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需要經(jīng)濟獨立嗎?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前幾天我在另外一個網(wǎng)站,發(fā)表了中篇小說<出軌>,三天漲了將近700個粉絲,閱讀量也是瞬間達到3萬。有人讀出了女人的獨立,有人讀出了原生家庭,有人讀出了啃老一族,也讀出了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很多人說那篇小說寫的很好,但也有幾個妹子在下面質(zhì)疑我的觀點,女人一定要工作,經(jīng)濟獨立,才算是人格獨立嗎?難道不工作在家里,就沒有任何的地位,和話語權嗎?


我不否認我的觀點,也有些片面,我認為做女人一定要自尊,自立,自強,經(jīng)濟獨立!其實每個人的三觀都不一樣,這也跟每個人的從小的家庭教育,生活圈子,認識的人,見識,受教育程度,所處的大環(huán)境都密切相關。掙錢不是女人的責任,但是卻是女人的尊嚴,唯有這份尊嚴,才能帶給人足夠的底氣。有種全職主婦,夫妻恩愛,丈夫也愿意養(yǎng),其實每種生活狀態(tài),適合的便是最好的,無關對錯,大家選擇不同而已。

我覺得沒有誰能成為一勞永逸的依靠,婚姻不是女人固若金湯的選擇,一昧的獨立也不是我們的最終歸宿,也需要學會自己去尋找一個平衡。

最近一則新聞讓所有人揪心。陜西榆林一名待產(chǎn)婦,由于生產(chǎn)期間疼痛難忍,多次要求剖腹產(chǎn),醫(yī)生也同意了,因為孩子頭部偏大,陰道分娩非常危險,但偏偏家屬就是不同意!產(chǎn)婦兩次走出分娩中心和家里說疼得不行,想剖腹產(chǎn),醫(yī)生也跟著勸家屬同意簽字,但家屬就是堅持順產(chǎn)。從下午3點煎熬到晚上8點,產(chǎn)婦實在受不了了,竟然從5樓分娩中心挑下,當場身亡,一尸兩命。

看了一篇文章下面的讀者留言,心里五味雜陳:

“我生老大時也是順產(chǎn)生疼得不行,生不出來,他們家人不肯讓我剖,怕我生個女兒,如果生個女兒,順產(chǎn)的話,隔一年就可以接著生,我宮縮無力,打完一瓶催產(chǎn)素宮口才開到二指,疼了十來個小時,我實在受不了,自己爬起來去手術室門口等著,從四樓走到二樓,邊疼邊走。去了手術室門口等了十來分鐘,醫(yī)生剛剖完一個出來,看到我嚇一跳,我說我要剖,手術我自己簽的字。后來醫(yī)生拉我進去剖了。我自己存的錢。”

“我公公婆婆就是這么對我的,我身高156,兒子9.6斤。醫(yī)生讓剖腹產(chǎn),公公婆婆氣的拿我撒氣,連飯都不給我吃!月子里挨餓是常事,孩子更是沒人管,女人生了孩子就不是人了,全是淚!”

“那個姑娘有個弟弟拿刀,逼著她丈夫保大人,要不是這個弟弟,這個姑娘怕是死在手術臺上了,姑娘在得知真相后毅然決然離婚,卻被父母勸阻,真是心寒,一句過去了就算完嗎?”


“女人!首先要經(jīng)濟獨立,然后生活獨立,再決定為自己生孩子還是不生!要有保護自己和孩子的能力以后再做母親,畢竟這個世界上渣男和不成熟的男人占大多數(shù)。哎……”

我覺得這些姑娘是活明白了,其實生活當中很多的坑,不必要你非得栽進那個火坑了,才會幡然醒悟,看別人的故事也是在看懂人生。古時候的女人沒有任何的話語權,就是因為人類早期,是要通過狩獵、采集來獲取生存資源的。而女人在這方面,天生弱勢,只能委曲求全。但是現(xiàn)在世道變了,女人可以更好的工作生活,為什么要把自己的主動權去交給別人?

我覺得這位睿智姑娘的留言,道出了女人的心聲。“如今為什么單身優(yōu)秀女性越來越多。越來越少的女性意識到“嫁對人”不能成為自己所謂的“依靠”。不是現(xiàn)在的女人不“賢良淑德”,而是我們女性“自我”的覺醒。這世界上對女性那么多不公平那么多歧視,為什么我們還要為難自己?所謂夫妻,難道不是這混沌世界中的戰(zhàn)友么。如果不能一起披荊斬棘,不能舉案齊眉。甚至當我們血淋淋的面對生死時,都不知道對方能不能信任,會不會給你背地里來一刀。這樣的叛徒,我們不需要。”

隨著二胎的開放,職場對于女性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用人單位也有他的苦衷,重要的崗位交給一個女孩,沒做幾年時間就要休產(chǎn)假,哺乳假,如果再有二胎,那對于企業(yè)來說負擔也很重。所以很多職位直接寫明需要男性,那么女人呢,只能在家,生孩子,帶孩子,做家務嗎?

姑娘如果遇見的是,一個敦良溫厚體貼的丈夫,遇到的也是一個善解人意,體貼入微的婆家。他們也認可你對家庭的付出,于是30歲到50歲可以安心的做一個賢內(nèi)助。可是不要忘記,我們生活在一個變化非常快的社會,延遲退休方案馬上就要靴子落地了,醫(yī)療改革以后是否還有變化?生病的報銷比例是否有變化?做全職主婦,如果自己不去交納養(yǎng)老金,醫(yī)療金,那就意味著,老年時沒有任何的經(jīng)濟來源和醫(yī)療保障。我們很難不被世界的規(guī)則裹挾,改變的浪潮輕易就能左右我們的方向。作為女人,第一個身份叫做女兒,面對年老體衰的父母,拿不出醫(yī)療費補貼,面對父母養(yǎng)老院的費用,望而卻步,此時,是否會后悔當初的選擇?

前幾天碰到一個老友,十年之前她老公提出買房,她嫌房價貴,一直在租房。老公一個人上班,她在家照顧孩子。可孩子上了小學之后,她已經(jīng)對職場心生厭意,于是選擇做了家庭主婦,可誰知,房價高不可攀,房租也是水漲船高。三年搬了三次家,夫妻二人爭吵不斷,老公抱怨她不肯上班,她抱怨老公沒有本事養(yǎng)不起家。孩子也抱怨,不停的搬家,多次轉學影響學習。她感慨地說,如果時間倒退十年,她肯定去找一份工作,和老公一起還房貸,起碼不像現(xiàn)在活的這么被動。

兩個人在一起最好的狀態(tài),不是你躲在他后面,也不是他站在你身后,而是兩個人并肩同行,一起披荊斬棘。 20歲時的懵懂無知,他可以看作純情天真。可到了40歲,他在外面打拼時候遇到問題,回到家里依然面對一個,對世事毫無主見,遇事就會哭哭啼啼的老婆,男人會作何感想?與其抱怨男人變心,反倒是應該想一想,自己到底擁有多少,應對生活變故的能力?

柴米瑣碎里的煩亂,日復一日鍋碗灶臺前的無奈,初為人母的艱辛,女人都活得艱難無奈。商業(yè)社會是一個殘酷的社會,每個人必須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這不關乎出軌,婚變。單就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生存,都需要你拿出洪荒之力,教育,養(yǎng)老,醫(yī)療三座大山,拿醫(yī)療來說,如果沒有商業(yè)保險,醫(yī)療金,養(yǎng)老金,老年的你是否會覺得背后嗖嗖的發(fā)涼……

水果,蔬菜都要吃應季,這樣符合生長規(guī)律。人生也有節(jié)氣!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種。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獲。年輕時就是努力拼搏,年老時就是好好享受,如果不按照人生節(jié)氣來,年輕時貪圖享樂,那年老時收獲的,只有滿滿的徒傷悲……


主動權捏在自己手上,堅強獨立的去面對變化太快的時代。書上有段話:或許這就是現(xiàn)在女生越來越努力的原因吧,因為不敢把所有生活的期望都壓在別人身上,小時候的女孩是父母的棉襖,長大的女生不只是棉襖,更是鎧甲。不只是溫暖父母更要保護父母,保護自己,畢竟只有錢包里的錢是自己賺的,心才更踏實,安全感才更厚重吧!


網(wǎng)上有還有段話非常精辟:"她們花每一分錢都理直氣壯,做每個決定都問心無愧,她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一點一滴去夠自己想要的生活,在歲月與閱歷的饋贈下,變得優(yōu)雅睿智。"


可能觀點還是片面,片面就片面吧,起碼經(jīng)濟獨立,對未來的生活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