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你以為永遠都只是你以為!”這句話,大概是高中時期母上大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了。
高中,大概是我這二十年來心情最復雜的幾年了。一次一次的考試,跌跌宕宕、起起伏伏的成績,心情總是隨著成績的變化而變化,即便是考了那么多次,到了高三,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對考試的恐懼感從來沒有消散過。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考試大概是高三的三模了。試卷上沒有陌生的題型,也沒有什么偏題怪題,我當時做的很順手,感覺不是很糟糕,但是成績出來的時候,我整個人都不好了。當時大概是離本一線還差點,和之前的成績比,落差太大,感覺心里難以接受這樣的成績。我反復看著試卷,不明白我到底是怎么做的,我以為我做對的題目,為什么錯了那么多,我以為是那個思路,可事實是另一個思路。大概是因為這是三模,感覺自己考得不好,高考大概也考不好了,一直調整不了心情。放假回家,和母上大人提起了我的成績,母上大人沒有生氣,只是安靜的聽著我在那抱怨,聽著我一句又一句的我以為,最后只是給我來了一句“你以為的你以為永遠都只是你以為”。我當時心里是感覺很不爽的,我都考成這樣了,也不安慰我一下,并沒有把她的話放在心里,自己出去散散心情了。
?反復回想著母上大人的那句話,似乎沒什么不對的地方,這個世界上哪來的那么多的“我以為”,以為,這大概就是不確定,不知道了。后來回去,平復了心情,調整了學習方式,調整了心情態度,最后的高考,成績還算不錯,最起碼不會有“我以為我都做對了”這種事發生了。
?在這個世界上,“我以為”這三個字會出現在無數個普普通通的你我的嘴里、心里,大多數的我們總是在做錯了之后,習慣性的去想,“我以為那樣子是對的”,可是這個世界上并沒有那么多的“我以為”,也并不是每個“我以為”都是正確的。“我以為”這三個字本身就代表了一種不確定,這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不確定,不自信,沒把握,這大概是大多數人都會面對的情況。
?雖然說存在即合理,但在我看來,這種“我以為”還是越少越好,就像母上大人說的那樣,你以為的你以為永遠都只是你以為罷了。我們真正該做的,是讓自己真正強大起來,豐富自己,讓自己面對很多事更自信,更有把握,而不是讓“你以為”一次又一次打敗自己。
?這個世上沒有什么“我以為”,沒有什么“我可能會對”,強大自己,始終相信,未來的你,會是更好的你,“你以為的你以為永遠都只是你以為。”這句話,送給每個和我相似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