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民間文化中有這么幾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和尚。濟公喝酒吃肉,他最近常說的一句話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坐。孫悟空,哪怕跟著唐僧去西天取經還是會打殺強盜,最過分的是花和尚,魯智深,他不止喝酒,還殺人放火如果說以人頭算罪惡的話,他估計早就已經惡貫滿盈了。
但就是這么幾個不守清規戒律的和尚在中國的民間文化中,卻始終都是正面英勇的形象。其實嘛原因,倒也好理解。因為在中華文化中,民間的道德評判都是基于儒家的道德觀。就以魯智深來說,他作為和尚是完全的不合格的,他吃肉喝酒殺人放火,佛家的戒律基本被他破壞完了,但最后他的下場是什么呢?修行完滿坐化先去,得了個善終,在水滸里梁山好漢普遍不得好死的情況下,魯智深算是一枝獨秀了。
《水滸傳》殺人放火的魯智深可以坐化完滿,但偷情的裴如海,和崔道成就是十惡不赦的壞人,活該被打殺,當然以我們現在的價值觀來說嫖娼總沒有殺人來的罪過大,不過古代說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
所以在百姓眼中,貪花好色的淫僧,要比喝酒吃肉的和尚面目可憎的多了。
這個故事說明,在古代中國百姓接受的佛教,其實是一個在儒家道德標準下的佛教。
其實不只是宗教,我們在理解一個事物的時候總是在現有的框架上修修補補,以使得新的事物符合自己的心理預期。
這么做其實沒問題,但這件事給我提了一個醒,你如果習慣用舊有的觀念去規范新的事物,而不去思考改變自己的舊想法,就會習慣于尋求立等可取的好處。這一點在中國民間的宗教傳播的情況中可見一斑,外國的神仙不論是耶穌,圣母,瑪利亞,還是佛祖,梵天,濕婆神,只要你保佑我我就給你燒香,至于這個神是不是需要燒香?哎咱們中國的神不都是燒香嘛。
今天你隨便去到一個寺廟和僧人聊佛法,僧人基本不會去講佛法的理論和哲學觀世界觀,也不會強調修行的艱難,一般會說些因果報應的故事,或者一些什么把杯子倒空之類的小的人生感悟,然后在引出一句人生格言。這些格言的內容一般是些人生觀啊,積極向上的雞湯什么的,聽上去感覺挺有意思的,仔細想想全是些正確無比的廢話。
這個情況和知乎上屢屢出現的神回復有異曲同工之妙,逛逛知乎就認為自己學習了,聽一個有趣的小故事,然后被告知一個一聽就懂的小道理就認為自己已經學會國學中精深的知識,這可比死讀書本要強得多了。人們總期待一針見效的靈丹妙藥,或者立等可取的快速攝影。真希望學習也是如此的簡單快捷。
這樣的學習方式多美好啊。
可惜這樣的學習方式只是看上去美好罷了。
總有人感嘆說懂了這么多道理卻仍過不好這一生。就好像當你現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感到困惑的時候去問一個心靈導師,我該上班還是自己追求自己的理想,大師告訴你要放下心靈的包袱,在俗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你確實聽的感動的哭了,但確實沒什么卵用。生活中有多少東西像知乎的神回復一樣,看上去精妙絕倫,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卵用。
這個故事至少給了我自己三點啟發:
1、哪些表面上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東西,往往是由于單純符合你自己原有的價值觀,而一個東西本身的好壞還是要當回到他本身的使用情景去考慮的。比如魯智深雖然在民間是一個好人,但他作為和尚確實是不合格的。
2、正確無比的廢話遠沒有確實的指點好用,教徒弟的工匠告訴你該擰那顆釘子才是真正的學習。
3、聽的道理再多,你需要的也不過是往前走一步而已。
最后就和佛學一樣禪宗的理論看上去很美妙,但想要修行開悟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只有打坐參禪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