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終身學習、學習型組織、自我激勵類概念和書籍很多,真正成長的人不少,感慨‘明白了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的人也大有人在。個人認為,要真正做到終身學習,就必須搞清楚學習含義。如果問你這樣的一個問題,學習的本質是什么?相信大家會有不同的答案,個人的答案‘學習的本質是有目的改變自己。’
首先談論學習的目的,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一個有價值、受歡迎、能給自己愛的人帶來幸福的人。為了激發自己的生命原力,這里引用孟子的話:“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則餒矣。”用現代的話解釋,就是找到真正喜歡做的事,找到自我價值實現的事情。
其次談論學習的方法,系統化學習和碎片化學習。有很多人抬高系統化學習,抨擊碎片化學習,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每個人的知識水平、需求、時間不一樣,大可以看碟下菜。帶著問題去學習,是系統化、碎片化學習的核心。
先說系統化學習,系統化學習又叫戰略學習,其含義是擁有一個學科的最重要的思維模式,并且能夠熟練的運用這些模式。比如經濟學,起碼要學會基礎的經濟分析,知道成本的概念,知道市場的概念,運用這些知識對自己薪酬、工作做一個客觀的分析。比如心理學,幾乎一切有關社交、溝通類的技巧都離不開心理學的基本規律,同理心幾乎是所有的溝通圣經的底層邏輯。我們需要經常性的熟練運用三四個學科的常用思維模型,要知曉十來個學科的思維模型,這些思維模型知道了,還要經常性的運用在生活中。
再說碎片化學習,碎片化學習是通過零散的時間去學習,想要碎片化學習產生效用最關鍵的是掌握,不斷給自己設置小目標的能力。比如我會花兩個小時的時間,去知乎上了解拆書。有位前同事,做運營干得好好的,突然去重慶炒房了,他只花兩個月儲備相關的房地產的知識,就跨界跳槽,目前在朋友圈看他依舊是混得風生水起。他看一個公眾號,就會刷這個公眾號所有的文章,這種能力典型就是碎片化學習的高手。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大概分為兩類,輸出型和輸入型。輸入型包括聽課、閱讀、傾聽朋友交談,輸出型包括寫作、講課、對朋友講述。關于閱讀和寫作,說過不少了。這里主要強調和朋友的交流,與朋友交流占用我們大量的時間。無論是傾聽還是講述,都可以成為一個好的學習方式。這就需要我們盡可能開放自己,跟高人聊天,參加各類意想不到的聚會、沙龍、論壇。
最后,強調一點,學習最終是致用,落到工作和生活上。在工作上,用得最多技能最容易學,比如電腦辦公軟件的學習,這些基礎工具相當有效。在生活上,最重要的目的是愛自己身邊的人,表達自己的關注和守護。
學習的本質既然是改變自己,那么關于學習本身的概念也會時常發生改變,這篇文章只是作為現階段的一個總結。