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人A君升了職,相約三兩知己小聚祝賀。席間,A君講了這樣一件小事:
有次開會,自己作為承辦者,搞會務保障,當時主席臺上坐著一位領導很不受人待見,連給其倒杯水的心情都沒有,后來還是耐著性格為其服了務,并說:“為這樣的領導倒水服務,心里真是憋屈!”
推心置腹的聊天,我談了自己的觀點:這種憋屈的心態不該有,人家是領導,你是部屬,況且還是會議保障人員,服務領導天經地義,這是本身職責所在,與私底下的喜歡不喜歡是兩回事。
A君連忙點頭贊同,是不是心悅誠服不敢說,至少應該知道了“自己的角色”。
無意中聊到同事M君,評價其有時過界、越位、輕傲,讓我想起這樣兩件事:
一件是,我有次到某個單位,這個單位的領導當面說,A君來檢查時,自稱自己是某某長,明顯與當時的職務不相符。
一件是,有次A君前去給新領導匯報工作時,還能耐著性子,剛出了門就發泄不滿情緒,直接傳到了新領導的耳朵里。
兩件事一個理:角色錯了位,素質遭質疑,進步受影響。四個字的結果:得不償失!
工作如此,生活亦是如此。
以前,我有這樣一對夫妻朋友,男方是個大孝子,老家是農村的,女方是個獨生女,城里嬌生慣養長大的,女方看中的是男方是個軍官,男方正是熱血方剛時。
婚后時間一長,矛盾就暴露出來了,女方從不回男方老家,也從不讓鄉下的公婆進城里的家,“孝道”基本無存。三年后,男方實在忍不住提出離婚,只得草草收場。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孝心是人們的良知。當媳婦,就要有個媳婦的樣子,連媳婦的角色都演不好,還有什么和睦可言呢。
孩子五歲時,我帶其和奶奶一起出去玩。孩子跑上前去開車門,正想抬腳登車,我拉住其說,要孝敬長輩,讓奶奶先上。
孩子點點頭,退后一步,讓奶奶先上車,爾后自己再上車,拉好了車門。我對孩子說,今天的表現很優秀,講文明,有禮貌,是個好孩子,爸爸為你點贊。這樣一表揚,孩子一整天的心情都很好。
如此看來,長輩有長輩的身份,父母有父母的責任,孩子有孩子的角色,混淆不得,倒掛不得,丟失不得。
人生如戲,需要的不就是一場本色演出嗎?生旦凈末丑,宮商角徵羽。五角五聲,各就各位,才能同臺成戲。
生命的不可重復性,決定了人生又是一場獨幕戲。我們每個人作為獨幕戲的主角,隨著職業、身份、年齡、環境等條件的不同變換,扮演著各種不同的角色,需要認真演出、本色演出、精彩演出。
美篇的朋友,您準備好了嗎?
愿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