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要移民,未來可能還有更有意思的事情會發生。
是不是要移民,這個話題讓我想起來股市投資的事情,投資方面有一個概念最近知道叫回撤,其實就是贖回,按照我有限的不多的投資經驗,回撤往往就是被震蕩出股市的意思。
所以關于移民,我的結論是,好像這是一個要被震蕩出去的信號。
關于移民,最根本的問題,其實還是一個機會成本問題。
對賭的,就是未來,對象國是不是會比所在國更好。
有本書叫《槍炮、病菌與鋼鐵》,準備列在《理性樂觀派》(以下簡稱樂觀派)以后的清單里,僅僅是聽了一遍,結論似乎是,亞歐大陸會領先全世界。
這當然是一個拋出來就立刻會被口水淹沒的結論。但考慮到花了那么長時間調研,成書,出版,傳播,閱讀,之后又被眾人一再安利,讀文章的你是不是可以先下載一下這本書讀讀看里面有什么有價值的思想。
兩本書都想回答一個同樣的問題,人類靠什么走到今天,成為主宰這個星球的物種。
按照《樂觀派》的論述,人類走到今天依靠的,是交換;按照《鋼鐵》這本書的論證,同樣的問題,結論是語言。
但總之,是交流。
所以我們離開自己的母國,去國懷鄉,離開的,其實就是一個交流機制。
考慮到一生只有一次的選擇,就更加需要慎重。
假期里讀了白先勇的臺北人,應該是快70年前的人和事了,描述了逃到臺北的形形色色,官宦、軍隊、平民、舞女、貴婦,所有的情感都指向一種去國懷鄉,這還是在語言文化尚且一致的島國;那么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各種的聊愁,恐怕就更加的不可考。
每天都說應該遠離舒適區,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離開過。
如果舒適區指向的是正常心智下的積極判斷,那么我想,至少我,不會做出拋棄自己大半輩子努力,離開一個可以繼續成長的環境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我對移民問題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