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要到了,母親的生日也快要到了。
我突然很想要寫點什么,關于母親。在此之前,那些上學時老師布置的“我的母親”之類的作文,我都是編的,幻想的,一個和別人差不多的“母親”。
說來慚愧,作為女兒,在家里又是排行老大,幾乎沒有真正記錄過關于母親的點滴回憶,就連合照也屈指可數,也從來沒有在這樣特殊的日子里跟母親說過“我愛你”。
只不過,今年的母親節我也依然沒有打算說那三個字。
不是害羞,是因為母親根本聽不到。即使我站在她跟前,比著口型說給她聽,她也不大會懂吧。是的,母親是個聾啞人。
? ? ? ? ? ? ? ? ? ? ? ? ? ? 【01】
母親養育了我們姐弟四個。小時候家里窮,母親又不善與人溝通,家里全靠父親一個人做些木匠活,養活包括爺爺奶奶在內的一大家子人。
年輕時候的父親脾氣十分暴躁。母親表達能力有限,經常一件小事指手畫腳了半天依然說不清楚,跟她講又講不明白,往往急得是面紅耳赤。或許是母親的自尊心太強,抑或是心里藏了太多的苦,即便是說不明白也聽不清楚,母親還是喜歡用她模糊不清的語言,不停地叨叨叨。碰上父親的火爆脾氣,馬上就意味著一場雞飛狗跳的戰爭開始了。
在鍋碗瓢盆的破碎聲里,我只能護著弟弟妹妹躲在角落里,全身發抖,“嚶嚶”地哭,那種害怕絕望和無能為力,至今回憶起來,眼淚還是會不爭氣地流下來……只是從小到大,這樣的大吵大鬧、小吵小鬧,幾乎從未消停過。
所以從懂事的時候起,我就盡量讓自己乖巧,不惹麻煩,但唯有一件事例外。每當村里不懂事的毛孩子遠遠的看見我,就用輕蔑嘲笑的口氣地使勁喊:“啞巴的女兒!啞巴的女兒來了!”這時候的我,早已顧不得對方是比我矮小還是高大,撲過去一頓扭打,最后總是弄得渾身淤青滿身泥巴,回到家被母親“念叨”時卻拼命忍著一聲不吭。甚至嚴重到用石子把鄰居家小我一歲的小男孩額頭扔出血了,后來那小毛孩再也不敢觸犯我的禁忌,遠遠地看見我就躲開。
這些,母親是不知情的。
? ? ? ? ? ? ? ? ? ? ? ? ? ? 【02】
母親的世界很簡單,想要表達的也不多。她雖然只會說一點簡單而含糊不清的詞語或音符,但是跟她一起共同生活的家人,還是能夠明白她大部分的意思。但只要與母親一同出門,就必須要充當她的“翻譯”。遇到熟人,眼光里盡是憐憫,遇到陌生人,則是詫異。那些灼人的目光,在我幼小的心里,撒下的是自卑的種子。
小學的時候,學校離家遠,中午都是帶飯盒去吃的。有時候火急火燎地出門,就忘了帶飯盒。母親就要急急忙忙干完農活,趕在快到飯點時間,翻過一座山,再走二十幾分鐘的小路趕到學校給我送飯。每次我都準準地堵在學校門口的馬路上,接過母親的飯盒,再催促她趕緊回家。
記得有一天,母親來的比較早,下課鈴剛響,她人已經在操場上了,碰到了正往外走老師和同學。出于對女兒學業的關懷,她上前找老師“聊”了幾句。看到一頭霧水的老師和周邊同學詫異的目光,我沖了過去,搶過母親手里的飯盒,把她推搡著出了校門。我忍著眼淚朝她吼: “回去!”母親見我生氣了,喏喏地想要說點什么,終究什么也沒說出來,轉身往家的方向離去……
兒時的我,對待母親的態度,總是那么不耐煩,甚至是逃避。為了遠離這個家的戰爭,我早早地轉學去更遠的寄宿學校上初中,高中,一個月才回去一次;大學去了省城,一個學期才能回一次家;結婚更是選擇了要轉好幾趟車,早上出門要輾轉到晚上才能到的外地,回去的次數更是少之又少……但只要每次回去,家里的餐桌上總能比平時豐富太多太多。
曾經最久的一次,是大學畢業后因為一些特殊的原因,三年都沒回過家。偶爾打電話回去,母親也聽不到我的聲音,更無法與我通話。只能在問明父親是誰的電話后,從他或高興或憂愁的表情里,猜測著我的近況。有一次父親病倒了,可把母親嚇壞了,只剩下一副手足無措的樣子。幸好幾個叔叔和姑姑把父親送到醫院,輪流照顧了好幾天。幾個姨媽和舅舅也去了醫院探望。得知我在外面呆那么久都沒有回家,幾個親戚立馬就炸了。平時最疼我的二姨,在電話的那一頭,語重心長地說了很多,尤其說到父親母親多年來的辛苦和難處,電話這頭的我,早已淚流成河……
? ? ? ? ? ? ? ? ? ? ? ? ? ? 【03】
母親是個苦命的女人。她的母親,也就是我的親外婆,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由于沒有人照顧,在母親兩歲的那一年,一不小心掉進水塘里,等救上來的時候,已經嗆了好多水,僥幸救回了命,耳朵卻失聰了。
母親從此活在了安靜的世界里,卻“熱熱鬧鬧”地生活了五十多年,到現在也不曾改變。
在那個時候的農村,別說醫療,就連生存條件,都特別差。但是外公特別疼母親,什么好吃的好穿的,都盡量滿足她。可能是因為歉疚吧,也因為母親是他最小的女兒。這種寵溺,養成了母親太過于自尊和任性的性格,以至于到現在老了都還跟個孩子一樣,順著她最好。雖然她聽不到,但外公還是強行讓她跟隨附近那些健康的孩子一起上了兩年學。那會兒周邊十里八鄉也沒有一所可以供聾啞人上學的學校,在正常的學校里母親自然是學不到什么的,所以她既說不來話,也不會手語,只是認得了幾個字,但與外人溝通交流,依然是一件特別困難的事。母親最終退學了,是她自己提出不愿意去。因為無法與老師和同學正常交流,在那樣的學校,她過得一點兒都不快樂。
? ? ? ? ? ? ? ? ? ? ? ? ? ?【04】
長大后的母親長相不錯。如果不開口,沒有人會覺得她是一個殘疾人。母親與父親的婚姻,是典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在他們三十幾年的婚姻里,因為難以溝通的原因,夾雜了太多的不理解,不痛快,太多的苦和淚……若不是為了我們這幾個孩子,或許早已一拍兩散也未可知。只是,他們都忍下來了。
母親對我們的愛,一點兒也不比其他健全的母親對她們孩子的愛少。而我卻明白得太晚。
自從那次和二姨談過以后,我才覺得我理解了母親,也理解了這個家。 會經常回到家里,會陪著母親慢悠悠地“聊天”,也愿意陪她一起出門見七大姑八大姨,一遍遍充當她的翻譯,不厭其煩。反饋回來的,都是母親好福氣,有這么乖巧孝順的女兒。母親的臉上,便會蕩漾著花一般的笑容。
雖然很多時候還是會被她的壞脾氣氣的夠嗆,但已經沒有了年少時的哀怨和憤恨。等到我自己也做了母親的那天,經歷了極度的痛苦和喜悅后,才真正感覺到“世上只有媽媽好”。幸好,母親還在,身體健康,讓我有機會,下半輩子都做您的“翻譯”。
明天是您的節日,好想對您說一句:“我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