你回鄉。
悲三姐之命薄,恨余力之微薄,盡管沒能把你留在這里,我還是希望你努力。
你知道城鄉教育有云泥之別,你不知道的是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大學,從而改變命運走向。
不是農村不好,而是你拼命爭取得到的,可能只是城里人的起點。
正因如此,你更不能放棄自己。因為我們姐妹都是這么走過來的,除了你媽。
努力再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你玲姑姑讀大專上了護理系,畢業后體面地當上了護士,駐扎在此地。
而你靜姑姑,初中畢業打工,多年他鄉飄零,最后也許還是嫁在農村。
她們倆的經歷讓我感慨,因為你媽當年沒能選擇前者,被迫成為后者。
如你大姨所言:你三姐被送人,于你我是一種成全。不然,她未必走不出農村那片天。
你媽天資聰穎,容貌最美,卻因造化弄人留在農村,此事為我一生所痛惜。
所以,親愛的童童,我希望你發奮讀書,不僅僅是為了積累知識,而是希望你在能選擇的時候,為正確的選擇拼命,為將來提供多種選擇的可能。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失學的痛,你媽嘗過一次就夠了,不要再搭上你。
讀書不苦,不讀書的人生才苦不堪言。
孩子,你準備好要拼命讀書,努力跨越狀元口中的那個階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