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這部電影上映是在1998年,至今將近20年之久,但現在仍是一部非常值得觀看的電影。
影片主要講述二戰期間的一名美國傘兵瑞恩(馬特?達蒙Matt Damon飾 ),因降落失誤被困在了敵人后方。美國作戰總指揮部在統計陣亡士兵名單和通訊地址時,知道了他的兄弟全部遇難,如果他再遇難,家中的老母親將無依無靠,所以他們決定組織一個小分隊前往救援,其中包括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Tom Hanks飾 )和翻譯厄本(杰里米.戴維斯Jererry Davies飾)。救援過程中,他們懷疑過、熱忱過、好奇過,時刻與死神斗爭,最后,為瑞恩的獲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影片對死亡、人性、恐懼、以及心理細節的闡釋非常細膩、真實、生動、自然。而整部影片的故事內容更蘊含著對家的渴望。
贏得戰爭,才能有家可回;找到瑞恩,送他回家;作為士兵,問心無愧地回家。
1.家
因為戰爭,有家不能回;因為戰爭,有人失去家。
影片采取倒敘的方式,以瑞恩在上尉墓前的回憶為起點展開。片頭震撼的交戰畫面直入人心,死亡與恐懼讓人窒息,鮮血染紅的河水,尸橫遍地充斥著你的神經,讓你感受著戰爭的冷酷無情和慘烈無比。
而家是每個在戰場上的人心中的溫暖港灣。當米勒中尉小分隊8個人在尋找瑞恩的途中,有人不滿,甚至質疑:八個人冒險去救一個人,到底有什么意義?因為瑞恩的媽媽!但每個人都有媽媽,也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家,都想回家。
他們分隊中的一員,卡帕佐,看到像自己侄女的小女孩,不顧戰爭的危險和上尉的命令一心想帶著她,結果中彈身亡。這是他對家的一種留戀,想著自己能保護自己的家,而他留給父親的信,更是體現了對家的渴望。
2.回家
回家是每名戰士心中所想,但在特殊時期,回家需要等待、付出、甚至犧牲(自己的犧牲換來更多人回家)。
回家的途中有選擇:中尉米勒知道隊員中有不滿的情緒,但服從命令是他的選擇,更知道他完成任務才能回家。
他說“瑞恩,我對瑞恩一無所知,我也不在乎。他對我毫無意義,只是個名字,但要是到蘭姆勒找到他,送他回家,能讓我有資格會到妻子身邊,我就會接受這項任務?!?/p>
每當一位弟兄死去,他就要告訴自己這樣能拯救:“二、三、四或十條人命,甚至是一百人,那代表我救了十倍那么多的人,甚至是二十倍”。
而當隊友韋德犧牲時,他們抓到一名德國軍隊的俘虜,其他隊友都想一槍斃之以泄憤,中尉米勒和初來乍到的厄本認為應該放走以免違背公約(因為他們身有重任不能帶俘虜;沒有槍斃俘虜可能回歸敵方)。而這樣的選擇是中尉米勒自我心理的救贖,他說“我只知道殺的人越多,我就覺得離家越遠”,因為他知道,戰爭會讓人失去理智,死亡會麻痹人的神經。
回家的途中有犧牲:當小分隊途中在教堂休息的間歇,每個人的心情都非常沉重:隊友的犧牲、敵人的包圍、尋找瑞恩的難度、對死亡的恐懼、對家及家人的思念。
韋德眼含淚水講述他和媽媽的相處畫面,因為媽媽工作的原因,他們只能在晚上見面,而自己又假裝睡覺,導致媽媽沒能和他聊天。而現在的回憶,后悔與思念交織在一起。
后來,在一次與敵軍的交戰中,因為對方的火力太猛,導致韋德身上中彈,在他奄奄一息時,嘴里一直呻吟著“我想回家。媽媽、媽媽、……”直到最后一口氣。而這樣的畫面都展現著離家的人在思念家人和家。
3.問心無愧地回家
影片的高潮在中尉米勒小分隊找到瑞恩后,當米勒告明瑞恩來意后,瑞恩不肯和他們回家。
瑞恩說“給我的命令不包括擅離職守”,而且“這根本沒道理,我何德何能可以先走,為何不是他們,他們也同樣努力”,回去和我母親說“我跟僅存的弟兄們在一起,我無論如何都不會離棄他們。她會明白的,我絕不會離開這座橋”。
為了找到瑞恩,雖然已經犧牲兩名隊友,但他們最后選擇留下一起戰斗,因為他們覺得這是軍人的使命和責任,更是為自己能夠回家創造奇跡,“有天我們回想此事,也許會覺得在這場該死的戰爭中,拯救瑞恩是我們干過的唯一好事”。
“我們留下來,一起為贏得回家的權利而戰斗。”
在護橋戰斗做準備時,厄本放著舒緩的音樂,預示著激烈戰爭將要來臨;大家看似輕松的聊天,依然無法掩蓋內心對死亡的恐懼,特別是瑞恩和米勒一起回憶哥哥們的趣事,看似開心實則懷念。戰爭讓人們沒有時間去回憶,甚至無法記起親人們的臉龐,只有通過一些事才能較清晰地想起生活的種種。
戰爭的無情,讓你來不及思考人的本性,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因為你的一絲同情和憐憫會讓你送命(當時放走的那個德軍俘虜果然回歸隊伍繼續作戰,米勒最后致命的一槍就是他發射的);你的一時膽怯和猶豫會喪失隊友(厄本因為沒有實戰經驗,心中的恐懼和膽怯使得子彈沒能及時供應,致使兩名隊友犧牲);你的心智會迅速在戰爭中歷練(厄本一槍打死了曾經讓他擁有人性美好的那名德軍士兵)。
而影片最后援軍到來時,中尉米勒已經身負重傷,他在瑞恩耳邊說的“好好的,活下去”,既暗含自己使命的完成,也告訴瑞恩不要辜負我們,要好好活下去。
瑞恩的母親受到了詹姆斯瑞恩安然無恙回國的喜訊:“親愛的瑞恩太太,我有個喜訊要帶給你,就是令郎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安然無恙。現在正從歐洲的戰線回國,詹姆斯盡忠職守、勇氣過人、堅毅不屈,縱使他得知悉兄弟陣亡,仍堅持參與這場鏟除獨裁暴政的偉大抗爭。我與戰爭部長,美軍同仁及美國國民僅此祝你身體健康與詹姆斯一起活得愉快。雖然愛子平安歸國,也無法彌補你和千千萬萬個美國家庭在戰爭中遭受的創痛。我想與你分享,一番在悲痛欲絕中支持著我的說話,是這樣的一番話:愿天主安撫你的喪字之痛,讓你永遠懷念遠去的摯愛,神圣的榮耀都歸于你們,因你們為自由付出了重大的代價?!绷挚暇瓷?深表敬意 參謀長馬歇爾上將
鏡頭再次拉回現實,墓碑前,年老的瑞恩含淚訴說著:
“我盡力過好我的人生,希望這已經足夠,希望這至少讓你覺得,我沒有辜負你們為我做的一切。”
此后的余生,瑞恩一直謹記上尉的話:好好活下去。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同樣不要辜負父母、老師、家人,最重要的是自己:過好這一生!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文/阿唐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